sobem.org Admin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中國人有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朋友,但持久不變的友情卻不多。大概二十年前,自己有機會被邀請到滿地可一間教會的營會中擔任講員,自此便認識了一群年青人。與他們交往不單使自己有年青的感覺,也使自己體會到友情的可貴。 認識他們後,每次到滿地可都會找他們聚一聚。有時候為了把握交談的機會,我們會徹夜不眠,他們稱之為「通頂!」他們若來多倫多,也會禮尚往來,找我聚一聚,無論是下午茶或宵夜,一律無任歡迎。當時彼此間也會有書信來往,不是每一個都習慣寫信,但寫給我的信我都會收藏起來,不單是為了回憶,也是一種鼓勵,因為能有這一班朋友,真好!(自從電子郵件盛行後,這些寶貴的書信來往也從此中斷,可惜!)大概在1993年左右,一次到滿地可講道,他們送了一份禮物給我,可以說是物輕情義重,是一把紙扇,上面有十二個簽名,在扇的上面還有四個大字 -「千載不變」。雖然大家知道人沒有千載,人也不可能不變,但我明白其中意義,便是大家有個心願:彼此間的朋友關係可以長久不變。 這把扇如今還放在我書房的書架上,間中會拿來看看,提醒自己有這一班朋友。人也真的會變,是年紀會變,身形會變,環境會變,正如「千載不變」這首歌內的第一句便問「誰無變?」如今,這十二人可以說是各散東西,有仍在滿地可的、有在美國的、有在香港的,絕大部份亦已成家立室,有兒有女。很高興的是,其中三位結婚時請我在他們的婚禮中作訓勉,當時的心情真的有點像自己的兒女結婚一般。 記得認識他們不久後,有一次到滿地可講道,得知他們正在滿地可負責一個年青人的電台節目,當時從他們口中感覺到他們有點氣餒,我在講道後便把握時間,抽空到電台與他們做了一輯節目。節目內容談了什麼已記不起,但當時的情景卻歷歷在目,永遠難忘。回到多倫多後,由於在幫他們做節目時知道聽眾可以致電到電台與他們交談,一天便故意在他們做節目的時候打了一個電話給他們,當聽見他們那邊驚叫的聲音,那種快樂真是難以言喻,心中只有一句話:「高興你們以我為朋友!」 每次回港,幾乎是例行公事,便是會在緊湊的行程中邀約他們中在港的幾位聚一聚。有時由於時差、由於工作,已累到睜不開眼睛,自己會不自覺地在他們面前打瞌睡,但自己知道,就算在他們當中打瞌睡不但不會不好意思,甚至還是一種享受,因為我知道我是不該在人前打瞌睡,但在他們中間可以很「自己」,無憂無慮,就算是呼呼入睡,醒後也不會面紅。 轉眼間已快二十年了,會有二十周年慶祝嗎?無論有或沒有,我每年都會慶祝,每天都會感恩,為能有這班年青人為朋友而引以為榮。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又能有多少個如此的朋友? 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15節中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乃稱你們為朋友。耶穌以我為朋友,這不單是我的光榮,更是我的依靠。《箴言》17章17節說:「朋友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聖經》把朋友與弟兄作為對比,親愛的關係與患難的幫助並排而列,可見「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有它的道理,因為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朋友,人的生活中也真的需要朋友。 「千載不變」不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而是一個高尚的心願。但願天下朋友間都能彼此珍惜,讓人世間多一份溫暖,多一點依靠,以至在人生路上沒有獨行者,只有同路人。昔日的紙扇已顯得有點殘舊,但扇愈舊,情愈深;時間會使人衰老,但同時也會使友情加深。友情如同美酒,愈久愈醇;人或許會怕老,但友情卻是愈老愈好! 後記 在2011年10月有機會在香港與紙扇上其中三位慶祝二十周年,他們很有心思送了一塊牌給我,上面寫了「良師益友」。在字的中間有一個被刪去的「損」字,提示我要作「益友」,不作「損友」,朋友真誠的勸告,自必詺記於心。 反思 有哪一位朋友很久沒有聯絡, 不妨去一個電話或電郵, 你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光明與黑暗

光明與黑暗

【光明與黑暗】 歲月不饒人,年紀大了視力也漸漸衰退。日常生活有足夠光線十分重要,對我來說可避免許多小意外,做起事來心裡也踏實些,閱讀時更需要充足的光線才能看得清楚明白。不單我這個老人家,連嬰孩也懂得追尋”光”。一位教會朋友抱著兩歲多的孫女,坐在客廳黑暗的角落,孫女覺得不舒暢,要遁著光線爬行到父母亮了燈的房間。此外在加拿大的冬天,許多人患有冬季抑鬱症,原因是在冬季日照時間短,下午四時左右便天黑,接受陽光機會變少,身體荷爾蒙和大腦分泌作出相應調節因而影響人的情緒。患者感到缺乏精力、不想與人交往、睡眠出問題、食慾有變化,嚴重的甚至有自殺念頭。其中治療方法是在日間,特別是陽光充足的日子作戶外活動或者白天將窗簾打開讓室內透光,人自然精神開朗些。從以上例子說明人喜愛生活在光底下,這是很自然及必需要的事,沒有人喜歡生活在黑暗中。 光既然對我們如此重要,那麼神在這題目上給我們什麼啓發和訓示?神創造光,創世記1:3―4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光”在神的創造裡有雙重意義,實質上祂供應光給我們以解決日常所需;屬靈上祂藉著聖經給予我們屬靈的光,好讓我們明白他的旨意,引導我們一生行在光明正道上,所以在實質及屬靈上神是光的源頭。約翰褔音8:12「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主耶穌勸勉我們要作光明之子,祂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跟從祂,縱然前面的人生路有許多未知的事,但有祂的亮光在心中照耀,就令我們有平安穩妥的腳步向前走,那怕遇到生命中的逆境。 光明的反面是黑暗,黑暗是屬於魔鬼的,黑暗容不下光。約翰福音1: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在真實的世界中,黑暗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當人活在黑暗裡,因看不見東西便容易誤入歧途或迷失方向。魔鬼用各樣的方法引誘我們落在黑暗的網羅中,犯罪離開神,與神生命隔絕。約翰福音3:20「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 人活在黑暗裡、罪惡中,結果換來的是永刑,就是被神定罪而承受永恆的刑罰。啓14:10-11「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祂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 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 作光明之子或作黑暗之子到了人生終結結果截然不同,作光明之子可進入神的國度裡享受天國的福樂;作黑暗之子卻在地獄裡受火刑。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拜偶像

拜偶像

【拜偶像】 中國人真是一個拜偶像的民族: 在廟裏有三寶佛像,觀音, 媽祖, 四大金剛,五百羅漢;在家裏有歷代祖宗牌位; 門口有五土龍神, 門官土地;我們拜關公,大伯公還不夠,也拜齊天大聖,路旁還有泰山石敢當;大樹上掛了一片紅布金紙,也照樣叩拜,問卜, 求字,賭博。 拜偶像的人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單單拜那泥雕木造的偶像。人為萬物之靈,卻去拜這些不能講話,不能動作,人手所造的偶像,這是何等愚昧啊! 泥雕的、木造的偶像,怎會保佑我們呢? 第二種是拜偶像背後的鬼神。偶像只是一個象徵,代表有一個鬼或一個神. 但附在偶像上的, 怎會是真神, 正神,大神呢? 附在偶像上的,一定是個小小的神,甚至是邪鬼或邪神啊!我們若要敬拜神, 就應當拜一個真神,大神, 正神,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創造人類的神,祂是人類的慈愛天父,這樣才是走在正路上。 所以聖經約翰一書5:21說: 「小子們啊,你們要自守,遠避偶像」。 聖經還有更深一層的教訓,在以弗所書5:5 說: 「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貪戀錢財, 權力, 當作是神; 有人貪戀學問, 名聲,當作是神;有人貪戀酒色, 賭博,當作是神; 有人 貪戀各種罪惡,就當作神. 這些人敬拜這一切, 卻不願敬拜真神, 正像拜偶像的人一樣, 忘記大神、真神、正神、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創造人類的神,祂是人類的慈愛天父。 所以「有貪心的, 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古代的羅馬將軍, 每次戰勝攻佔一個地方, 一定按所定的常例,打碎全城所有的偶像. 有一次, 城內僧侶們都來請求,不要毀壞一座15尺高的偶像,他們警告說: 「誰毀壞這偶像,偶像就要降災給那個人,以及給全城的人」,但羅馬將軍不肯,親自拿了一個大鐵鎚,向偶像的頭用力一打. 啊!真是想不到,這泥造的偶像破碎,一大堆金銀,珍珠寶石從裏面散出來. 原來這些財物, 是僧侶們秘密藏起來的,羅馬將軍於是將這些財物,幫助那城的窮人,建設公益事業。 看得見的偶像要破碎,內心的偶像也要破碎,屬靈的福氣才能顯露出來。正如帖撒羅尼迦前書1: 9所說: 「 離棄偶像歸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讓我們轉回,歸向那真正的神,最大的神, 那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 創造人類的神, 祂是人類的慈愛天父。 敬拜真神, 才有真正的平安; 敬拜真神,才有真正的喜樂; 敬拜真神,做人才有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敬拜真神,無論是生,是死,是今生,是來世,都有把握。讓我們都歸向祂吧! 文: 麥希真牧師 [幸福人生]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 恩雨同路人 葛琳卡博士 (非常態的心理關口)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 : 葛琳卡博士 (非常態的心理關口)

兩年多的全球疫情,不單破壞了人的健康,也造成心理的恐懼與及創傷。是之內容,葛琳卡博士及恩雨生命關顧負責同工,將與你探討這個非常態下對人的不同影響,但也能給予生命新的學習與啟迪。中華文化系列【一脈相承】,是次分享“聖經中的良心”(2)。

急流中抉擇

急流中抉擇

【急流中抉擇】 期待的夏日已到,可是「與疫同行」卻成為今日生活常態,很多人計劃出外旅行,舒緩兩年多因疫情的困窘生活。當翻閱不同地點觀光行程的時候,偶然看到東岸聖約翰河及芬迪灣 (Bay of Fundy) 。不禁回憶多年前曾到此一遊,當地人可能習以為常,在我看來卻是不同凡響的天然美境。先是河水與海洋水的匯合,看到淡水與鹹水、綠與藍色的混合,瞬息萬變,非常壯觀。因芬迪灣海潮 (水漲水退) 時聖約翰河流入時的平面不同,做成海灣水流急速逆流而上;退潮時,海灣退至河平面以下,河水流注其中。換句語說:「早上與傍晚的水流方向不同。」由於早晚方向不同的急流如瀑布般,故有「逆流瀑布」 (Reversing Falls) 之稱。而且水面下深處有暗礁,水流翻滾成一連串的漩渦或滾滾白浪。由於急流關係,每天船隻航行時段必有限制,身為當地船隻舵手,除了要清楚知道水漲水退的時間、及礁石位置,也需要醒覺地作即時的抉擇。 五月廿一日中午12時45分左右,丈夫和我剛完成戶外步行,準備在回家途中買些雜物,誰料上車的時候突然接獲加拿大氣象局的雷暴警報,由於這是首次接獲有關天氣的警報,不免懷疑信息是否真確?當時丈夫堅持原本行程,我卻轉意即時回家;彼此心境猶如在急流中,作不同的抉擇。終於,我們在12分鐘後回到家,汽車剛進入車房便落下傾盆大雨,加上時速高達每小時120公里的暴風,情況實在駭人。旋風很快向東移,風暴約20分就離開大多市,陽光馬上重新出現。想不到當日下午,家裡曾間歇性停電三次;約在下午三時我接獲教會姊妹來電,她家門前大樹遭風瀑連根拔起,倒在樹旁的電箱及泊在車道的汽車,導致這區電源及互聯網完全中斷大約一星期之久。雷暴橫掃多個東邊城市,有城鎮因為旋風發展至二級龍捲風而釀成重災區。這突然而來且迅速的風暴終於導致:十人死亡、大樹倒塌、斷電、斷網絡、車被翻側、波及的學校更需停課數天。風暴急流過後,帶來很多修補工程。受影響的群眾有感而發:天然災害臨到,人不能作甚麼。 風暴以外,駭人的新聞接踵而來如:戰火、校園或市面槍擊、市面械劫搶車、水災…等。隨著是漫長的跟進及重建。人心在這負面急流如何抉擇重尋平安? 當環顧四周夏日花兒盛放,組成色彩繽紛的美景。過去嚴冬下光禿禿樹木的負面急流,現在已經長滿密密麻麻不同顏色的葉子,超乎人手能畫的圖像。並且到處都聽到鳥兒悅耳的歌聲,猶如演奏會般動聽,怡人心懷,大自然充滿生氣地宣告神的創造何其美,至高三一神沒有撇下衪的創造,心底重尋平安。 詩篇107:8 (環球聖經譯本)「願人因耶和華忠誠的愛,以及他向世人所行的奇事感謝他!」 感謝神在順流逆流中所行的奇事!願眾人在急流抉擇中找到牢靠!阿們!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

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

【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 一直以來,現代人都對核武心存畏懼,雖然自核武發展以來,未曾真正被用於實戰中,但其遠勝原子彈的驚人破壞力,足以令人喪膽,一些擁有核武的國家亦以此來自保或展現國力。 在今次俄烏戰爭中,人們對「戰爭」又有了一點的改觀。此戰爭中,雙方(並一些西方國家,表面不參戰,背後卻有支持)都大量用上了傳謀戰、宣傳戰、網絡戰等。我們大概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黑客(或作駭客,指一些以非正規手法登入對方網絡系統的人)在此戰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對戰局有相當影響。有人駕駛的戰機、重型的坦克,相對而言,已顯得過時落後。事實上,利用電腦網絡去掌握甚至操控人們,或攻擊敵方,已是很多西方電影的橋段。 但假若控制電腦的,不是人類,而是電腦本身呢?情況大概會可怕一百倍一千倍。關於電腦發展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西方電影,多不勝數。Terminator, Matrix, I-robot, Eagle Eye, Transcendence, Bicentennial Man, Ex Machina, Alita: Battle Angel… 在這些電影中,大都展現出一個情況,就是假若電腦有朝一日真的可以發展出人工智能,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自己作決定,則人類不可能與之匹敵。這亦大概是實情,人如何跟已成為「人」的電腦對抗?如此多這類電影,一方面因這是容易帶來官感刺激的電影橋樑,另方面亦反映出人類心底的恐懼。正如很多人都說,地土不大又易有地震的日本,令當地人心底有一種不安全感,一種恐懼,因此衍生出大量「哥斯拉」電視電影。 怕歸怕,但科學家似乎仍樂此不倦地去發展各類人工智能裝置。按明報2022年6月14日報導,美國科網巨擘谷歌Google有兩個軟件工程師近日先後宣稱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系統已擁有感知或智慧,其中一個且稱相信系統已具有人類七至八歲兒童的自主意識和感知能力。他甚至公開跟機械人的對話,當中那機械人說自己會開心,悲傷和感到孤單。當然,谷歌方面否認有關結論,亦以違反保密協議而下令該工程師停職。無論事件真偽,但無疑又再次掀起人們對開發人工智能所可能帶來之危機的關注。 聖經創世記強調的不是上帝把一切由無變為有,而是把一切由混沌變成秩序。筆者深信,上帝創造的秩序與規律是維持宇宙及地球穩定的必要條件。任何要把上帝創造規律法則改變的,都必會帶來惡果。所以,任何非自然而有,而是人工合成的食物(但這類假食物、毫無真正營養的食物,卻充斥著各大超市),我們最好少吃。改變了基因的食物,更應避之則吉。「像人一般的電腦」…何必呢? (筆者是「很抗拒駕車時有把機械女人聲教我幾時轉左轉右」的那種人,當然,這絕對是個人喜好而已) 我個人不大相信人類有天真的會發展出真正有感知的電腦人(有的話,後果實無法想像),但祈願科學家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今日電腦或網絡應用已極為先進,何必非要更上一層樓不可?人類所發明的眾多合成或化學物質(包括簡單的膠袋)已令地球步向「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境況,何不回歸自然與簡樸呢?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