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行天下
團友情 : 護照 (下)

團友情 : 護照 (下)

【團友情 : 護照 (下)】 從警察局返回程中,陪我去備案的導遊才告訴我,全團團友都沒有休息,他們一方面為我懇切禱告(他們事後告訴我,好幾位為我流淚禱告),另一方面他們又替我與灑店交涉,要求賠償我的損失。一踏入酒店,看見他們都坐在大堂當中在等我,我一見他們,真的有點回到家中的感覺,又如同一個受了欺負的小孩投入父母的懷抱一般。 他們在酒店已訂了一個小小的會議室,他們聆聽着我細說這一晚的經歷。他們的眼神,他們的提問,深深表達了他們的關懷與着急。討論完後,決定第二天到加拿大領事館申請臨時護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離開會議室前,好幾位團友把以色列幣,美金塞進我手裏,一邊說:「帶在身邊。」一邊說:「一切小心。」那種溫暖,由手心湧進心間。他們又有人建議兵分兩路,由頂樓到最低一層,搜查每一道樓梯,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回我的手提包。最後雖然一無所獲,但他們的努力、盡力、已幫了我很多,也鼓勵了我,讓我不再徬徨,因為我知道這不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眾人的事了。 一早起來,我要求他們繼續原定的行程,他們要求我要一路報平安。導遊把她的手機給了我,以便我滙報辦護照的進展。我送他們上旅遊車後,便乘坐酒店安排的車,由耶路撒冷到特拉維夫辦理申領臨時加拿大護照的手續。一路上打了數次電話給他們報告進展,自己很怕會影響他們的心情,也實在着急,希望早些辦妥手續。大使館中午12時便關門,我在11時55分備妥他們一切的要求,在12時5分完成一切手續。 自己報平安後便急切與他們會合,終於在1時多在老城(不應稱舊城)的獅子門(Lion’s Gate) 內與他們會合,又再次感受到那種回到家中與親人一起的感受。 結束了半天的行程,回到酒店,他們不斷安慰我不用擔心,有團友表示要買回一部電腦給我,有好幾位團友對我肯定地表示日後有任何需要,只要告訴他們,他們一定會盡力而為。他們一浪接一浪(一個接一個不足表達我的感受)的安慰、建議,使我應接不暇,我也忘記了對誰說「謝謝」,對誰說「我會做的,放心」。最難忘的便是一位團友說:「你今天多了很多父親母親。」也有人說:「如今你可以明白你的兒女為何覺得你的千叮萬囑是何等的煩吧!」我記得我當時沒有太大的回應,但我心中沒有「煩」的感覺,卻有點「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感受。我感激他們對我的愛護,我也必定會繼續如此愛護我的家人。我辦妥一切後,致電太太報告所發生的事,她知我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物件,但我也得到很多更寶貴的東西,便是這些團友的友情,失去的物件可能不會再見,但得到的友情卻一生不會忘記。他們是我的好朋友,如今是更好的朋友。《箴言》提到:「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17章17節)對我來說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真實。 記得第一天出發時,一位有讀我專欄的團友說,我這次行程後要寫一篇「團友情」,這便是我要寫的一篇,送給你們每一位!團友們,謝謝您們的情,一生難忘,畢生受用。日後若有機會再與你們出外旅遊,這將是我的榮幸。謝謝! ~反思~ 患難見真情,雪中可送炭; 朋友有難,要拔刀相助; 朋友告急,切勿袖手旁觀。 文: 徐武豪博士 [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團友情: 護照 (上)

團友情: 護照 (上)

【團友情: 護照 (上)】 數年前,一對夫婦邀請我在他們家中帶領一個查經班,那位太太表示,他們有一群已退休的朋友,有信的也有未信的,很希望學習《聖經》的道理。我雖然很忙,她的誠意打動了我,便應允了,也自此結交了一群一生難忘的好朋友。 大概去年,他們提及有沒有可能由我帶他們去聖地以色列一次。我實在忙不過來,想也不敢想,加上他們是一群較為年長的人仕,自己也不敢負此重任。或許是我的心太軟,竟然最後又一次應允了他們。這次特別的行程終於在十月成行。懷着興奮的心情,也肩負着尋重的責任,帶着他們踏上這期待已久之旅,心中求的,只是無驚無險,平安去,平安回。 一路上也算是一路平安。我們有一位很好的導遊,也有很好的天氣。到了最後的三天,我們終於進入耶路撒冷,自己曾到過以色列,知道這將是他們整段行程最難忘的三天,想不到⋯⋯ 當大家在酒店登記後,各人進入自己的房間,我照例巡視一下酒店的環境,以便指引他們所要去或能去的地方。大概巡視了十分鐘左右,回到自己的房間,突然發現我的手提包與放在桌上的電腦不翼而飛。當時心中自知不妙,馬上到酒店保安處要求幫忙,擾攘了近兩小時,卻一無所獲。當地的警察也到場調查,事情很快便傳遍團友間。大家都很關心我,有些人嘗試重複思考整個過程,希望能提供一些線索。原本安排到耶路撒冷的夜市購物也因而告吹。自己心中很不安,本以為自己要照顧他們,如今反要他們操心。 在失去的物件中,最重要的是我的護照。沒有護照便無法返回加拿大。在兩星期後我要到中國與香港,有一連串的聚會,若沒有了護照,怎麼辦? 當晚一方面與酒店商量,一方面又要去警察局備案,腦海中不斷思想不能回加拿大的後果,愈想愈煩惱。對發生的遭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如何找回護照,又是一籌莫展。經過數小時後,我最後要接受現實 —— 護照沒有了。 未完..待續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外星人存在嗎?

外星人存在嗎?

【外星人存在嗎?】 科幻小說大師倪匡最近逝世,大概應是安息主懷,因他曾表示信主,也已受浸,更因信主而戒掉菸酒惡習。他寫過的不同類型小說或劇本,多不勝數 (他曾自誇是寫漢字最多的中國人,這可能也是事實),尤以衛斯理系列最為著名。他宣佈封筆時,說是上帝給他的寫作配額已用畢。我也曾讀過不少衛斯理科幻作品,最深印象的是《老貓》及《尋夢》這兩部小說。《老貓》跟外星人有關。事實上,倪匡大多科幻小說都跟外星人有關,但也有不少例外, 《尋夢》就是其中一部。 我此文要談的不是倪匡,而是外星人。常聽人說,世上最大的「陰謀」或「絕密」就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把關於外星人的被發現與其涉及的種種隱秘深藏起來。連美國多年來不再派遣太空人往月球探險,也被說成是因為當年探月行動時在月球上發現了一些詭秘,於是從此不敢再踏足月球。 外星人存在與否似與基督教信仰毫無關連,不過也想在此跟讀者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或說神學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我絕不相信地球以外另有生物或智慧存在體 (上帝與天使屬於靈界,不歸以上範疇)。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不能找到外星有外星人的證據,而地球那種可供生物存在的條件,包括適量的陽光、氣溫、水及空氣等,都是世上絕無僅有的。這些條件對生物之存在都極為重要,缺一不可。 要所有條件都配合,才有生物存在的可能。 因此,地球是上帝特為人類及眾生物而創造,是特別設計的,只此一家,絕無分店。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無限的宇宙、太陽系、地球及其上眾生物, 都僅為小小地球上微塵般的人類而設。其他一切都是陪襯,人類才是主角。人類是主角,當人類犯罪離棄上帝時,上帝施行十架救贖,一切都以人類為施恩及救贖對象。當然,神愛人類,也愛世界 (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其實是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直譯不是神愛世人,而是神愛世界及其上的一切), 但人類無疑是上帝主要的施愛對象,亦是拯救的唯一對象。在這角度來看, 神不應也不會在地球之外另外創造「外星人」或任何生物。沒有了人類,其他外星生物或適合生物生存的星體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再者,世界歷史以人類開始為開始。按筆者理解,不是先有宇宙,再過無數歲月才有太陽系及地球;再過無數歲月才有海洋,才慢慢有單細胞生物,才慢慢進化有多細胞生物,慢慢有兩棲類,慢慢有哺乳類,慢慢有人類,又過了無數歲月,人類才發展出文化文明。不是的!世界一開始就有了地球及眾生物,也有了人類,且是高度文明的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已懂語言,懂溝通; 該隱亞伯已懂畜牧及耕種,該隱甚至懂得獨力建造了人類第一座城﹕以諾城。總之,在世界的首六天,一切都被造成。世界的開始,就是人類的開始,也是文化的開始(可參看筆者著的《宇宙洪荒》)。 世界歷史也是人類結束為結束。人類及地球滅亡之日,也是世界及整個宇宙滅亡之日。而不是宇宙遠方另有智慧外星人或生物,他們也無辜受牽連,要為地球及人類「陪葬」。既然,世界歷史以人類開始為開始,以人類結束為結束,就容不下宇宙間另有所謂的外星人(我們也不用費神去思考這些外星人有否犯罪,有否也需要「外星基督」去對他們施行捨身救贖等的古怪問題)。人類是上帝的兒女,也是宇宙間的唯一兒女 (其中也反映了上帝對人的厚愛與專愛),這是我所確信的。你呢?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四字成語意指:時代轉變,以至世事也不一樣。今天的世代因為全球疫病、戰爭、經濟、資訊超載等諸般的關係,人的生態因時移世易進入「新常態」,隨之而來是不同形式的「斷、捨、離」。 就以塑膠製品為例,二十世紀(1901-2000年)中,塑膠製品面世及發展蓬勃,曾經一度盛行於日常用品包括傢俱,幾乎沒有塑膠就不行,由於用完即丟的文化,做成不能夠分解的垃圾。2016年「綠色和平」發佈:塑膠垃圾在水中浮沉,成為海鳥及海洋生物的食糧,嚴重污染海洋生態,甚至在很多海洋生物體內有塑膠微粒,結果影響人類的食物鏈。以至今世代要清理海洋垃圾;和一連串推動減少使用塑膠的措施,盡一分力去拯救和保護地球,意欲改善未來的生態。 思想到個人方面,隨著時代轉變,生活的物資也需要定時徹底處理、丟棄,免得囤積至缺乏承受的空間。物質始終是身外物,同樣道理應用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態。三年前我退休,生活形態及角色變動,需要很大的適應。大半生為家庭、工作、好像是為他人而活,遭遇多方的關係牽引,當進入人生另一階段時,感到接觸的人與事都很陌生,不禁自問我是誰?心境猶如被眾多垃圾擠住,好像污染微粒形響海洋生物,明白默守成規就不能與時並進。在新世代下需要作適切的放手,以免在「新常態」下脫節。 由於時間上可循著己意安排,我每天靈修與神的接觸都有轉變,放棄默守成規的型式。以靜思開始:先在神面前安靜,放下一切糾纏心內的思緒、籌算,在沒有期望壓迫下去聆聽自己;然後慢慢誦讀三次當天選取的兩三節經文,反覆思想經文的重點,安靜在神前祈禱,等待神以經文對我說話。有些時候會用數天重覆思想一段經文,細嚐經文中每字每句。 詩篇42:5,11;43:5 「我的心哪!你為甚麼沮喪呢?為甚麼在我裡面不安呢?應當等候 神;因為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面前的救助、我的 神。」(新譯本) 根據很多學者考究,這是一首悲傷詩歌裡面三節歌詞的副歌,詩人正落入非常痛苦的境況;在屬靈的黑夜中向神呼喊。個人領受:在靈修前的安靜,年幼時被遺棄及後創傷的情境不斷浮現在我腦海中,才察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及恐懼感仍影響我,我向神呼求,再慢讀經文,如是者重覆了好幾天,神問我今天祂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怎樣?雖然,創傷性的成長及今天環境的困惑,帶來很多負面情緒;當我安靜來到神前,回顧接近50年來祂如何體恤我的軟弱、和多次給我及時的拯救,今我要堅定相信:神是我生活的靠倚,將內心的不安全及恐懼感轉化為向神的頌讚。 今日活在瞬息萬變的世代,三千多年前詩人的呼喊,喚醒人來到神面前,肯定祂是救贖的主,祂接納所有信祂的人,人不需要依靠在世的平安,主的同在同行足夠除去人心中的纏累,接受在新的世代裡,有力行走在有神引領「新常態」的道路,有奇妙的盼望、出路和光明!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4. 聆聽音樂.洗滌心靈(Music Listening) 普通人以為「音樂治療」只是給病人播放音樂聽聽而矣,其實這是對音樂治療的一個誤解,不是「一味的款待」。聽音樂只是其中一種方法,也是一個較「被動式」的治療。 經過一天緊張的生活,或心裡充滿愁煩的時候,享受輕鬆優美的旋律,會令人的身體完全放鬆,沉醉在音樂裡,忘卻不快的事情,在「大衛和掃羅」的故事裡,當大衛彈琴時,掃羅的心情便平靜舒暢,整個人鬆弛下來,不再緊張,也就達到治療的功效。每當掃羅遇困擾,心情不佳時,他便找大衛為他做音樂治療,很有效果。 詩篇33:1「……正直的人的讚美是合宜的……」有時只是聆聽或觀看別人的讚美,歌唱,跳舞和彈奏時,雖然是「被動式」,但都能受感動,是正面的影響。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你聆聽音樂,是聽歌詞還是聽旋律呢(lyrics vs. melodies)?因為兩者是有不同的效果。用樂器演奏的音樂(Instrumental Music)就如大衛彈奏豎琴,主要以旋律為主,若輕鬆優美的旋律,會令人的身體完全放鬆,心曠神怡;若節奏明快,會令人手舞足蹈。但音樂旋律中有歌詞,很容易被歌詞控制心情和思想,忽略了旋律。文字很具影響力,可以改變個人、社會、國家甚至世界。很多意識不良的歌詞,是反面教材,治療師要智慧的處理。聆聽音樂,不論是旋律或歌詞,都有療癒的果效。 5. 創作音樂.訴說衷情(Composing) 在樂器彈奏、作曲、填詞和舞蹈花式中,創作自己的音樂和動作,都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法,讓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因為自己的「創作」而重建自信。在無法表達自己心裡所思所想,藉著自己創作的歌詞,就可以訴說心中情,也可以用身體語言(動作或舞蹈)去抒發心中的喜與憂。彈奏樂器時,心中一切的感受就可以展露在不能言說的旋律中。 在1960年開始興起的急口令式的頌唱(RAP和Hip Hop music),源自非洲和北美非洲文化(American African Culture),是音樂和誦讀的合奏版,集詩、詞、歌、賦和散文於一身,以鼓聲或敲擊樂器為背景音樂,用急口令方式將故事或心聲朗誦,是另一種的音樂風格,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表達方法。作詞寄心聲,憑歌寄意,可以向家人和至愛人訴心聲,也可以向社會和人生表達意見。 聖經裡有很多的創作者和詩人,著名的以色列王大衛就是最顕赫的俵俵者,他不但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治療師(撒上16:14-23) ,也是一位多產詩人。他的詩歌作品都收集在聖經裡的詩篇,他將自己的七情感受,對上天(耶和華神) 、宇宙和人際關係等思緒,都寄語在他的詩歌集裡;雖然他身處苦難和面對死亡,也能以「讚美神」為每篇詩歌的結語。 摩西也寫了很多感人的詩歌,如著名的詩篇90篇;馬利亞的「我心尊主為大」篇等,都表達他們對神的信靠和讚美,都能名垂千古,給信徒很大的迴響和幫助。 文: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喜樂的泉源

喜樂的泉源

【喜樂的泉源】 童年時 ,我很愛聽母親講故事。母親在鄉間長大,常三五成群 走在山野遊玩。 她們很調皮,從小山崗滾轉到山腳 ,一班孩童 像大冬瓜轉下去,嘻嘻哈哈、自得其樂。 晚上她們走進叢林看螢火蟲 、捉蟋蟀 ,一不小心跌在泥濘上,還不亦樂乎。 聽故事的日子,是我快樂童年的一部份 ! 長大後我就如普通人一樣,尋找夢想和被物質世界所吸引。然而這些快樂是瞬間的,不持久的滿足。信主後,從聖經的故事和教導,不斷被激勵,讓我真正找到 喜樂的泉源 ! 喜樂與快樂不同,並非建立在過去 、外界或多變的人和事上。而是從基督的愛,找着雀躍的盼望、奇妙的恩典和應許。 最近,重讀福音書,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講解 “活水” 的意義 。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喝。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 成為湧流的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4:14) ! 這位婦人甚至撤下水罐子 ,走進城內,對眾人宣講耶穌是基督 。我相信,這位婦人的喜樂是從耶穌的對話中,察覺自己 過往的不是。找到基督的愛和救恩,助她擺脫罪的纏繞,急切將至好的福音輿人分享。她的生命重得自由、是非常滋潤和滿足的 ! 當人以全新的視野向前看,無論得時不得時,更曉得神的心意 ! 凡事禱告信靠、感恩讚美,安舒得力、滿足喜樂。 文: 東尼叔叔 (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禮儀

禮儀

【禮儀】 人只有外表的善,缺乏內心的善,就是假冒為善,是聖經中所講的法利賽人。人只有內心的善,缺乏外表的善,就是只有信心,沒有行為,這樣的信心是死的。聖經常常認為內心最重要,所以人人要悔改,接納基督的拯救,在內心有本質的改變。但聖經也認為﹕不可忽略外表,所以就定下兩個禮儀﹕一個是水禮、一個是餐禮;這兩個外表的禮儀不單是教會的傳統,且是基督親自設立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和遵守。 第一﹕水禮。有的教會認為要跟隨聖經固有的形式,行禮時全身入水,稱為浸禮。有的教會認為可以採取比較方便和實用的形式,行禮時只用水灑在頭上、或滴在頭上,稱為洗禮。各教會需有不同形式的水禮,但最重要的乃是緊記聖經的教訓。羅馬書6章4節說﹕[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耶穌基督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 ]。我們信靠基督之後,應該有一個榮耀的生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要與基督同死、同埋葬;新人和新人的行為要與基督一同復活,活活潑潑的顯出神的榮耀,水禮就是表明這個意義。 第二﹕餐禮。餐禮就是用擘餅來記念基督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破碎。用葡萄汁來紀念基督的寶血,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一般的教會每月舉行一次聖餐。有的教會每週或每季舉行一次、有的教會每年舉行一次;有些用自己所製的無酵餠、有些用普通麵包、有些用購買的小餅;有些用葡萄汁、有些用葡萄酒,有的只用一個大杯,有的分用許多小杯。但最重要的乃是緊記聖經的教訓。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 已經信靠基督、接受水禮的人,應當按著聖經的教訓,常常藉餐禮紀念基督。紀念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身體破碎、寶血流出、成全救恩。 有一個貧苦的婦人,手臂患上皮膚癌,必須將許多皮膚割去,然後用別人捐贈的完整皮膚補在傷口上。兒子來看她,她要求兒子將皮膚割下送給她,兒子拒絕說﹕[怎麼可以剝我的皮呢?不可以、不可以]﹗ 她沒有法子,只有悲傷地哭泣。一位基督徒護士看見了十分同情她,並願意捐贈自己的皮膚給她。手術完成了,婦人的手臂慢慢的痊癒。有一天,貧苦的婦人換紗布後,又哀哀的哭起來,人問婦人說﹕[發生什麼事呢]?她說﹕[當我看見這塊白嫩的皮膚時,就想到那護士小姐愛我,竟把自己的血和肉都給了我 ]﹗ 基督徒按時參加餐禮,就是記念主將祂的血肉給了我們。當擘餅飲杯、謹守餐禮時、仰望十字架,心中自然得著極大的激勵與感動。 最後,基督耶穌要求接受水禮,先鋒約翰表示自己不配給基督施行水禮,基督怎樣回答呢?[你暫且許我,因為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 祂接受水禮,從水裏上來時,天開了,天父作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水禮是一種義務,是每個基督徒必須盡的義務。誰比基督耶穌更強,可以不接受水禮呢? 在基督被釘十字架的前夕,祂設立餐禮。擘餅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又把盛有葡萄汁的杯,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血,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基督設立餐禮,難道不是必須的嗎?基督徒當緊記﹕[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祂的而行]。 文: 麥希真牧師 [幸福人生]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恩情儀式

兩個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1)

【兩個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1)】 這次想與大家分享我在一個課程中,學習到的兩個有關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恩情儀式」和「珍珠時刻」。「恩情儀式」可以讓夫妻關係的愛火常新並維持親密關係;而「珍珠時刻」可以提升主動化解衝突的動力。我先分享「恩情儀式」。 甚麼是「恩情儀式」呢?簡單來説,就是在夫婦、親子,或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固有的一些慶典儀式。例如:夫妻二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相識紀念日、孩子生日、雙方父母生日等一些紀念和慶祝的儀式;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同的儀式。譬如:除夕夜的團圓飯、農曆年的拜年、元宵節包湯圓、提燈籠,中秋一家吃團圓飯和賞月,端午節一起去觀看劃龍舟比賽等…這些都應是家庭成員習以為常的儀式。儀式還可以包括家人在父親或母親生日時的家族大團聚。這些儀式主要是讓家庭中各個成員有一種凝聚力和對家族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恩情儀式通常有三個特點: 第一﹕它是可預測的(也會先預約好的) 這些慶賀的原因都是大家知道,有指定的日期或既定慶祝的方式,每年到了時候就會發生。譬如每年除夕、新年、節日的團圓飯,或定期的家庭重聚日(Family reunion)等。 第二﹕參與者必須彼此配合(可以説是有默契的) 例如:父母和子女或是丈夫與妻子,因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而約定每天固定的時候,彼此以電話聯絡,因此他們就發展出一套「恩情儀式」。 第三﹕這個儀式有情感上的意義(心心相連) 例如夫妻結婚紀念日或生日慶祝時,總會加些浪漫溫馨的氣氛,彼此相擁而坐或是情意綿綿談起往日拍拖的趣事和難忘的事,又或者先生每次都在妻子臉上親吻一下,可以帶給他們溫馨的感覺。 在你們的家庭裡,有甚麽慣常特別的「恩情儀式」呢?下期我與大家分享我家的「恩情儀式」以及專家提供的一些能促進親密關係的「恩情儀式」秘訣。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朋友情:一把紙扇,千載不變】 中國人有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朋友,但持久不變的友情卻不多。大概二十年前,自己有機會被邀請到滿地可一間教會的營會中擔任講員,自此便認識了一群年青人。與他們交往不單使自己有年青的感覺,也使自己體會到友情的可貴。 認識他們後,每次到滿地可都會找他們聚一聚。有時候為了把握交談的機會,我們會徹夜不眠,他們稱之為「通頂!」他們若來多倫多,也會禮尚往來,找我聚一聚,無論是下午茶或宵夜,一律無任歡迎。當時彼此間也會有書信來往,不是每一個都習慣寫信,但寫給我的信我都會收藏起來,不單是為了回憶,也是一種鼓勵,因為能有這一班朋友,真好!(自從電子郵件盛行後,這些寶貴的書信來往也從此中斷,可惜!)大概在1993年左右,一次到滿地可講道,他們送了一份禮物給我,可以說是物輕情義重,是一把紙扇,上面有十二個簽名,在扇的上面還有四個大字 -「千載不變」。雖然大家知道人沒有千載,人也不可能不變,但我明白其中意義,便是大家有個心願:彼此間的朋友關係可以長久不變。 這把扇如今還放在我書房的書架上,間中會拿來看看,提醒自己有這一班朋友。人也真的會變,是年紀會變,身形會變,環境會變,正如「千載不變」這首歌內的第一句便問「誰無變?」如今,這十二人可以說是各散東西,有仍在滿地可的、有在美國的、有在香港的,絕大部份亦已成家立室,有兒有女。很高興的是,其中三位結婚時請我在他們的婚禮中作訓勉,當時的心情真的有點像自己的兒女結婚一般。 記得認識他們不久後,有一次到滿地可講道,得知他們正在滿地可負責一個年青人的電台節目,當時從他們口中感覺到他們有點氣餒,我在講道後便把握時間,抽空到電台與他們做了一輯節目。節目內容談了什麼已記不起,但當時的情景卻歷歷在目,永遠難忘。回到多倫多後,由於在幫他們做節目時知道聽眾可以致電到電台與他們交談,一天便故意在他們做節目的時候打了一個電話給他們,當聽見他們那邊驚叫的聲音,那種快樂真是難以言喻,心中只有一句話:「高興你們以我為朋友!」 每次回港,幾乎是例行公事,便是會在緊湊的行程中邀約他們中在港的幾位聚一聚。有時由於時差、由於工作,已累到睜不開眼睛,自己會不自覺地在他們面前打瞌睡,但自己知道,就算在他們當中打瞌睡不但不會不好意思,甚至還是一種享受,因為我知道我是不該在人前打瞌睡,但在他們中間可以很「自己」,無憂無慮,就算是呼呼入睡,醒後也不會面紅。 轉眼間已快二十年了,會有二十周年慶祝嗎?無論有或沒有,我每年都會慶祝,每天都會感恩,為能有這班年青人為朋友而引以為榮。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又能有多少個如此的朋友? 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15節中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乃稱你們為朋友。耶穌以我為朋友,這不單是我的光榮,更是我的依靠。《箴言》17章17節說:「朋友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聖經》把朋友與弟兄作為對比,親愛的關係與患難的幫助並排而列,可見「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有它的道理,因為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朋友,人的生活中也真的需要朋友。 「千載不變」不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而是一個高尚的心願。但願天下朋友間都能彼此珍惜,讓人世間多一份溫暖,多一點依靠,以至在人生路上沒有獨行者,只有同路人。昔日的紙扇已顯得有點殘舊,但扇愈舊,情愈深;時間會使人衰老,但同時也會使友情加深。友情如同美酒,愈久愈醇;人或許會怕老,但友情卻是愈老愈好! 後記 在2011年10月有機會在香港與紙扇上其中三位慶祝二十周年,他們很有心思送了一塊牌給我,上面寫了「良師益友」。在字的中間有一個被刪去的「損」字,提示我要作「益友」,不作「損友」,朋友真誠的勸告,自必詺記於心。 反思 有哪一位朋友很久沒有聯絡, 不妨去一個電話或電郵, 你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