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能
以行动坚守信念 一个拒绝拿枪在军队服役的基督徒,坚守信念不用暴力或枪械去伤害人,而用双手去救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攀上冲绳岛钢锯岭(Hacksaw Ridge) 与日军开火,美军死伤无数,戴斯蒙杜斯(Desmond Doss)不怕艰难及危险,用绳索将75名伤兵从钢锯岭运下来。在救人的过程中他不断祷告,说:「主啊,请助我多救一个。」为表扬他英勇的行为,在1945年他获颁荣誉勋章,他十分谦虚表示一切荣耀归于上帝。 为什么戴斯蒙坚决拒绝接触枪械?年少时他与弟弟打架,用暴力打伤对方,几乎令弟弟丧命,当父亲拿起皮鞭要狠狠教训他时,母亲劝阻说:「不要用暴力去教诲那些用暴力的人,这世界是充满爱与和平。」同时又向戴斯蒙说在上帝眼中杀人是重罪,最伤祂的心。事实上戴斯蒙生长在一个暴力家庭,他父亲是个酒徒,常常打他和弟弟并虐待母亲。有一次父亲因醉酒虐打母亲,并拿起手枪来伤害她,戴斯蒙制止时几乎错手枪杀父亲。从那时起他答应上帝永远不再接触枪械,谨守十诫中第六诫 ― 不可杀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有责任保家卫国,所以去从军。他的理想是当军医,去救人而不是去杀人。他入伍时已清楚向军方表明一)不用携带武器,二)在安息日不工作。这些原则后来入伍受训时带来极大的欺凌、侮辱和暴力伤害,同袍认为他是疯子或装成高人一等,与众不同。上司甚至恐吓他,若继续坚持不接受枪械训练,军方会按军规第八章判他精神失常,革除军藉,勒令退伍。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接触枪械,结果被送上军事法庭。在等候审讯期间被监禁时他问神为什么他所坚守的原则多次被攻击,军长对他说战场上敌人不理会你的原则,他们会攻击你、杀你,难道你用圣经去击退他们?纵然形势对他不利,他还是不断祷告及读圣经等候审讯。 在军事法庭戴斯蒙被控多次违抗上级命令,用他的道德观念来压制军纪。戴斯蒙为自己争辩说当日军侵袭珍珠港时,他不惜辞去国防工厂那份舒适的工作,立志当军医,凭着他的热诚及保家卫国的心与大家一起上战场,面对危险,只是别人拿起武器去杀敌,他就用双手去救人,世界四分五裂,他只想去修补裂痕。结果因为一封由华府战勤指挥官所写的信令戴斯蒙受宪法保护。内容是 “被告人为良心拒绝作战的权利受国会法案保护,不可以强迫他放弃权利,包括违抗携械事件。” 这判决令戴斯蒙在战场上无需携带武器,可以继续接受军医训练。 在钢锯岭一役戴斯蒙充分将神的大能显现出来。第一次上钢锯岭攻打日军,美军惨败,遍地都是死伤者。戴斯蒙深信神会帮助他,75名伤兵就是这样神奇地被他续一用绳索运到山岭下,令军营上下都被感化,说:「这里大多数人没有你那份信仰,但很相信你对信念的坚持,在岭上所做的事绝对是奇蹟,令我们同沐圣恩,没有戴斯蒙同行,我们不愿再上去攻打敌人。」 后来美军再上钢锯岭攻打日军,不过在攀上岭顶前由戴斯蒙先向神祷告,结果大胜。 在现今世代我们往往不遵守神的诫命,而用不同的借口认为很难达到神的要求,达成祂的旨意,于是我们便顺应潮流而行。圣经中有神的应许,在祂没有难成的事,只要我们有信心去坚持,就如戴斯蒙一样将没可能的事变得有可能,更深深影响周围的人。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 马太褔音19:26 文: 加拿大生命关顾事工成员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谨守
神的羔羊 三星期前的4月9日是逾越节,以色列人很重视这一日,是记念昔日上帝领他们的先祖出埃及。逾越节又称除酵节,在星期四日落开始至安息日傍晚,以色列人在星期四吃晩餐过节,因为当年是在日落时分出埃及。「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出埃及记12:42 耶稣在世上最后一个逾越节是和门徒一起在耶路撒冷渡过,在吃晚餐时设立圣餐,并替门徒洗脚,之后,就是最艰难的一夜,耶稣的心忧伤得几乎要死,祂呼求天父,为了世人,主要亲尝苦杯、被出卖、受审、被鞭打、受尽凌辱,第二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俨如一个无能者,应验以赛亚先知的预言,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 耶稣设立圣餐当晚嘱咐门徒要这样做,为的是记念祂。在各各他山上,与耶稣同钉的其中一个罪犯垂死前悔改,并对主作了一个请求:「耶稣啊,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求主的记念,好比山谷中的回响,回应主叫我们记念祂! 很喜欢一首泰泽(Taize)诗歌:”Jesus, remember me when you come into your kingdom.” 这首歌久不久回旋在脑海里,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在任何境况,主时常记念我! 在这疫症肆虐期间,求主记念世人,在孤单、无奈、无助中的,求主记念他们! 文: 王霭达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电台 : 疫境中的医者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曾停止之际,香港的沈祖尧教授,将分享疫情中的使命,其所需的勇气 ;多伦多的黄大伟医生,则从感动的片段,分享神赐的恩典;而渥太华的梁贯哲医生 ,却从中西医的角度 , 来分享神赐人的平安。深盼能给予人疫境中鼓励。
救恩
当耶稣遇上米奇老鼠 记得2003年沙氏病毒肆虐时香港政府常呼吁市民常用1份漂白水加99份清水作消毒清洁,因此当时很流行一句:1比99;耶稣也曾讲过一个1比99的故事,话说有一个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忽然走失,于是这人留下九十九只羊,到处去寻找那迷失的一只,直到找到为止。故事说完,耶稣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路15:7) 很多年前香港曾经有个聚会叫「当耶稣遇上米奇老鼠」。复活节刚过去, 其实在主耶稣最后一次入耶路撒冷之前,经过耶利哥城 (参考: 路19:1-10),不过没有遇上米奇老鼠,而是遇上了「过街老鼠」,此公是一位非常富有但却人人讨厌的税吏长撒该,他想一睹耶稣的风貌,可是人太多,试想一个犯众憎如过街老鼠的人跑进人群的确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好比一个黄丝在一班蓝丝当中,或倒过来说一个蓝丝在一班黄丝当中;然而耶稣知道撒该的决心和诚意,主动向他提出要到他的家,实在是叫撒该喜出望外。撒该向主认罪悔改后,耶稣对他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人子来是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多么美好的宣告!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数天后就被钉死在十字架,希伯来书说到祂是献上了一次永远有效的赎罪祭。鲍维均牧师说:「重要的不是我们做了甚么,而是神为我们做了甚么;最完美的祭不是我们献上的,而是耶稣基督献上的。」 文: 王霭达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电台 : 不偏待人的主
已年逾九十的杨锡龙先生,一生经历不少高山低谷,但在今天仍是满载活力的去生活,这都是位不偏待人的主所赐下的恩泽。太太虽在多年前先回天家,但他仍能活出一天新似一天的盼望,且听他娓娓道来的人生曲。节目中亦有杨庆球牧师的时代信息及心灵隽语环节。
遇见神
破晓的祷告 在西太平洋岛的深处,有一座色彩斑烂的珊瑚岛,名为平格拉普 (Pingelap)。岛上被一望无际的大海环绕着,有茂绿的森林,五彩缤纷的小鱼及雀鸟。岛上约有400多居民,有十二分之一是患有全色盲 ,所以不能欣赏这片奇幻的美景。可是他们在夜间视力出奇的好,在黑暗环境下仍可以捕鱼为生! 能目睹美景良辰,确是赏心乐事。可是,当我们每天打开眼睛,只用肉眼观察事物,判断力不免有所限制!就像列王记下所说,当亚兰王的大军,攻击先知以利沙所住的多坍城,以色列的臣仆甚是害怕。以利沙便向耶和华祷告,祈求打开仆人的眼目。让他能看见满山都是 耶和华的火车火马 ! 祷告真的令人看到神的同在吗?仆人用肉眼看严峻的环境,只会感到危机。就像病毒的资讯一样,过份关注带来绝望。祷告却是凭着我们过往的经歴,锻练我们信心的功课。锲而不舍,肯定神的带领、应许及帮助! 那么我们期望祷告带来甚么结果?圣灵保卫师是最宝贵的礼物,打开我们的内心更亲近神、更明白祂所启示的真理。当人渴慕神的同在,齐心祷告,神更在掌控中赐下奇妙的恩慈! 就在这个严峻的日子,愿神赐下无可媲美的大爱,打破大地黑暗的落寞 ! 洗涤万物,滋润无数患病者的心灵。让人目睹破晓的晨光,呼吸到清新的气息、尝到医治的甘露、听到万物赞美的乐章!阿们! 文:东尼叔叔 (特约自由写作人)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无条件的爱
哪里是家? 近日媒体报导最常见的是”Stay home”,「居家」。家,是安乐窝、与至亲的人同住,是安全的居所。 现实境况中,很可惜,并非每一个家都是温暖的、欢愉的,而是像战场,伤害盖过相爱,怨恨多于体谅和信任。 耶稣讲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是浪子回家的故事,一位年青小伙子拿了父亲分给他的家业后离家远去,头也不回,直到有一天床头金尽,囊空如洗。人走到山穷水尽,不是自行了断就是想起家,幸亏这位年青人肯回头。故事还未说完,一个回头的浪子,若没有父亲的宽恕,也是有家归不得,父母原谅做了错事的子女并非必然的,而故事精彩的地方就是慈父的饶恕和接纳。 笔者相信我们在这[居家]的操练,是要叫我们重新建立和修补我们与上帝、邻舍、以及家人的关系;借着基督在十架的牺牲,我们得以与上帝和好、与人和好,也与自己和好! 前几天,当正在听Katherine Jenkins 唱 “Home”之时,忽然收到来自加州的消息,陈伯辉牧师被主接返天家,一位受人敬重的主仆,在世寄居84载,离世当日还与师母吃完午膳,在毫无征兆下安详辞世。Katherine 的 “Home” 还继续唱,歌曲最后一句:”Just hold my hand, I bring you home!” 仿佛在告诉我,陈牧师和每一位属主的人离世那一刻,主耶稣对他说:「来牵我手,我领你回家!」 作家宁子在她的散文「哪里是家?」有两段如此道:「其实,这样的家也仅仅是我们在生命的路上临时歇脚的地方。我们的心驻守在这样的家里,可是,我们的灵魂却还在旅行的路上,每个人的灵魂都需要有一个家,一个不需要搬迁的地方,即使走到天涯海角,最终,灵魂总要有个回归的地方。 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家,却依旧有漂泊的惆怅,那么,你当去寻找一个这样的家….。」 文: 王霭达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