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得著智慧

你有多少剩餘價值?

【你有多少剩餘價值?】 人類雖仍處於新冠疫情威脅下,不過多種疫苗的面世也帶來希望與憧憬。但由於疫苗供應不足,於是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都在疫苗分配上有先後之分,有些群體可優先接種。一般而言,是前線醫務人員及老弱者優先。聽說曾有人對後者有優先權有微言,他們的理據是老人家「所餘歲月無幾」,不及年輕者「來日方長」、「生命資產較豐厚」,權衡之下,就應「投資」在更值得「投資」的地方。當然,一般政府仍有更重要的一個考慮,就是年輕者縱然受感染,也因年輕力壯而易於痊癒,老人確診就會危險得多。很多確診數字都來自老人或護康院舍,就是這個原因。因此,大多政府都仍以老弱為優先。   不過,這些考慮其實亦帶出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人的「價值」是否可以用「剩餘年歲」來作衡量?有時,是可以,也是應該的。一個作父母的人會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拯救自己的兒女。背後原因,除了因為愛與親情之外,也是生命資產比較的考慮,我「至多還有三四十年」,他或她「還有六七八十年」,權衡之下,當然就會「投資」在更值得「投資」的地方。   但有時,卻是難以單看年歲或健康疾病的。一個三十來歲已擁有雄厚資財的人,決定早早退休好好享受人生歲月,「嘆其世界」,這樣的人縱仍有數十年壽命,「生命資值」其實不多。一個因癌症早逝的人,仍可以在生命終結之前,發奮圖強、不向強大病魔低頭而用他或她有限的剩餘歲月完成很多很多成就,或見證。就以霍金為例,你認為大多數人如何評價這個嚴重殘障的人?   生命,至終不在乎長短,而在乎意義。當然,意義的層面可以很廣,有人立志要嘗盡天下美食佳餚,有人立志要擁有多個物業,這對他或她而言,就是意義,就是「不枉此生」。不過,對基督徒而言,意義的層面大概就要狹窄得多,因為只有能「榮神益人」的人生,才算為有意義,不榮神也不益人的事或事物,你做得更多,擁有得更多,都是徒然,都是空空的來,空空的走,走後一切煙消雲散,不留任何痕跡。   你多大年紀?你有多少剩餘價值?如果你年紀已不輕,自覺「剩餘價值」不多,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錯了。一切,仍在乎你如何度過你的每一天。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幸福婚姻

分享幸福婚姻十個觀點的領悟

【分享幸福婚姻十個觀點的領悟】 專家對幸福婚姻的觀點,你認同和願意引以為鑒嗎? 今天很想與大家分享我對 Dr. Gottman 所説的「十個幸福婚姻觀點」的領悟: 1. 幸福的婚姻能提高你的免疫能力和延長壽命,不幸的婚姻讓你得病的機率提高35%,而且平均縮短4年壽命。 2. 一段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夫婦兩個人,孩子也會同樣遭殃。孩子成績會變差,容易逃學、抑鬱,不受人喜歡,有暴力傾向等不良行為。爲人父母務要警惕。 3. 夫婦學會更好地交流。無論你從哪裡獲取改進婚姻質量的秘訣,每位專家都會認同,這是幸福婚姻關鍵。 4. 避免長期處於衝突狀態,因為它會毀掉你的婚姻。 5. 性別差異雖然也會導致婚姻出現問題,但這並非是最主要的原因。 6. 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喜歡、一起為伴的基礎上。這種尊重是一種持續性的行為,而且不只是在信誓旦旦、甜言蜜語之際,而是顯示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 7. 幸福婚姻是夫妻雙方對人生有共同的追求和理解。他們會支持彼此的希望和志向,以及為共同的生活建立目標。夫妻之間若只是「相敬如賓」地和睦相處,很難造就一個幸福的婚姻。 8. 大多數夫妻的爭執都是不能解決的,因為許多分歧都源於基本的生活方式、性格以及價值觀的差異;所以要他們自己學習如何去處理而不是去解決。不少夫妻花了一年又一年的時間,試圖去改變彼此的想法,但是婚姻專家説那是不可能發生的。 9. 男人天生比女人更傾向於逃避婚姻中的衝突,專家也説男人較容易採取防禦或冷戰去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甚至會採取挑釁或輕蔑態度而讓太太噤聲,所以要注意不要陷在這種狀況中。 10. 婚姻中的出軌,只是不幸(或失敗)婚姻的徵兆。若夫妻關係良好,情愛兼具,並願意為婚姻負責,忠於自己的承諾,這個危機是可以躲避的。 以上這十個幸福婚姻的觀點,請你在這十個觀點裏思考一下,有哪些你會認同呢?有哪些正反映你現今的處境?有哪些是你經歷過?知道了這十個要點,你會避免當中負面的結局,或以正面積極的行動面對你的婚姻?除了避免婚姻的危機,也可締造幸福婚姻的園地。夫婦們一起努力耕耘這個園地,成為你們下一代的楷模吧!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感謝

大禮

【大禮】 今年的農曆新年我收到兩份很大的禮物。 第一份是經過特別申請終於可以在大年初一開始入到護老院探望媽媽。 媽媽住的院舍曾是疫情下的重災區,染病的離世的個案很多。一年後再有機會進入,走到媽媽的樓層經過許多空置房間,就有種人面全非的感覺。昔日房門外熟悉的名字已被除下,熟識的臉孔只可以在記憶中尋索,可以想像過去的一年,無論在這裏工作過的,生活過的都是何等困難⋯⋯叫人無不感慨! 去年底媽媽都曾經染病,一直冇辦法入內探訪,心裏就是擔心掛慮。雖然媽媽在我心中從來都是一個強者,不會貪生怕死,況且清楚知道死後有永生的盼望,假若時候到了,她會安然接受,雖然身處困境病患痛苦,卻願意為愛她的人努力生活下去 ⋯ 今天終於能夠相聚,劫後餘生心情興奮激動,知道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生離死別從來都不是我們可以預計,懷着悲喜的心情與媽媽共聚更加顯得珍貴難得! 另一份是一位長者朋友親自畫給媽媽的人像油畫。七十多歲的長者朋友自幼喜歡畫畫,卻從來沒受過什麼正規藝術培養。大半生為生活為家人擺上一切,自己的藝術興趣早已擱置一旁,多年前退休竟然重拾昔日的興趣天份。朋友重來無跟媽媽見過面,只憑一張相片就畫出如此細緻維肖維妙的人像油畫。 我萬分感謝不單是他的心意,更加感謝他給我的鼓勵;原來才華與機會是與年齡無關的,只要記著心底裏的理想,才華總有一天展現光芒! 客座隨筆:黃麗明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受死 • 復活 • 升天

受死 • 復活 • 升天

【受死 • 復活 • 升天】 疫情期間沒有出外用膳,喜歡烹飪的我嘗試煑不同的菜式,很有挑戰性,但在廚房發生小意外的次數也增多。記得有一次不小心割傷手指,因傷口頗深流很多血,十分痛,需個多星期才復原。這件事給我很大的感觸和啓發,聯想到昔日主耶穌受兵丁的鞭打至皮開肉爛,又用荊棘編成的冠冕戴在祂頭上,最後用長長的釘把祂釘在十架上至死,那種極度痛楚非筆墨所能形容。怪不得祂在受難前,與門徒吃完逾越節晚餐去客西馬尼園禱告時,問天父可否將苦杯拿走,免去將要受的痛苦! 路加福音22:44記載「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根據醫學的研究,當人在極度痛苦受壓迫時,人體內汗腺的毛細微血管會破裂,形成血與水交融的狀態,而流出血汗來。想想主耶穌知道祂將要面臨極可怕的酷刑,肉體上受當時羅馬最殘忍的刑罰,被釘在十字架上折磨至死;心靈上要背負世人的罪孽,是那樣沉重,實在令祂透不過氣來。感謝主,因祂的順服,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使我們的罪得赦免,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完成父神拯救世人的救贖計劃。約翰褔音19:30「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 主耶穌的死不是將神的計劃劃上句號。祂死後第三日復活彰顯了神的大能,藉著戰勝死亡得復活給世人有永生的盼望,基督徒相信死後也會像祂得以復活,享受永生。怪不得信徒不懼怕死亡,稱安息禮為生命的禮讚 Celebration of Life,慶祝雖然短暫、有限的肉體生命離開世界,但他們永遠、無限的屬靈生命進入另一個美好的國度,如啓示錄所說那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啓示錄 21:4) 復活後四十天,耶穌在眾使徒面前升天,升天前給使徒兩項重要的囑咐:第一,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第二,將祂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褔音28:19-20) 因著使徒不怕困難,有甘願犧牲的精神,藉聖靈的引導,為主作見證,將他們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的天國信息傳揚開去,致令這褔音流傳至今。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繼續將褔音廣傳,直到地極,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疫情下,Be Patient

【逆風而行】第一回:疫情下,Be Patient

【[逆風而行] 第一回:疫情下,Be Patient】 這一年,我們都活在新冠肺炎的陰霾之下,人人自危。這病情和病毒無型無聲無味,也沒病徵,加上暫時未知病毒疫苗的完全可靠性,我們的確會失去一份「控制感」。當人失去掌握,容易變得焦慮。人的焦慮是不能控制和掌握未來。 我想起一個英文字:patient。Patient 這個字的拉丁文字根與苦難(suffering)有關。沒有人想做病人(patient),不過,patient這個字也可解作「忍耐」或「耐性」。原來我們不但失去生活日常,更失去了一份耐性。耐性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內心對苦難的不安,是抵擋和醫治心病的方法之一。 我在2019年曾患上嚴重耳鳴,損害聽覺,影響廿四小時的生活。當時我很慌張,因為很多專家和醫生都對我說「沒得醫」。這個晴天霹靂如同判了我絕症和死刑,令我心情跌至谷底,心亂如麻。醫生叫我跟病共存,可是,我覺得沒可能,不想跟這惡疾共存。在疫情下,很多人說不如試著接受一種新常態。可是,沒有人很想跟這種「常態」共存,反而更覺煩躁和焦慮。 當時我想到身體的病還不及心靈的病,我開始關心自己的情緒狀態,提醒自己要冷靜,冷靜便需要忍耐,否則只會方寸大亂。我決心要由一個病人(patient)轉化成為會忍耐(patience)的人。當時,我知道要相信「時間」和「空間」,更要多祈禱、默想、聽道和親近神。目標是要聆聽神想對我說什麼。 我默想起一件事,神要我知道,這個耳鳴並非全是耳朵問題,反而是發覺活在忙忙碌碌中,甚至 burnout,忽略了聆聽自己和上帝。 原來病和苦難是要叫我們停下;如今天很多城市要封閉(lock down),就是要我們停下來。停下來做什麼? 首先,是聆聽(listen),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家中與家人對話。認識自己,認識家人更多。例如留意自己在困難或情緒低落時,會有何反應?會依靠自己,還是上帝多一點呢?這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和跟上帝關係的開端。 第二,是等候(wait)。我們有時會質問上帝:禰幾時會出手相救?幾時止息疫情?其實等候這個字跟「信心」很有關係。如果你知道將來,掌握一切,就不用信心了吧,也不算是「真的」等候。憑信心,知道上帝有祂時間,有祂心意,有祂作事的方法,才是帶有信心的等候。 現段階我們雖有很多困惑,願大家都學習和體會這個字:patient。 文:伍詠光 (香港心理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主任)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多倫多基督徒華人親子會免費網上親子講座

題目: 當青少年子女反叛時 When teenage children become rebellious 當青少年子女反叛時,作為父母,我們如何面對教養上的衝擊?究竟在管教形態上,父母需要作出什麼改變? 時間:4月14日(星期三) 10:00am-12:00pm (粵語) 4月15日(星期四) 8:00pm-10:00pm (粵語) 4月21日(星期三) 10:00am-12:00pm (國語) 4月22日(星期四) 8:00pm-10:00pm (國語) 網上查詢及登記: www.tccpa.org 電話 : 647-977-7586

中信多倫多中心

網上唱歌班 – 歡樂頌唱家班 (粵、國語) 日期:4月8日至6月10日 (逢星期四,共十課) 時間:下午2:00-4:00 網上兒童春令營 – 升呢閃燿小先鋒 (英語) 日期:4月12日至4月16日 時間:上午10:00-中午12:00 為低收入的長者提供報稅服務 (必須電話預約) 日期:現在至4月27日 (逢星期二) 時間:上午10:00-下午1:00 地點:中信中心 (東方廣場三樓 3107 室) 4438 Sheppard Ave. E., Scarborough, M1S 5V9 查詢及報名 : 416-291-3202 電郵 :toronto@ccmcanada.org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