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生命因音樂而精彩

【生命因音樂而精彩】 人一生中最先聽到的樂章是什麼?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胎兒在母親體內感覺到她的心跳和血脈聲,這就是人生中最先聽到的節奏樂。嬰孩出生後的啼哭,是按著他呼吸的節奏起伏,也是他發出的第一篇樂章;所以每一個人還未學習聆聽和說話之先,早已接觸音樂了。 在日常生活中,音樂可以令人作出不同的反應,快樂興奮時會手舞足蹈,安靜思想時則令人心曠神怡。 用音樂作治療這個觀念,在歷史上早已存在,遠在原始社會中就開始用音樂治療某些疾病,古埃及人以音樂是「靈魂之藥」;波斯人稱音樂為「善之妖精」;古希伯來人認為音樂能治癒精神或肉體疾病,聖經中著名的音樂治療是掃羅王的故事,他因為精神受到困擾,他的臣僕便推薦一個牧羊人大衛,用彈琴來舒暢掃羅王的心情。 中醫師認為今天常見的中風、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大半數的病因都是「七情」變化造成。七情就是:喜、怒、哀、思、悲、恐、驚;即情緒的不平衡會影響身體的改變,即憂傷肺、喜傷心、恐傷腎、怒傷肝、思(思慮)傷脾。所謂「五音通五臟」,再配合五行理論,便是中式的音樂治療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傷兵在缺乏物資和醫療的情況下,身心靈的受傷苦不堪言,美妙的音韻好像靈魂的「良藥」,音樂便成為他們的安慰和「鎮靜止痛藥」。 隨著北美社會體系重大轉變,單親家庭急速增多;世界資訊發達,凡事講求效率,在緊迫的節拍中,工作壓力大,而人與人的關係也變得冷漠疏離。在種種壓力充斥下,人的心情會變壞,食慾不振,身體發出警號,心靈受到傷害,越來越多人患上情緒失調,嚴重者精神失調,令精神病院有人滿之患。為了避免醫院成為精神病患者的收容所,決定將他們帶到積極性的康復院,音樂便成為其中一種重要的治療工具。 什麼是音樂治療?簡單來說,是音樂加上心理學,也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就是用音樂作為工具去達成治療目的,包括:恢復、維持、改善和促進身、心、靈的健康。 有一句英文諺語非常有意思,很能代表音樂治療的目標。 Although up to its neck in hot water, the tea kettle still sings.(雖然沸騰的開水已湧到壼邊,但茶壼嘹亮的響聲還是長鳴不絕!) 即是說,雖然面對困苦,痛苦難當,仍可以在傷痛中處之泰然,引吭高歌。 聖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衪使人夜間歌唱。」(約伯記35:10) 在人生波折中能够藉著音樂,享受心靈的平靜安穩、有意外的平安,這是一個最大的祝福。 文: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如何讓婚姻更幸福(上)

【如何讓婚姻更幸福(上)】 這次與大家分享約翰·戈特曼所寫《幸福的婚姻》這本書,提到婚姻的秘訣,如何讓配偶更愛你?這書可以讓夫婦關係更加親密,提供了使婚姻更幸福的七個秘訣。 第一,延續更新你的愛情地圖: 關係良好的夫妻必定熟悉彼此的世界,作者把這種充滿豐富生活瑣事的區域稱為“愛情地圖”(Love Map),這是指夫妻大腦中存放所有關於配偶生活相關的信息。在談戀愛時,我們的愛情地圖特別完善和完美;對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很清楚。但是隨著激情慢慢消逝,愛情地圖可能沒有那麼完善了。結婚後的情況仍一直變化,如配偶的習慣、生活、工作、交友和他喜歡的東西,都可能有變化。所以夫婦之間需要更新你們的愛情的地圖。 第二,培養你的喜愛和讚美: 對維持一樁有價值的、長久的感情生活而言,喜愛和讚美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夫妻雙方各自都保留一些最基本的感覺,覺得對方值得尊重、敬佩甚至喜愛。儘管幸福的夫妻有時也會因配偶的性格缺點而感到悵然若失,但是彼此仍能察覺配偶有值得敬重的地方。當夫妻雙方完全沒有這種感覺時,意味著他們的關係也走到了盡頭。關於喜愛和讚美一定要表達出來,你不說,對方怎麼知道?舉例太太為丈夫辛苦做了菜餚,丈夫就告訴妻子非常欣賞和感謝她:「今天做的菜很好吃,吃的很開心,感謝你。」愛配偶,你就告訴對方愛他,告訴他你喜歡他。或者太太也可以讚美丈夫把院子整理的很好。配偶關係就像一個感情帳戶,我們對對方的誇獎都在感情帳戶內存款。當遇到“風暴“ 時就有足夠存款去抵擋。 第三,彼此靠近而非遠離: 幸福的婚姻是讓彼此的心靠近。作者給了一個提示,就是“減壓談話“ 。當一天工作後,抽出10-15分鐘與配偶輪流談話,這是釋放壓力的方法。任何不開心的事都可以說出來,不過不要給任何建議,只是聆聽就可以。對方只需要你的理解,並不需要你提出什麼方法。當你幫助配偶減壓時,基本的原則是:理解必須先於建議,當配偶向你尋求感情支持而不是尋求建議時,你的職責不是作出道德判斷或者是告訴對方要怎麼做,你的職責是告訴對方:你認同對方的感受。當你尊重對方時;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你也能聆聽並欣賞他的看法。 下個月再與大家分享其他四個秘訣。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儆醒祈求

【求世界和平】 在這疫境期間,相信我們最多做的事,除了洗手外,就是祈禱。筆者的牧者提醒我們除了單為疫症止息祈禱外,更應開始為以下普世性的事項祈禱,在此與大家分享: 1. 為聯合國的目標:消滅極端貧窮、實現普及教育、促進性別平等、降低兒童死亡、改善產婦保健、合力對抗頑疾、環境的可持續、全球合作發展、正義治理制度,及基督教的身心靈之平安等十項的期盼代禱。 2. 為華人信徒能有勇氣和智慧去面對今天的公共議題祈禱,如:環保、人權、貧富、正義、難民、族裔、公權等爭議。 3. 為生態公義事宜祈禱,如:意識形態的批判與抗爭、大地資源的分配及剝削、人是地球的管理和祭司、現代社會經濟消費模式等。 你願意將這些事項列入你的禱告中嗎?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愛鄰舍

【如何去愛我的神?】 第92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已接近尾聲。 ‘得益’ 於全球疫情爆發,培靈研經大會可於網上播放,全球華人也可同步參與,共享培靈盛宴。晚堂由郭文池牧師主講,講道以教會為主題,以經文作基礎,從不同角度剖析「教會是什麼?」其中一個提問「基督徒今天如何看教會?」令筆者思緒飄遠。筆者身處北美,雖然地域、政治的差異對教會所帶來的問題不同,但同樣也面對不少衝擊:婚姻制度改變、毒品概念被混淆、道德底線含糊等等;教會在屬靈的教導上開始舉步維艱,基督徒如何自處? 對筆者而言,基督徒的責任是要見證基督,讓神得榮耀! 不久前,恩雨一位生命關顧員Karen興奮地告訴筆者一件最近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有左右兩家鄰舍,大家雖然不甚熟悉,但在過去四、五年間,每次收取垃圾後,Karen都會幫他們將垃圾桶推回兩家的門前,五年來風雨不改。鄰舍雖然沒有任何表示,卻看在眼裏。她的行動終於在第三年得到回應;右邊的鄰舍也開始主動幫她將垃圾桶推回。大家因此漸漸熟絡,兩年前Karen更帶了女户主信主,Karen為此激動了很久。 十天前又一件令Karen激動的事情發生了。她家門前一棵樹突然倒塌,還好沒有傷人,祗堵塞了車房,阻止汽車不能駛出,不太年輕的丈夫要將樹鋸斷才可出入。左邊的鄰舍從窗外看見他吃力鋸樹的情景,便快步走出屋外與他一同協力把樹鋸成片狀移走。現在三家都成為好朋友,彼此守望相助,相信左邊那位鄰居信主時日也是可期。Karen的好行為終於得到完滿的結局。她說對鄰舍的付出,動力出於對神的愛。 套用高銘謙博士解讀申命記所說:上帝甚願基督徒用愛去榮耀祂!愛是行動而不衹是感受,愛是一種意志。行動是指遵守神的律例典章、堅守神的道;正如申10:12說:「以色列阿,現在耶和華你 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 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 神,遵行祂的道 、愛祂 、盡心盡性事奉祂。」這便說明神為何命令人要愛祂;愛祂,就是以行動去實行神的命令。耶穌也教導人愛上帝,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去愛祂(路10:27)。意思是要基督徒全人投入去愛神。那麽,去愛神便不局限於頭腦的認知,而是用行動如Karen 一樣遵行神的命令—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人接待你們, 就是接待我。 接待我, 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無論何人……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 我實在告訴你們, 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0-42) 作為重生的基督徒,請把握機會,在主耶穌再來之先,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以行動去愛我們的神。教會由基督徒組成,若每個基督徒都遵守神的命令去愛人,當再有人問你「如何看教會?」相信評價會較正面,不再是:「教會很複雜的!」;而是「信耶穌很好,請去我的教會。」太理想化嗎?請不要先否定,而是先投入盡上你的份,然後看神如何成就大事!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