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基督再來的奧秘

聖經中十大奧秘之(十): 基督再來的奧秘

【聖經中十大奧秘之(十): 基督再來的奧秘】 基督再來是神救恩的大奧秘分述如下: I. 基督再來的保證 (彼後3:1-2),三重保證﹕ a. [先知預先所說的 ] (但7:13) b. [救主的命令] c. [使徒所傳給你們的] 在新約的27卷中有24卷提及基督的再來,只有3卷未提到,皆是很短的個人書信: 約翰二、三書、腓利門書。若不信主再來就等於否定新約27卷中的的24卷。 II.末世時代有人譏誚對基督再來的信仰 (彼後3:3) 信徒要儆醒等候基督再來 (彼後3:11,14,提後4:1-2,帖前5:1-11,23,林前15:58, 羅13:11-14,路21:34-36,太24:42-51,25:1-13) III. 基督再來的預兆 • 科學方面﹕知識增加,交通便利 (但12:4) • 大自然方面﹕地震, 飢荒 (太24:7) • 政治軍事方面﹕熱戰、冷戰 (太24:6),國際與種族衝突(太24:7) • 教會方面﹕受逼迫 (太24:9),假先知迷惑人(太24:9-11),福音廣傳 (太24:14) • 社會方面﹕罪惡增加 (太24:12,啟9:1-4,17:1-4),繁榮(啟18) • 以色列人方面﹕復國 (太24:32,路21:24,結37:21,賽43:5-10) • 中東方面﹕戰爭 (啟9:13-19),聖殿重建 (啟11:1-2) 教會被提 (帖前4:16) 教會被提的時間﹕在啟示錄本身裏面,似乎有相當清楚關於教會被提時間的提示,在大災難的中期。大災難的前三年半可稱為[災難的起頭] (太24:8), 而後三年半才是真正的大災難。而教會是在當中的時間被提的,其理由分述如下: 啟示錄 10-12 章的內容,正符合新約各卷所說教會被提時的情形。其互相符合之處不下十點之多: • 第七位天使吹號 (啟10:7) 對照 [號筒末次吹響] ( 林前15:52),[神號吹響] ( 帖前4:16) • 大力天使呼聲 (啟10:1-3) 對照 [天使長的聲音] (帖前4:16) • 天上的聲音(啟10:4)對照 [有呼叫的聲音] (帖前4:16) • [不再耽延了] (啟10:6 小字) 對照 [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希10:37) • 神的奧秘 (啟10:7) 對照 [這奧祕何等豐盛] (西1:27) • 佳音 (啟10:7)顯然是主再來的佳音 • 第七位天使吹號時,聖徒在天上得賞賜 (啟11:15,18) 對照 (林前 4:5, 3:13-15) • 婦人(以色列人)的孩子被提 (啟12:5)是兼指基督升天與教會被提,因二者在經歷上合一,但此處特指教會,因啟示錄是指示末世的事,[鐵杖轄管萬國]也是兼指基督與教會…

孤獨感

孤獨感

【孤獨感】 由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孤獨感在人類生活中相當普遍,每4位接受研究者就有3位有中度至高度的孤獨感,這與性別無關。研究領導人傑思堤 (Pilip Jeste) 表示,研究結果相當值得注意,因為這些「孤獨者」過去並不被認為是孤獨的高危群組,他們不僅沒有外在身體疾病,也沒有憂鬱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他們看去是正常人一個。研究團隊也將人的孤獨感與年齡進行比對,並做出曲線圖,結果顯示在人的生命中有三個孤獨高峰期,分別是20歲下旬、50歲中旬與80歲下旬。不過曲線圖也指出,只要度過20歲下旬、50歲中旬的高峰期後,孤獨感就會開始下降。撰寫研究報告黎伊(Ellen Lee) 認為,孤獨感在成人的人生中十分普遍,這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生理健康,增加某些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失去自尊心,此外長期孤獨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患癌機率高三倍,這問題不容忽視。研究領導人傑思堤建議,人應該用另一種角度來審視孤獨感,孤獨感並不代表社會孤立,有些人單獨一個人也不感覺孤獨,但有些人可能在人群中,在狂歡派對中也覺孤獨。 那麼基督徒如何處理孤獨感? 1) 恆切禱告:將自己的境況向神表白。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7鼓勵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羅馬書12:12「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當我們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我們身邊有神的同在,自然孤獨感就會消失。 2) 多讀聖經:神的話語是人生的指南針,這本生命手冊不單豐富人的生命,也是治病的良方。詩篇 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3) 要仰望神的應許和信實:詩篇42:5詩人問自己為何憂悶煩躁,後來他找到答案,就是要仰望神,因祂會鼓勵、支持我們。(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 4) 瞭解產生孤獨感的原因:是否和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關、缺乏自信或是經歷過一些傷痛,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這種感覺。知道原因後就積極面對,解決問題。 5) 愛惜自己:愛惜生命,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充足睡眠、規律的飲食、適當運動、培養興趣與嗜好等。 6) 參加團體活動:參加教會小組、社區義工服務等等來擴闊社交圈子,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認識一些可說知心話的朋友,若偶感孤獨亦有傾訴對象。 7) 幫助別人也是減輕孤獨感的方法:助人為快樂之本,他人得到幫助,他們開心,自己也產生一份滿足感,這有助於抵禦孤獨感的侵襲。 也許還有許多許多方法消除孤獨感,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改變自己,倘若你覺得無法做到,不要忘記,那位大有能力、滿有慈愛的天父上帝一直在你身邊,你只要倚靠祂,祂必與你同行,走出孤獨的陰霾。以賽亞書 26:3「堅心倚賴袮的,袮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袮。」 部份內容取材自星島日報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神與我們同在

神與我們同在

【神與我們同在】 基督徒之間書信或電郵往來最後結語多喜歡用「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作為祝願。大家又知否此語在聖經首次出現時的歷史背景呢? 「以馬內利」最早記載於以賽亞書七章十四節,是神藉先知對猶大王亞哈斯和百姓作出的安慰和應許。那段話實在是語重心長,意義深遠。亞哈斯二十歲時在耶路撒冷登基作王,他不是個好王,不行正道,效法北國以色列諸王的惡道,在全國設立偶像和祭祀假神,令百姓陷在罪中,甚至把自己的兒女殺害獻給假神,惹神的憤怒(王下16:1-6)。因此神管教他,讓他受以色列和亞蘭兩國的欺凌,可惜他仍然不肯悔改歸向神。 在大軍壓境之際,神差遣先知以賽亞(名意是耶和華拯救)帶著兒子施亞雅述(名意是餘民必歸回)去見猶大王和百姓,提醒他們不要因聯軍害怕,因為這兩國很快便遭神對付,不再存在(賽7:1-9)。神說:「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賽 7:9)NKJV翻譯是:If you are not firm in faith, you will not firm at all。神十分了解亞哈斯的懼怕和疑惑,甚至叫他放膽向神求憑據,「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神的意思說:「你亞哈斯不信我嗎?好,你可以向我求一個神蹟來証明我向你所言非虛,你求的証明可以高到天上或深達陰間,我都為你成就。」聖經所記神對背約行惡罪人的寬容程度能達於此,實在少見。可惜亞哈斯卻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賽 7:12)他斷然拒絕神的態度十分大膽,充份反映他虛假屬靈背後對神的輕視和不信。結果神這樣回應亞哈斯說:「大衛家啊,你們當聽!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賽 7:13-14)這便是「以馬內利」首次出現的歷史背景。 感謝神!祂對背逆不信的罪人有如此極大的寬容和忍耐。神故然對亞哈斯的惡行感到厭惡,對他的硬心更感到厭煩。神是信實守約的主,大衛家背約犯罪離棄神的時候,神便按照約書裡的咒詛追討他們的罪(申29:14-29)。但同時人的硬心和拒絕並沒有難阻神對世人的救贖計劃,神仍然承諾給世人拯救的兆頭。「兆頭」可譯作証據、神蹟或記號。這兆頭便是神差愛子從天上榮耀中降世,道成肉身,為人背負罪罰,受苦受死,進入陰間,從死復活,被神高舉。這豈不是最大的神蹟嗎?「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是神心意。可悲的是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耶穌降生的時候,客店沒有地方。我們若是明白神憐憫罪人的心腸,便不應硬心,濫用神的寬容和忍耐,應把握祂同在的恩典,倚靠和遵守神的話,使天父因此得榮耀。 亞哈斯拒絕信靠神,在急難中不肯回轉歸向神,相反尋求亞述人的幫助,結果受到神厲害的管教。北國以色列在一日間殺了猶大勇士十二萬,又擄走他們男女老少共二十萬人並許多財物(代下28:5-8),由此便看見硬心拒絕神之人的結果。 親愛的弟兄姊妹,下次當大家祝願別人「以馬內利」時,切記不可濫用神的恩典和機會,總要敬畏神,遵行神的話。 文: 杜嘉明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斷、捨、離

斷、捨、離

【斷、捨、離】 「斷、捨、離」在很多機會聽到的詞彙,可以理解為「斷絕、捨棄、脫離」。世代與時並進,若沒有放開應當捨棄的,選擇活在物件堆積如山的境況下,那裡還有空間、智慧與時並進地改革呢?神的創造真是奇妙,祂掌管萬有,縱然世代不斷轉變,從大自然以至人的相處,在人未曾察覺以先,神主導的「斷、捨、離」已在運行不息,啟示我們在個人可以管理的範圍下實踐「斷、捨、離」,更有智慧去活在今天。 處境下的斷、捨、離。 感謝神的創造!今年多倫多進入秋天以後,天氣驟然轉冷,以致四處楓葉變化,呈現非常美麗的紅色,與周圍不同顏色的樹葉,襯托成一幅大自然中罕見美麗的景象。雖然四季不停地運轉,但美景卻不一定常有,人類不能夠按自己心意控制氣候、改變生態環境。可惜是,紅葉及枯黃葉子的美景,只可以呈現片時,便要掉下來了,繼之是要收拾遍地葉子,捨棄到回收站,準備大地迎接嚴寒的冬天。神藉這自然現象,四季的循環不息,因著每一時段的特別,帶來不同要做的工作,同時向我們啟示有關「斷、捨、離」的程序。 我認識多年的一家三口,因為兒子工作的轉動,整家決定搬遷往兒子工作的省份。我與對方雖然可以在互聯網上保持聯絡,但是不能夠如前那樣容易實體相聚了。在彼此相交的關係上,因著所處的環境、氣候、時差有異,彼此的話題自然收窄至大家有共識的事上,不由自主地也有某種程度的「斷、捨、離」。 現在疫情似乎受到控制,可是由於病毒不斷變種,經濟復甦及放鬆接觸,仍然需要步步為營。新冠病毒現在已經進入人類的生活形態,無法避免「斷、捨、離」昔日的生活模式,接受轉變,調節心態讓防疫措施成為今天生活的一部份。除此之外,因為疫情隔離及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普世物流「供應鍊」出現斷層,我們要同樣放棄所有供應是必然的想法,放棄以為一切都能夠控制的意念。今日的社會沒有辦法不放棄昔日的生活形態,在不情願下接受「新常態」的生活模式,希望確保平安。 個人的斷、捨、離 從處境的「斷、捨、離」,如何引申至個人方面?通常人有儲備的傾向,導致囤積超載。以上提及要搬家過省的家庭,他們必要做的是執拾家居,清理一切所有的,然後篩選出捨或留的東西,若果有積存數年以上而沒有留念價值的東西,就要捨棄了。這樣檢視所擁有的一切,除去囤積無用的東西,才有空間接受新的添置。有人建議是「買一棄一」,也是避免囤積的方法。若然每年家居都做一次大掃除,或許可以讓身心享受家居清理後空間的樂趣。 今日電訊流行,帶來人與人之間很多資訊交流,由於不捨放棄所有,以備必時之需,難免做成電子產品的記憶超載。大家在手機儲存的相片,除了有留存價值的,也有互傳或不需要儲存的,佔了手機很大的儲存空間;其次是電子郵件,也積壓成千以上的郵件在檔案裡。大家需要找點時間,在手機及電子郵件的儲存檔案做一次「斷、捨、離」的程序。 同樣每個人的心靈空間,因為眾多事情、壓力、苦澀、煩瑣導致超過負荷,很容易失去靈活思維,或者落入緊張、甚至全然「燒盡」的狀態。每個人在這方面,都需要懂得作合適的「斷、捨、離」,丟棄當捨棄的思維和情緒,有時我不禁自問:今天我在追趕什麼?內心為什麼焦急、恐懼?是否有價值或意義?需要靜觀獨處,丟棄一些不需要的慾望,多一點愛護自己,安靜在神前重尋平衡,謙卑靜聽神的微聲,靠神得力去過今天的生活。 結語 哥林多後書 4:18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而是顧念看不見的;原來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由於捉住所有,以備必時之需的倚靠;事實上,一切可見的只有暫時果效,很快便會過時或未必再合用。唯一可信靠的是專心仰望全能的神,放棄所有不實用的囤積,只有祂才是掌管明天的主。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