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神與我們同在

神與我們同在

【神與我們同在】 基督徒之間書信或電郵往來最後結語多喜歡用「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作為祝願。大家又知否此語在聖經首次出現時的歷史背景呢? 「以馬內利」最早記載於以賽亞書七章十四節,是神藉先知對猶大王亞哈斯和百姓作出的安慰和應許。那段話實在是語重心長,意義深遠。亞哈斯二十歲時在耶路撒冷登基作王,他不是個好王,不行正道,效法北國以色列諸王的惡道,在全國設立偶像和祭祀假神,令百姓陷在罪中,甚至把自己的兒女殺害獻給假神,惹神的憤怒(王下16:1-6)。因此神管教他,讓他受以色列和亞蘭兩國的欺凌,可惜他仍然不肯悔改歸向神。 在大軍壓境之際,神差遣先知以賽亞(名意是耶和華拯救)帶著兒子施亞雅述(名意是餘民必歸回)去見猶大王和百姓,提醒他們不要因聯軍害怕,因為這兩國很快便遭神對付,不再存在(賽7:1-9)。神說:「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賽 7:9)NKJV翻譯是:If you are not firm in faith, you will not firm at all。神十分了解亞哈斯的懼怕和疑惑,甚至叫他放膽向神求憑據,「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神的意思說:「你亞哈斯不信我嗎?好,你可以向我求一個神蹟來証明我向你所言非虛,你求的証明可以高到天上或深達陰間,我都為你成就。」聖經所記神對背約行惡罪人的寬容程度能達於此,實在少見。可惜亞哈斯卻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賽 7:12)他斷然拒絕神的態度十分大膽,充份反映他虛假屬靈背後對神的輕視和不信。結果神這樣回應亞哈斯說:「大衛家啊,你們當聽!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賽 7:13-14)這便是「以馬內利」首次出現的歷史背景。 感謝神!祂對背逆不信的罪人有如此極大的寬容和忍耐。神故然對亞哈斯的惡行感到厭惡,對他的硬心更感到厭煩。神是信實守約的主,大衛家背約犯罪離棄神的時候,神便按照約書裡的咒詛追討他們的罪(申29:14-29)。但同時人的硬心和拒絕並沒有難阻神對世人的救贖計劃,神仍然承諾給世人拯救的兆頭。「兆頭」可譯作証據、神蹟或記號。這兆頭便是神差愛子從天上榮耀中降世,道成肉身,為人背負罪罰,受苦受死,進入陰間,從死復活,被神高舉。這豈不是最大的神蹟嗎?「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是神心意。可悲的是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耶穌降生的時候,客店沒有地方。我們若是明白神憐憫罪人的心腸,便不應硬心,濫用神的寬容和忍耐,應把握祂同在的恩典,倚靠和遵守神的話,使天父因此得榮耀。 亞哈斯拒絕信靠神,在急難中不肯回轉歸向神,相反尋求亞述人的幫助,結果受到神厲害的管教。北國以色列在一日間殺了猶大勇士十二萬,又擄走他們男女老少共二十萬人並許多財物(代下28:5-8),由此便看見硬心拒絕神之人的結果。 親愛的弟兄姊妹,下次當大家祝願別人「以馬內利」時,切記不可濫用神的恩典和機會,總要敬畏神,遵行神的話。 文: 杜嘉明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斷、捨、離

斷、捨、離

【斷、捨、離】 「斷、捨、離」在很多機會聽到的詞彙,可以理解為「斷絕、捨棄、脫離」。世代與時並進,若沒有放開應當捨棄的,選擇活在物件堆積如山的境況下,那裡還有空間、智慧與時並進地改革呢?神的創造真是奇妙,祂掌管萬有,縱然世代不斷轉變,從大自然以至人的相處,在人未曾察覺以先,神主導的「斷、捨、離」已在運行不息,啟示我們在個人可以管理的範圍下實踐「斷、捨、離」,更有智慧去活在今天。 處境下的斷、捨、離。 感謝神的創造!今年多倫多進入秋天以後,天氣驟然轉冷,以致四處楓葉變化,呈現非常美麗的紅色,與周圍不同顏色的樹葉,襯托成一幅大自然中罕見美麗的景象。雖然四季不停地運轉,但美景卻不一定常有,人類不能夠按自己心意控制氣候、改變生態環境。可惜是,紅葉及枯黃葉子的美景,只可以呈現片時,便要掉下來了,繼之是要收拾遍地葉子,捨棄到回收站,準備大地迎接嚴寒的冬天。神藉這自然現象,四季的循環不息,因著每一時段的特別,帶來不同要做的工作,同時向我們啟示有關「斷、捨、離」的程序。 我認識多年的一家三口,因為兒子工作的轉動,整家決定搬遷往兒子工作的省份。我與對方雖然可以在互聯網上保持聯絡,但是不能夠如前那樣容易實體相聚了。在彼此相交的關係上,因著所處的環境、氣候、時差有異,彼此的話題自然收窄至大家有共識的事上,不由自主地也有某種程度的「斷、捨、離」。 現在疫情似乎受到控制,可是由於病毒不斷變種,經濟復甦及放鬆接觸,仍然需要步步為營。新冠病毒現在已經進入人類的生活形態,無法避免「斷、捨、離」昔日的生活模式,接受轉變,調節心態讓防疫措施成為今天生活的一部份。除此之外,因為疫情隔離及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普世物流「供應鍊」出現斷層,我們要同樣放棄所有供應是必然的想法,放棄以為一切都能夠控制的意念。今日的社會沒有辦法不放棄昔日的生活形態,在不情願下接受「新常態」的生活模式,希望確保平安。 個人的斷、捨、離 從處境的「斷、捨、離」,如何引申至個人方面?通常人有儲備的傾向,導致囤積超載。以上提及要搬家過省的家庭,他們必要做的是執拾家居,清理一切所有的,然後篩選出捨或留的東西,若果有積存數年以上而沒有留念價值的東西,就要捨棄了。這樣檢視所擁有的一切,除去囤積無用的東西,才有空間接受新的添置。有人建議是「買一棄一」,也是避免囤積的方法。若然每年家居都做一次大掃除,或許可以讓身心享受家居清理後空間的樂趣。 今日電訊流行,帶來人與人之間很多資訊交流,由於不捨放棄所有,以備必時之需,難免做成電子產品的記憶超載。大家在手機儲存的相片,除了有留存價值的,也有互傳或不需要儲存的,佔了手機很大的儲存空間;其次是電子郵件,也積壓成千以上的郵件在檔案裡。大家需要找點時間,在手機及電子郵件的儲存檔案做一次「斷、捨、離」的程序。 同樣每個人的心靈空間,因為眾多事情、壓力、苦澀、煩瑣導致超過負荷,很容易失去靈活思維,或者落入緊張、甚至全然「燒盡」的狀態。每個人在這方面,都需要懂得作合適的「斷、捨、離」,丟棄當捨棄的思維和情緒,有時我不禁自問:今天我在追趕什麼?內心為什麼焦急、恐懼?是否有價值或意義?需要靜觀獨處,丟棄一些不需要的慾望,多一點愛護自己,安靜在神前重尋平衡,謙卑靜聽神的微聲,靠神得力去過今天的生活。 結語 哥林多後書 4:18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而是顧念看不見的;原來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由於捉住所有,以備必時之需的倚靠;事實上,一切可見的只有暫時果效,很快便會過時或未必再合用。唯一可信靠的是專心仰望全能的神,放棄所有不實用的囤積,只有祂才是掌管明天的主。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從「碎粵神偷」說起

從「碎粵神偷」說起

【從「碎粵神偷」說起】 幾年前有一套香港的懷舊電影叫「歲月神偷」,內容環繞著舊日香港小街、小巷的風情與人物。 歲月,確會在不知不覺之間令很多事物日漸褪色甚至消失;包括舊日的街頭風貌,也包括我們中間很多人使用的廣府話。後者因著種種原因已日漸被邊緣化或小眾化,於是愈來愈多有心人士就重提昔日歷史,強調中國宋明及以前的古代人,無論南方、北方,說的都是接近廣府話的語言,因此不論唐詩或宋詞,都有著很多的所謂「廣東話」(其實此語言絕不僅限於廣東或南方), 而且用「廣東話」來讀也往往更為順暢鏗鏘。 例子俯拾皆是,在此只稍舉數例 (都是很出名的名詩,不說出處了),「舉頭望明月」的「望」,是廣府話、國語或普通話用的是「看」;當然,「但見群鷗日日來」的「日日來」、「肯與鄰翁相對飲」的「肯」與「飲」、「隔離呼取盡餘杯」的「隔離」都是廣府話、國語或普通話,用的是「天天來」、「願」、「喝」及「鄰舍」等。 這令筆者聯想起,基督徒其實也應多提到很多日常事物的聖經根源,以避免這些淵源被日漸遺忘。 例如一星期有七天,而其中一天是休息天,因這是上帝所定的日子規例。上帝在太初時以六日創世,第七日休息,並要人定之為永例;與「救人」或「助人」有關之紅十字會或醫院的紅十字標誌,都源於耶穌釘身其上,為要救贖世人的十字架及其上的鮮血;救傷車、醫院以至世衛所常用的「蛇盤纏著杖」的標記,亦應源自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凡望蛇者得身體救治的故事(民21:4-9 *)。這是最普遍的淵源解釋,雖然也有史家不贊同而另立解釋。 當然,「主前」(Before Christ)或「主後」以耶穌之出生為年份分界,也是被很多人所刻意淡化的事實,改用「公元前/後」來代替。每年十二月廿五日會有個「快樂假期」(Happy Holiday),為何會有此假期?在此假期內又為何要快樂?要慶祝? 歲月無情,令很多事被沖淡、被遺忘、被刻意抹掉;求慈愛天父幫助我們信徒有智慧與膽量重提往事,回首前塵,追溯本源。 * 「他們從何珥山起行,繞過以東地往紅海那條路走。在路上,百姓心中煩躁。百姓向上帝和摩西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上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裏沒有糧食,沒有水,我們厭惡這淡而無味的食物。」耶和華派火蛇進入百姓當中去咬他們,於是以色列中死了許多百姓。百姓到摩西那裏,說:「我們有罪了,因為我們向耶和華和你發怨言。求你向耶和華禱告,叫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存活。」摩西就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21:4-9) .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 恩雨同路人 關慧心 (奇異的愛滿關心)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關慧心 (奇異的愛滿關心)

生長於基督教家庭的關慧心,沒想到一個疾病可把她年青的理想差點打碎;與此同時是連摯愛的母親也因病離世,無常的生命主仍看顧嗎?今天的她仍滿心讚頌主恩,因她深領受到那份奇異的愛在她心中湧流!節目中,續有鄧啟耀牧師/博士主講中華文化系列之【一脈相承】。

屬於自己的移動城堡

屬於自己的移動城堡

【屬於自己的移動城堡】 我曾看過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講述一個善良的女孩蘇菲,受到女巫的魔咒,從十八歲的少女變成一位老太婆。 後來她走進了一個移動城堡內,重新找到自信、人生使命和抱負,又救了身邊的人。最後,女孩亦變回少女的模樣 ! 動畫故事,刻劃着感人的情節和結局。然而我相信,人心要作出真正的改變,背後必需經過刻骨銘心的歷程 ! 聖經中亦有不少人物,藉著神的帶領,人生作出莫大的轉變 ! 亞伯拉罕75歲,離開安舒的家鄉,前往陌生的迦南地。其後應驗了神的應許,亞伯拉罕成為「多國的父」(創17:4)。 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上耶穌, 從一位逼迫基督徒的人,成為一個 願為基督犧牲的使徒, 最後將福音傳到外邦人去 (使13:47)。 人活在五光十色的世界, 真的可以跟從神的帶領嗎 ? 不錯,每個人的成長階段,難免被某個時代的價值觀所影響。年輕時,我看到潮流產品的廣告, 就會特別想得到。工作後, 被優質的生活方式吸引,所以事業成就、人際網絡、獨立的財務能力,全成了我的追求目標。人過於追求自己的喜好,而欠缺智慧作出取捨,便容易犯下錯誤,遠離真理。認識基督後,懂得應敬畏上帝,學習聖經上的教導。我亦逐漸明白,世上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是值得追求的 ! 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移動城堡,願意為它而作出改變,或實踐自己的人生使命。對我來說,最寶貴的人生歷程,是在基督耶穌裏經歴的 “信心之旅” ! 信主的旅程,眼前遇到疑惑、徘徊、憂慮和不如意的事情。然而,我卻在經歷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幫助、喜樂、盼望和人生的新方向 ! 踏在上帝的足印上,小小的信心開始萌芽成長。一步又一步,祂愛我認識我,牽引我走上 信心之路 ! 今天你是否經歷過,屬於自己的移動城堡呢 ? 文:東尼叔叔(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