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電台見證 - 張崇基〔眾樂樂 (1)〕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張崇基〔眾樂樂 (1)〕

贏得第十二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冠軍的張崇基,從小熱愛歌唱,及後到加拿大讀書,更接受了正統的音樂訓練,在加入香港樂壇後近30年,再回到多倫多。節目中,他會分享以前在多倫多的日子,與及近期迴流多倫多的近況,與及侄兒出生一天便離世的感受。中華文化系列【一脈相承】,續分享中華民族的本源。

喜樂的心

喜樂的心

【喜樂的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三月公報,全世界患上抑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估計全球抑鬱人口多達三億,每年超過80萬人因抑鬱症而自殺。到現時為止,抑鬱病已成為全球疾病排行榜的頭三位。現時每4個人中,便有一人在一生中某階段出現精神或行為上的失調問題。抑鬱症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疾病,引發許多其他疾病,帶來沉重的醫療開支。雖然抑鬱不是什麼短期奪命的疾病,但卻像流感般普遍,不管你是否是基督徒,若不及早以正確的態度去處理,將會導致身心靈受損,影響一切正常生活。 從聖經中,我們看見不少神的僕人都經歷大小不同程度的憂鬱和情緒低落。摩西肩負帶領百萬計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重任,身心靈承擔極大的壓力,以致他對神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他甚至向神求死,免得再面對自己的苦情。(民11:11、15)以利亞因事奉上的孤單、挫敗和恐懼而心靈下沉,因此灰心失望地向神求死。(王上19:4)耶利米因見到自己同胞犯罪,屢勸不聽,又清楚知道神的刑罰快要臨到,所以他也時常憂傷哀哭,情緒低落,故被稱為「哀哭的先知」。還有約伯、以賽亞、以西結、哈巴谷,甚至我們的主耶穌,都多次經歷憂傷痛苦。由此可見,屬神的人有時也免不了因環境而來的的壓力,而帶來情緒上的憂鬱和心靈的睏倦。 情緒疾病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主要由三個因素所組成:(1)性質 Nature 包括個人生理結構、化學和遺存成因。(2)培育 Nurture 包括環境、處境和教育。(3)個人選擇 Personal choice 。對於生理和遺存因素,我們未必可以控制或避免,但是後天環境、教育和個人的選擇,我們則擁有某程度的自決權,可以調控和防範,特別是個人揀選接受神的安慰。 面對心靈的重壓和憂慮,聖經的教導是:無論我們遭遇什麼事情,神的愛絕對不會改變。「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賽54:10)要緊記我們是天父的兒女。而且父神的慈愛不受阻隔。保羅勸勉我們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羅8:35)神又是樂意承擔我們的憂慮重壓的神。「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只要我們藉禱告祈求,向神傾訴,神必定看顧施恩。正如神聽見夏甲的苦情,看見利亞的苦情,應允哈拿的禱告,憐恤她們。但在我們這方面,要有決心將憂慮重擔交託神,「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 5:7)這是個人決擇。 另一方面,神亦顧念人身體的需要,當以利亞自覺工作失敗,因懼怕而逃命,灰心求死之餘,神派天使兩次給他食物,讓他有足夠的休息。所以,若身體有足夠的休息和飲食上的補充,這會有助我們面對情緒的低潮,不要忘記身體也會影響心靈。當然,有時神也會藉著醫生和藥物來治療我們情緒上的創傷,請不要忽略。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 17:22) 文: 杜嘉明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活在主的計劃中

活在主的計劃中

【活在主的計劃中】 時光飛逝,轉眼已踏入2022年。回顧2021年你過得怎樣?你得了什麼?失了什麼?在新的一年,有什麼計劃?耶利米書29:11「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意念”,在英文聖經翻譯成plan,意思是計劃。原來耶和華給我們安排的計劃是使我們得平安,而不是遭受災禍,並帶來美好、充滿盼望的將來。 聖經記載許多神完美的計劃,是超乎人想像的,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昔日童女馬利亞從聖靈懷孕,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叫他把未婚懷孕的馬利亞娶過來,並告訴他將來這個孩子要將百姓從罪惡裡拯救出來。主耶穌降世為人,努力傳天國的褔音,除了醫治民眾的心靈,還醫治他們肉體的痛苦,令患病的得醫治。在沒有犯罪的情況下祂無辜被釘在十字架上,因祂的死和復活使人類的罪得赦免,並享有永生的褔樂。這些事蹟都顯明耶穌基督、馬利亞和約瑟都是藉著自己信仰上的領受,以堅毅、勇敢選擇遵循上帝的計劃,他們的選擇配合了神的計劃,給人類帶來深遠的影響。 腓立比書2:13「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感謝神,原來祂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個完整的計劃,是有步驟、有預備,祂的計劃沒有隱藏,只有關心、無盡的愛和饒恕,引導我們當走的義路、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目標,只是我們不知曉、不明白、不接受,選擇偏行己路,依自己的計劃而行。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遇到許多事情都無法解釋、不是我們可以計算及掌控,但當我們將神放在首位,把祂活在我們生命當中,以禱告、讀聖經、默想,與祂建立親密關係,善用祂給予我們的資源,例如時間、金錢、健康、人物網絡、機會、智慧、才能…等等,就能明白祂的計劃。依循祂的計劃,不依循自己的計劃,人生路會走得順暢些,不會走得跌跌踫踫,引致焦頭爛額,因為平安和盼望總在眼前。 願新的一年我們有一個好的開始,將神的計劃落實在我們生活中,為祂發光發熱,在黑暗的世代裡將祂的光照耀人心;在冷漠的世界裡將祂的愛帶來溫暖覆蓋眾人。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見證 - 安宇洪牧師夫婦、何紹永夫婦 (穿越四代的祝福)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 安宇洪牧師夫婦、何紹永夫婦 (穿越四代的祝福)

是次二零二二年的第一輯恩雨同路人;安宇洪牧師夫婦請來了何紹永夫婦,為我們分享一個誇越四代的移民故事,他們的掙扎及適應。然而這都是有著上主的帶領,安身立命於移居之地。中華文化系列【一脈相承】,續分享中華民族之來源。

矢志不渝、患難與共的夫婦

矢志不渝、患難與共的夫婦

【矢志不渝、患難與共的夫婦】 討論夫婦誰先離去 恩愛夫妻共同渡過不少流金歲月,也經歷過很多人生高低起跌,好不容易才來到同偕白首的日子,卻又要面對誰先離去的問題。相伴相依了一生,突然失去伴侶,如何面對? 丈夫是我家的掌舵人,四次移民都是因為他有新的異象和召命而舉家搬遷。掌舵人到了新的城市,自然負責辦理該城市的居民證件,比如駕駛執照、醫療卡和保險等繁瑣事務。我對數字有認知障礙,在香港教書時,連月薪有多少都弄不清,因此他做了我家的財政大臣;我的方向感也不強,非不得已都不想駕車,在渥太華的日子,為了生存,上班、購物、接送兒子⋯⋯不開車不行;在香港教學的日子,因路途遙遠,車程又轉折,無奈需要每日駕車往返學校。來了溫哥華,不用上班,便與駕車絕緣,丈夫自然當了領航員,出入都要靠他。 為他為己勤做運動 倘若他先走一步,我便面臨很大的問題。中國人常說:「死在夫前一枝花」,丈夫也同意我先走是最好的安排,他習慣與書本為伍,以書本為「妾」,妻去後仍有「妾」相伴,雖然孤單也可以度日。他大方地承諾要為我主持惜別禮,連詩歌也選好了。 誰先離去是可以安排的嗎?這個簡單的道理任誰都會明白。根據統計,女的壽命通常比男的長,我大有可能是剩下的那一個,所以很希望丈夫健康,活得比我長壽。運動可以促進健康體能,所以常常督促他做運動,偏偏他是個讀書人,常坐著看書、寫作、準備教學和講道,忽略了運動這回事。由於他不肯做運動,我怕自己比他健康和長壽,因此也不做運動,這個想法真是愚蠢又自私。回頭想想,妻子去後,他也是挺孤單寂寞的,讀書人不愛社交活動,生活圈子窄;女性容易結交朋友,常常把丈夫帶入更多的群體生活,沒有了我,他會否孤獨終老?如果遇上疾病,誰來照顧?每想及此,我又勤奮地去做運動,為了將來能照顧他,也照顧到自己。誰先離去的問題,便變得不重要了。 付出代價信守承諾 在結婚的誓詞中,我們會向對方承諾:「無論貧富貴賤,疾病或健康,順境逆境,矢志相愛,至死才分離。」然而,實踐承諾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當一方患病,很多人都會找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把病者送進療養院,自己則仍然繼續如常生活和工作。這樣是信守諾言了嗎?說到底,縱使經常探望,也只是一種不用照顧對方的做法。 美國哥倫比亞聖經學院院長羅伯森 • 麥肯金於服事高峰期,辭去職位,回家照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妻子。院方覺得很可惜,他才56歲,事業大有作為,朋友勸他先求神的國,繼續在神學院事奉,把妻子送進安養院,並指她會很快適應新環境的。麥肯金反問:「她會嗎?那裡的人會像我一樣愛她嗎?」在安養院中看見很多表情空洞、神情呆滯的人,坐在輪椅上等待所愛的人來探望,想起就於心不忍。患病的妻子在丈夫上班的時候,內心充滿恐懼和不安,每天從家裡走很遠的路去找丈夫,有時來回十次,走到腳跟流血,有時還迷了路⋯⋯麥肯金心痛著妻子,決定辭職伴她一生,因為妻子有他在身旁就會快樂。 守住一生的承諾,我決定做運動,不再計算誰先離去。 文: 楊朱麗娟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