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喜樂的泉源

喜樂的泉源

【喜樂的泉源】 童年時 ,我很愛聽母親講故事。母親在鄉間長大,常三五成群 走在山野遊玩。 她們很調皮,從小山崗滾轉到山脚 ,一班孩童 像大冬瓜轉下去,嘻嘻哈哈、自得其樂。 晚上她們走進叢林看螢火蟲 、捉蟋蟀 ,一不小心跌在泥濘上,還不亦樂乎。 聽故事的日子,是我快樂童年的一部份 ! 長大後我就如普通人一樣,尋找夢想和被物質世界所吸引。然而這些快樂是瞬間的,不持久的滿足。信主後,從聖經的故事和教導,不斷被激勵,讓我真正找到 喜樂的泉源 ! 喜樂與快樂不同,並非建立在過去 、外界或多變的人和事上。而是從基督的愛,找着雀躍的盼望、奇妙的恩典和應許。 最近,重讀福音書,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講解 “活水” 的意義 。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喝。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 成為湧流的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4:14) ! 這位婦人甚至撤下水罐子 ,走進城內,對眾人宣講耶稣是基督 。我相信,這位婦人的喜樂是從耶穌的對話中,察覺自己 過往的不是。找到基督的愛和救恩,助她擺脫罪的纏繞,急切將至好的福音舆人分享。她的生命重得自由、是非常滋潤和滿足的 ! 當人以全新的視野向前看,無論得時不得時,更曉得神的心意 ! 凡事禱告信靠、感恩讚美,安舒得力、滿足喜樂。 文: 東尼叔叔 (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禮儀

禮儀

【禮儀】 人只有外表的善,缺乏內心的善,就是假冒為善,是聖經中所講的法利賽人。人只有內心的善,缺乏外表的善,就是只有信心,沒有行為,這樣的信心是死的。聖經常常認為內心最重要,所以人人要悔改,接納基督的拯救,在內心有本質的改變。但聖經也認為﹕不可忽略外表,所以就定下兩個禮儀﹕一個是水禮、一個是餐禮;這兩個外表的禮儀不單是教會的傳統,且是基督親自設立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和遵守。 第一﹕水禮。有的教會認為要跟隨聖經固有的形式,行禮時全身入水,稱為浸禮。有的教會認為可以採取比較方便和實用的形式,行禮時只用水灑在頭上、或滴在頭上,稱為洗禮。各教會需有不同形式的水禮,但最重要的乃是緊記聖經的教訓。羅馬書6章4節說﹕[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耶穌基督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 ]。我們信靠基督之後,應該有一個榮耀的生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要與基督同死、同埋葬;新人和新人的行為要與基督一同復活,活活潑潑的顯出神的榮耀,水禮就是表明這個意義。 第二﹕餐禮。餐禮就是用擘餅來記念基督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破碎。用葡萄汁來紀念基督的寶血,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一般的教會每月舉行一次聖餐。有的教會每週或每季舉行一次、有的教會每年舉行一次;有些用自己所製的無酵餠、有些用普通麵包、有些用購買的小餅;有些用葡萄汁、有些用葡萄酒,有的只用一個大杯,有的分用許多小杯。但最重要的乃是緊記聖經的教訓。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 已經信靠基督、接受水禮的人,應當按著聖經的教訓,常常藉餐禮紀念基督。紀念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身體破碎、寶血流出、成全救恩。 有一個貧苦的婦人,手臂患上皮膚癌,必須將許多皮膚割去,然後用別人捐贈的完整皮膚補在傷口上。兒子來看她,她要求兒子將皮膚割下送給她,兒子拒絕說﹕[怎麼可以剝我的皮呢?不可以、不可以]﹗ 她沒有法子,只有悲傷地哭泣。一位基督徒護士看見了十分同情她,並願意捐贈自己的皮膚給她。手術完成了,婦人的手臂慢慢的痊癒。有一天,貧苦的婦人換紗布後,又哀哀的哭起來,人問婦人說﹕[發生什麼事呢]?她說﹕[當我看見這塊白嫩的皮膚時,就想到那護士小姐愛我,竟把自己的血和肉都給了我 ]﹗ 基督徒按時參加餐禮,就是記念主將祂的血肉給了我們。當擘餅飲杯、謹守餐禮時、仰望十字架,心中自然得著極大的激勵與感動。 最後,基督耶穌要求接受水禮,先鋒約翰表示自己不配給基督施行水禮,基督怎樣回答呢?[你暫且許我,因為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 祂接受水禮,從水裏上來時,天開了,天父作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水禮是一種義務,是每個基督徒必須盡的義務。誰比基督耶穌更強,可以不接受水禮呢? 在基督被釘十字架的前夕,祂設立餐禮。擘餅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又把盛有葡萄汁的杯,遞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血,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基督設立餐禮,難道不是必須的嗎?基督徒當緊記﹕[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祂的而行]。 文: 麥希真牧師 [幸福人生]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 : 袁鍾少梅&呂宇俊 (勝過困境的力量)

在人生患難的境遇中,跟隨主的人便顕出了信靠的真實力量;袁鍾少梅在兒子離世及丈夫病患的事上便顯出了那份主掌權的信靠,而與他們共渡困境的呂宇俊傳道,也同證著主的信實在他們的境遇中。中華文化系列【一脈相承】,是次分享總結篇;[中華民族的盼望]。

恩情儀式

兩個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1)

【兩個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1)】 這次想與大家分享我在一個課程中,學習到的兩個有關維繫夫妻關係的秘訣—「恩情儀式」和「珍珠時刻」。「恩情儀式」可以讓夫妻關係的愛火常新並維持親密關係;而「珍珠時刻」可以提升主動化解衝突的動力。我先分享「恩情儀式」。 甚麼是「恩情儀式」呢?簡單來説,就是在夫婦、親子,或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固有的一些慶典儀式。例如:夫妻二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相識紀念日、孩子生日、雙方父母生日等一些紀念和慶祝的儀式;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同的儀式。譬如:除夕夜的團圓飯、農曆年的拜年、元宵節包湯圓、提燈籠,中秋一家吃團圓飯和賞月,端午節一起去觀看划龍舟比賽等…這些都應是家庭成員習以為常的儀式。儀式還可以包括家人在父親或母親生日時的家族大團聚。這些儀式主要是讓家庭中各個成員有一種凝聚力和對家族彼此間的親密關係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恩情儀式通常有三個特點: 第一﹕它是可預測的(也會先預約好的) 這些慶賀的原因都是大家知道,有指定的日期或既定慶祝的方式,每年到了時候就會發生。譬如每年除夕、新年、節日的團圓飯,或定期的家庭重聚日(Family reunion)等。 第二﹕參與者必須彼此配合(可以説是有默契的) 例如:父母和子女或是丈夫與妻子,因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而約定每天固定的時候,彼此以電話聯絡,因此他們就發展出一套「恩情儀式」。 第三﹕這個儀式有情感上的意義(心心相連) 例如夫妻結婚紀念日或生日慶祝時,總會加些浪漫溫馨的氣氛,彼此相擁而坐或是情意綿綿談起往日拍拖的趣事和難忘的事,又或者先生每次都在妻子臉上親吻一下,可以帶給他們溫馨的感覺。 在你們的家庭裡,有甚麽慣常特別的「恩情儀式」呢?下期我與大家分享我家的「恩情儀式」以及專家提供的一些能促進親密關係的「恩情儀式」秘訣。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