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患难与共的夫妇
【矢志不渝、患难与共的夫妇】
讨论夫妇谁先离去
恩爱夫妻共同渡过不少流金岁月,也经历过很多人生高低起跌,好不容易才来到同偕白首的日子,却又要面对谁先离去的问题。相伴相依了一生,突然失去伴侣,如何面对?
丈夫是我家的掌舵人,四次移民都是因为他有新的异象和召命而举家搬迁。掌舵人到了新的城市,自然负责办理该城市的居民证件,比如驾驶执照、医疗卡和保险等繁琐事务。我对数字有认知障碍,在香港教书时,连月薪有多少都弄不清,因此他做了我家的财政大臣;我的方向感也不强,非不得已都不想驾车,在渥太华的日子,为了生存,上班、购物、接送儿子⋯⋯不开车不行;在香港教学的日子,因路途遥远,车程又转折,无奈需要每日驾车往返学校。来了温哥华,不用上班,便与驾车绝缘,丈夫自然当了领航员,出入都要靠他。
为他为己勤做运动
倘若他先走一步,我便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国人常说:「死在夫前一枝花」,丈夫也同意我先走是最好的安排,他习惯与书本为伍,以书本为「妾」,妻去后仍有「妾」相伴,虽然孤单也可以度日。他大方地承诺要为我主持惜别礼,连诗歌也选好了。
谁先离去是可以安排的吗?这个简单的道理任谁都会明白。根据统计,女的寿命通常比男的长,我大有可能是剩下的那一个,所以很希望丈夫健康,活得比我长寿。运动可以促进健康体能,所以常常督促他做运动,偏偏他是个读书人,常坐着看书、写作、准备教学和讲道,忽略了运动这回事。由于他不肯做运动,我怕自己比他健康和长寿,因此也不做运动,这个想法真是愚蠢又自私。回头想想,妻子去后,他也是挺孤单寂寞的,读书人不爱社交活动,生活圈子窄;女性容易结交朋友,常常把丈夫带入更多的群体生活,没有了我,他会否孤独终老?如果遇上疾病,谁来照顾?每想及此,我又勤奋地去做运动,为了将来能照顾他,也照顾到自己。谁先离去的问题,便变得不重要了。
付出代价信守承诺
在结婚的誓词中,我们会向对方承诺:「无论贫富贵贱,疾病或健康,顺境逆境,矢志相爱,至死才分离。」然而,实践承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当一方患病,很多人都会找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把病者送进疗养院,自己则仍然继续如常生活和工作。这样是信守诺言了吗?说到底,纵使经常探望,也只是一种不用照顾对方的做法。
美国哥伦比亚圣经学院院长罗伯森 • 麦肯金于服事高峰期,辞去职位,回家照顾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妻子。院方觉得很可惜,他才56岁,事业大有作为,朋友劝他先求神的国,继续在神学院事奉,把妻子送进安养院,并指她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的。麦肯金反问:「她会吗?那里的人会像我一样爱她吗?」在安养院中看见很多表情空洞、神情呆滞的人,坐在轮椅上等待所爱的人来探望,想起就于心不忍。患病的妻子在丈夫上班的时候,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每天从家里走很远的路去找丈夫,有时来回十次,走到脚跟流血,有时还迷了路⋯⋯麦肯金心痛著妻子,决定辞职伴她一生,因为妻子有他在身旁就会快乐。
守住一生的承诺,我决定做运动,不再计算谁先离去。
文: 杨朱丽娟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