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行】第七回:疫情下,心灵的隔离

【逆风而行】第七回:疫情下,心灵的隔离

疫情下,心灵的隔离

[逆风而行]第七回:疫情下,心灵的隔离

在疫情时期,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字眼,就是「隔离」(quarantine)。隔离这个字给人一个很负面的感觉,觉得要与人分离,与世隔绝,甚至似坐监的感觉。

不过,我们尝试想想,隔离的原意是什么?隔离原意是害你吗?隔离原意是对你好吗?是保护你自己吗?

错了。隔离的原意不是保护你,而是保护他人,不被有确诊的人感染。隔离,原来是为了他人。

在疫情这种特别的危难日子,会更容易展现人生,当然当中有很美丽的人性,也有自私的人性。

在香港曾经有一个确诊人士被送到医院接受治愈,可是他突然逃走,警察花了好几天才把他寻回。后来发觉,他逃走的原因是他很害怕打针。很多人对这个病人非常生气,不是因为他确诊,而是因为他一旦走到市区人群地方,会将疫情漫延。大家感到他很自私。

疫情漫延全球,不但引起恐慌,更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在疫情早期,听到不少新闻,西方国家的人会对其他种族特别歧视,不认同其他人的行为和防疫方式。例如西方人初期对戴口罩非常抗拒,觉得这是「你们的」方法,我们的文化不用配戴口罩,甚至有国家嘲笑他国戴口罩或抢物资的愚蠢。为什么在疫情期间,人会变得敌我分明,河水井水呢?

我们一向生活在安舒的环境里,对危险无需诸多警戒。今日,当一种无型的肺炎疫情漫延时,我们的防卫机制似乎自动开启,还原我们的原始性警戒心。例如,我们比平日更怀疑陌生人,不想同桌食饭,不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坐近;有些国家会歧视和忽视外劳;有些国家更想驱逐外国人。这些行为表面上为了自保,但他们都选择了一种相对表面层次的警觉,没能深入探讨病毒缘委,作出更有效的预防。

其实这是人与人心灵间的真正「距离」。人与人失去了支援和关爱,这才是最恐怖;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和偏见可能比病毒更毒,更会影响我们生存的福祉。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请一些幼儿,可能大概是两岁左右,看一个布偶话剧,话剧故事有一个心地不好的动物布偶及一个心地好的。之后,他们把两个布偶放在幼儿面前,幼儿往往会选择有好心地的动物布偶。这实验想说明人可能天生有同理心或同情心。

对,上帝其实早已赐下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这也是创造主的属性。我们有时会失却这份同理心,可能是:

• 忙碌,没空间 (生活,也可以是心灵)
• 安全感影响 (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

在美国明尼苏达洲在一个气车外卖店,帮人付钱,让下一位可免费外卖。之后,这变成一个风气。人与人就这散发著关爱。小小的力量可以成为大的力量。

文:伍咏光 (香港心理及家庭治疗师, 前突破辅导中心主任)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分享平台: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App 下载区

SOBEM App 下载区 Icon

社交媒体

访问我们的 Facebook 页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访问我们的 YouTube 页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发电邮给我们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