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 – 喂养

母子情 – 喂养

母子情 - 喂养

【母子情-喂养】

每逢我(笔者)的生日,想起的不是生日蛋糕,也不是生日礼物,而是我的母亲 – 陆瑞英女士。出外领会时,间中有人会好奇地问我从哪里来,有时候我会调皮地告诉他们我是从我母亲那里来的!是的,母亲怀胎十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母亲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也没有什么社会的经验,她,有的也是最宝贵的便是母爱。
母爱的表现可以有很多方面,我母亲有的其中一种表现便是「喂养」的爱。从小到大,自己最难忘的便是母亲的厨艺。一家八口口住在四百多呎的房子,厨房之「大」可想而知,但除了平日三餐外,过年过节,母亲总可以在「小厨」中发挥他「大厨」的功力。他不单可以把饭桌的桌面摆得满满,也可以把一家七个人喂得饱饱。为何一家七个人呢?因为她总是在厨房与饭厅间跑来跑去,加菜添饭,一家七个人无论如何叫她,她总不肯坐下,有点不到黄河心不死,务要见到我们吃到不能动弹才心满意足。
十七岁我便移民加拿大,每次长途电话中母亲总会问一句:「吃得饱吗?」或「有吃的没有?」1976年回港时,我不经意地对母亲说了一句「我喜欢喝可乐,喜欢吃鸡腿。」自此之后的每一天,没有一餐没有可乐与鸡腿,有时暗示甚至明示母亲要「适可而止」,但他总是「欲罢不能」。母亲很简单,他只想投「儿」所好,要儿子开心,望儿子满足。天下母亲不都是应该如此吗?
*母亲很简单,她只想投「儿」所好,要儿子开心,望儿子满足。
终于母亲在1988年移民到加拿大。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她的儿子要成家立室,由于父亲也早已退休,于是便决定移民。来加之后,有一段较短的时间一起住,之后便搬至同一座大厦,他与父亲在七楼,我和太太在十一楼。母亲虽移民加拿大,但她在香港时的本色与母亲的天性一点也没有改。每次到她家,他总会第一时间从雪柜中拿出𩠌菜,若没有,也会马上煮一碟小菜要我吃。若我一不小心称赞某一道菜,那一年便会常吃常有,绵绵不绝。有时候要出门,一开门会发现有盒食物放在门口,心中有数,又是住在七楼的母亲的所作所为。母亲既是如此,作为儿子的也要加以配合,每次到母亲家必会留肚,以便满足母亲的一番心意;每次出门必要低头,以免一脚踏在母亲的心血美点上。
来加拿大以后,母亲那一句「吃得饱吗?」或「有吃的没有?」仍然常常挂在嘴边。我的调皮本色也没有改,我会在他面前转一圈说,「一个170多磅的大邮筒,你说有吃的没有?」我母亲看完一遍后(事实上是我转了一圈)便会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又拿出一点食物要我吃,真是「死性不改」。
随着年纪大了,母亲不再煮太多,而是会拿零食或水果甚至饮料作为代替,无论如何,总要有点东西给我入口。母亲便是母亲,一生为母,终生为母。母亲如今住在老人大厦(父亲住在旁边的老人院),有时候陪她喝喝茶,她已很心满意足。一次与母亲出外吃饭,听见她的一番伟论,至今仍回味无穷,这篇伟论我称之为「陆瑞英女士晚年治身格言」:
有人接送不要走路,
有人代劳不要动手,
喜欢吃的要多吃点,
结帐之前要走快点。
我为何如此调皮,相信是由于我母亲的遗传所致。母亲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只求儿女生活安定,吃得饱,穿得暖,对儿女也没有什么要求,没有期望什么回报,这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
在[箴言]31章10-31节中,轮到才德的妇人,其中15节中提到: 「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这就是我的母亲 – 陆瑞英女士,在我眼中她是一位才德妇人,最重要的是她是我母亲! 母亲,谢谢您,把我喂得肥肥白白!
*在我眼中她是一位才德妇人,最重要的是她是我母亲!
作为父母者,我们所作的,所没有作的,儿女都会记在心中。愿意我们都尽为父母的本分,作该作的,也不要作不该作的,让儿女可以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以致我们为父为母的,日后可以引以为荣。
有父母者,也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 纵然父母无所求,儿女也不单要纪念昔日养育之恩,且要有记挂父母之情,有恩有情,才是合情合理。
反思
有儿女的,要尽父母养育之责;
为子女者,要尽孝顺父母之道。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笔留情」] 。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分享平台: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App 下载区

SOBEM App 下载区 Icon

社交媒体

访问我们的 Facebook 页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访问我们的 YouTube 页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发电邮给我们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