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蹟奇事

神蹟奇事

神蹟奇事

神蹟奇事

感谢赞美神!祂使用清早灵修、小组分享、崇拜信息、及圣经纲上课程,照明我心底的黑暗,揭开盲点,领受神的慈爱和辅导。

在灵修文章里,导师重申何谓「神蹟」呢?「神蹟」是上帝的工作,包括超自然、或平常到不为人知的作为。耶稣在世上的时候,神蹟主要目的是显出耶稣的荣耀,门徒及信徒因看见神蹟奇事,就相信了。门徒当时的信只是一抉择,未必有全面的认知。直到耶稣死在十架上,才显出上帝最大的荣耀。耶稣复活后,信徒对耶稣的信就全然改观。耶稣死在十架上,三天以后复活向信徒显现,之后升天坐在父神右边,所有罪人向主耶稣认罪悔改就可以得拯救,信徒经历「水和圣灵的洗」,可以进入神的国。主耶稣赐下圣灵与信徒同在,除了作我们得救的印记,也引导我们凭信心使生命成长。因为主耶稣的救赎,我们可以随时奉祂的名祈求,祂也为我们向天父代求,我们要相信、恳求、和顺服祂,神蹟并没有停止。
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没有停止工作,只是人未必察觉,很容易将上帝的恩典视为理所当然。我的身、心曾行过死荫幽谷,能活到今天,是实实在在的神蹟,提醒我时常不住感恩。这并不代表我对主耶稣的信是根基稳固,我仍然有心底的阴暗面。由于省政府颁布长久的「留家令」,与家居以外的群体缺乏实体接触,好像被困在牢笼里,自我形象因而被蚕食,感到好像流离失所一般。神使我省察自己对目前的变动、危机、和创伤产生「恐惧」,恐怕失去健康、倚靠、拥有、和梦想。因着这恐惧,使我对现今情况的洞察力变得模糊,迷失方向。记得在教会小组分享近日全球疫情的时候,尤其是印度因疫情严峻导致医疗系统近乎崩溃的边缘,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死亡讯息,各人自然难过。我当时感到心情低沉、哀伤;有弟兄问:这时我们要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及延伸主耶稣的爱?有姊妹回应,在无奈中仍要肯定神同在,我们可以随时凭信心向神祈求,顺服祂,平安必定会依照祂的应许成就。最后大家有为不同群体、及个别需要祈祷。

翌日,崇拜信息重申圣灵充满和恩赐,使用恩赐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传递主耶稣的爱,这是我们心中的创伤被医治、及见证神恩典的机会。廿年多前神领我参与「恩雨之声」电话关顾事工,当年我仅有关心人的热诚,完成训练班后便马上开始当值。去年三月封城开始时,牧师及一位资深电话关顾的姊妹,邀请我一起在教会启动电话关顾事工,大家都是处于困惑的环境里,电话关顾团队要「聆听」来电肢体或者朋友的需要、及说当「说」的话,然后为对方祈祷。我自觉无能,但我相信可以靠圣灵充满去行这事。

电话关顾员需要有「同理心」去「聆听」对方深层的需要,「同理心」 是要站在对方的环境去思考,在有眼神接触及观察身体语言的环境下,「同理心」比较容易掌握。可是在电话听筒里,只可以单凭耳朵聆听对方言谈,达到「同理心的聆听」,难度颇高。在电话关顾事工对有需要的群体延伸主爱,正是荣耀的神的工作,我们都是祂的用人。每次在当值时段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内心会即时背诵诗篇121:1-2「我举目观看群山,我的帮助从哪里来?我的帮助来自创造天地的耶和华。」群山或知识都不是我的倚靠,唯一肯定的倚靠是上帝,我就在心默默祷告的时候拿起电话听筒,靠着主与来电者通话,能维持事奉至今天,实在是神蹟。现在每次于「恩雨之声」电话关顾当值的时候,我必定带领团队以祈祷开始,恳求圣灵充满当日参与事奉的每一位,有着平静安稳的心去聆听来电者的需要,作出合适回应。同样,我也不住为教会的电话关顾事工祈祷,愿神蹟光照需要群体!

至于在电话或日常的谈话,雅各书1:19「我亲爱的弟兄姊妹,请记住:每个人都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在圣经纲上课程中,讲师不是从行动的速度去阐述这经文,乃是从态度方向去解读。在电话及日常生活交谈中,要有同理心聆听,并且避免冲动,讲合宜的说话,让接收者感受平安。一年有多的「留家令」,人生活变得枯燥,言谈间很容易彼此践踏,我们要勒住自己的舌头 (雅各书1:26),以弗所书4:29「一句坏话也不可出口,只要随着需要说造就人的好话,让听见的人得益处。」求圣灵充满,帮助我们随时可以说当「说」的话。

我相信神仍然在领。感谢神!当我们细心观察,便可看到祂的神蹟奇事,祂使我经历拯救和更新。哈利路亚!

文:胡孔雪仪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分享平台: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App 下载区

SOBEM App 下载区 Icon

社交媒体

访问我们的 Facebook 页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访问我们的 YouTube 页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发电邮给我们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