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 : 可貴的家人
鄧永威作為人父也作為人子,他將分享他人生中兩段甚有意義的記憶。一是透過兒子上暑期班的學習來了解兒子成長的心路;另外是他如何面對父親殯葬禮儀的參與來給予父親最大的尊重,也不失基督徒之見證。
鄧永威作為人父也作為人子,他將分享他人生中兩段甚有意義的記憶。一是透過兒子上暑期班的學習來了解兒子成長的心路;另外是他如何面對父親殯葬禮儀的參與來給予父親最大的尊重,也不失基督徒之見證。
「佛系」思維與行為 最近常在報章或網絡消息中聽到或看到「佛系」兩個字。何謂「佛系」?我不敢說我完全明白(因此二字本身就含有含糊、隱晦的意思),但大概意思是「不作為」、「隨遇而安」、「不要太緊張在意」、「相信困難總會過去」、甚至有廣東話中「大安旨意」含意等等,總之不是與宗教有關字眼,而是一種做人處事態度。事實上,「佛」字在原初之意義,也是指心態心維,是屬乎人生哲理,而不涉及神明或宗教,到後來才變了質。 例如英國首相在普世疫情發展初期,主張不積極抗疫,認為多人染了病症,有了抗體,疫情自會受控制。這態度就被人稱為「佛系」行為。當然,他的主張後來被證明不正確。不過,綜觀來說,雖然一般而言被人稱是「佛系中人」,都常帶有負面意義。不過,很明顯,不是所有「佛系」行為都是錯的,有頗多人都認為適當的「佛系」心思或行為也是面對複雜甚至困難人生的一種好方法。假若我們事事太緊張,例如說,若面對疫情,不單防疫做足一百分,簡直是「做足二百分」,這樣明顯對身心都會太疲累,太消耗心神。整天神怪兮兮地過日子,不辛苦才怪。物極必反,凡事做得太過份太極端,都會出現問題。又例如說,我支持環保,我認識的朋友中,或朋友的親人,也有不少支持環保,不過也有支持環保的朋友對我說,他被自己也支持環保的親人弄得很累很累,因為做得太極端了。 「佛系」只是新一點的名詞,說穿了,也就接近「凡事要中庸」、「要有平常心」的意思。Relax and live longer, 放輕鬆一點, 你就會長命一點, 永遠是至理名言。 對基督徒來說,也可以說,就是要凡事交托上帝,不要過於憂慮、太過緊張。如果因任何危機而弄得茶飯不思、晚晚失眠, 你就已先失去保護自己的兩大防線, 就是健康飲食與足夠睡眠. 對不起, 我寫此文, 主要是寫給我自己看的….. 因為我自己也是個易緊張、多憂慮的人。 學習交托、凡事放鬆, 相信天父必保守, 相信明天會更好, 是我每天都要學習的功課, 特別是在今時今日的世界。如果你跟我相似, 屬乎「緊張大師」, 恭喜你, 你並不孤單。 讓我們一起學習, 一起進步。 Relax, and Live Longer. 「你們要把一切憂慮都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在是次系列的第三輯中,我們邀請了在紐約的紐约神學教育中心總監丘放河牧師,他是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台灣的一家外資公司負責人梁漢文;與及在三藩市居住的李碧心來作我們分享。在疫情中的體會,也是生命更新的良機。
與眾不同的價值觀 世上王國 KINGDOM 追求富強、權力、威嚴,與神的王國所追求的截然不同。神將人的王國價值觀完全翻轉,祂的王國是 MODGNIK。(將KINGDOM字母由尾後開始排列而成) M: More Is Less, 擁有越多的變得越少。人窮一生的精力追求許多東西,包括金錢、名利、權力…等等,貪得無厭的慾望,越擁有得多,越想要得多。但在神的國度裡擁有越多的變得越少。聖經路加福音12:16‐21記載一個財主不因田產豐富而滿足,還預備蓋更大的倉庫儲存糧食和財物。神對他說:若今夜你喪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主耶穌亦教導我們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人的生命不是建基於他有多少財富。 O: Others First, 以別人為先。人往往將自己放在第一位而忽略別人;人若存有驕傲自大的心又怎能去謙卑服待別人?約翰福音13:4‐5記載耶穌親身示範,放下自己的身份,謙卑服待,為門徒洗腳。在神的國度裡,無論何人,不是求自己的益處,而是求別人的益處。 D: Descending Into Greatness, 放下自我,謙卑者必升為高。人往往因成功就得意忘形,被勝利冲昏頭腦或在別人擁戴下便自鳴得意、自高自大,不可一世。路加福音第三章記載施洗約翰努力宣講天國悔改的福音,許多人悔改受洗,百姓甚至猜疑他是否神所預備的彌賽亞。約翰不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清楚說明有一位以後來的能力比自己大,連給祂(主耶穌)提鞋也不配。約翰一生無條件奉獻,甘願犧牲要完成主的使命,在神的國度裡他的謙卑必得神的獎賞。 G: Generosity Flows, 慷慨捐獻、捐得樂意。有些人縱然家財萬貫也吝嗇錢財,認為捐了錢口袋的錢便少了。在神的國度裡,樂於捐獻的人神會大大加給他許多資源,不斷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神不勉強人捐獻,祂喜愛捐得樂意的人,並大大祝福他們。 N: Not To Us, 不是歸與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所付出的得到讚賞及肯定。世上有許多建築物都用人的名字命名,為的是將功積流芳百世。在神國度裡祂看重人的內心而輕看表面行為。所以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神而作,所有的榮耀都是屬於祂。詩篇115:1「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袮的慈愛和誠實歸在袮的名下!」 I: Inclusive, 包括所有。世人往往與自己喜愛、志趣相投的人交往,對一些不喜歡、憎惡的人避之則吉,許多時形成有黨派之分。但在神的國度裡無論富或貧、有權勢或被人唾棄的、遺忘的……全部被接納。馬太福音9:9‐13記載耶穌呼召馬太作門徒。馬太是個令人憎惡的稅吏,他貪財與罪人沒分別,但主耶穌沒有輕看他,與他一同吃飯,做朋友,用祂的愛改變馬太。在神的國度裡人人平等,不分種族、膚色、性別。救恩是給每一個人。加拉太書3:26‐28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 K: Kingdom, 王國。從歷史我們看見世上王國的興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經歷多少改朝換代,今天燦燦輝煌的王朝他日便過眼雲煙被另一王朝替代;正如但以理書第二章記述但以理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解的夢,他掌管的王國無疑是繁榮興盛,但在他以後必興起另一國,後來又興起第三國、第四國。但神的國是永恆、長存不朽的,由始至終是祂掌權。但以理書 2 : 44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 部分內容取材自 Church of Christ主日崇拜講道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丁章豪在台灣一個單親家庭成長,雖然母親盡力讓他得到最好的生活和教育,但他自年少便放蕩不羈,終日縱情聲色,氣得媽媽要自殺。但今天他卻是一個自潔自愛,關顧別人的傳道者,他是怎樣迷途知返呢?
疫症的思考 在科技極速發展的情況下,世界在最近的三四十年,人類的朝向是什麼呢?答案是享受。 如果你新置一居所,一位設計師可以為你營造一切,是按你的意念去完成。視覺與聽覺的設備令你如置身現場。廚房是最現代的設備;即使你是一個不懂廚藝的人也可以向你的朋友提供美食。你的後園總會有適時的花草,使你即使在室內也有大自然的景色。總之,當你留在家中時,你不想離開家門。同時,你可以網購熱愛的名牌時裝、化妝品、珠寶首飾…。天空中頻密如陸上公共汽車的飛機航班可以帶你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那數十層高的郵輪讓你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安靜地滑向前。還有你居所附近有健身室、卡啦OK、美容院…。總之,你要什麼便有什麼,如果這都不算是享受,那是什麼呢? 你或者會說人沒有享受,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談到享受,在這裡容讓我介紹一位享受界的頂尖人物,先看看他如何享受,他說: 「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圃,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買了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妃嬪。…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因此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 這人是誰?他就是歷史上一位顯赫的君王所羅門王(公元前960 – 930),上面所說的只是他所享受的一小部分,在其他歷史書所記載的更多。 不過,最使人感到驚訝的是在上面經文所屬的章節中最後一段所羅門說的話: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動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亳無益處。」 所羅門王竟然將:享受 / 快樂與虛空 / 捕風放在一起好像同義詞似的。 今日疫情只是開始,各國各城的隔離政策相信會維持一段時間,呆在家中不如思考一些人生問題,例如:沒有享受的人生還有意義嗎?又或者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可是,一談到「人生」難免牽涉到:人從何而來又人向往而去等一些似乎很「玄」的東西。那麼,就讓我建議你從聖經裡面一句話作為你尋找的導向。那句話就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相信你會同意要認識深奧的真理最需要的便是聰明智慧! 文:楊景釗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在是次系列的第二集中;我們續邀請了四位嘉賓,來分享他們於當地面對疫情的境況 ,以至能彼此關心及支持。嘉賓包括在柬埔寨的盧潔香宣教士,多倫多的黃志文牧師,香港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及在溫哥華的楊學義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