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 : TV1617 堅定與順服
楊國航與官麗丹在葡萄牙的波爾圖開車行,經歷創業艱難,苦幹之下終於建立了口碑。他倆結婚後卻等了七年才懷孕。沒多久車行被政府調查,可能要面對巨額罰款,他們如何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焦慮呢?
楊國航與官麗丹在葡萄牙的波爾圖開車行,經歷創業艱難,苦幹之下終於建立了口碑。他倆結婚後卻等了七年才懷孕。沒多久車行被政府調查,可能要面對巨額罰款,他們如何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焦慮呢?
【暗室】 擾攘全人類的病毒不知何時了,沒想到過去的一年竟然大部分時間留在家,對許多人而言的確是一個極大的適應和挑戰。長期在家中總要做一些事打發時間,否則容易鬧情緒或甚至引起抑鬱。 面對如此境況真無奈,想起暗室之後的蔡蘇娟女士(1890-1984),41歲時患上大病,幾乎喪命,病癒後雙眼對光線極度敏感,從此要躲在密不透光的房間生活,受到許多限制。她關在幽暗的斗室竟然長達53年,這段悠長的歲月散發著平安和喜樂,沒有因惡疾而叫她停頓下來。她「以病床爲講台,以暗室爲工場」,多年來探訪她的人絡繹不絕,都被她的信仰和見證所感動和鼓勵,有許多人在暗室裡決志信主。 她在「暗室珍藏」說:「依着人的本性,我絕對不願意染上惡疾,被拘禁在暗室之中,在床上躺了五十多年。但是,難道我能懷疑神的安排嗎?」 「主在我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教導我-藉着所接觸的人,藉着所有來暗室的訪客。我一生的遭遇,都是一連串的功課,是天上的教師特別爲我預備的。能夠成爲祂的學生,真是何等榮幸!」 蔡蘇娟的信心和積極的心態是每一天與主同行所結出的果實。上帝的作爲是何等奇妙,祂使那軟弱的勉勵剛強的,患病的祝福健康的。「疾病可以剝奪體力,甚至逼近死亡,但是不能限制一個人的生命態度。」這就是她一生的寫照。 在疫情仍然未止息期間,也許蔡蘇娟女士的見證會帶來一些啟迪! 文:王靄達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無比的福氣】 因疫情關係教會每週祈禱會都在網上進行,參加的人數比以前實體聚會多好幾倍。一向沒有參加的我從不缺席,原因是我不用晚上開車,只需安在家中便可參與,同時又渴望在網上與弟兄姊妹見面,可以彼此問候近況。 在分組禱告前牧師會準備一首詩歌及一些經文與大家分享,然後就列出代禱事項,有為教會的,使我們了解教會的最新動向及需要、有為個別會眾的,使我們知道弟兄姊妹的情形,給予關心、有為社區的,使我們體察它的需要給予幫忙,當然也包括讚美、感恩的禱告。馬太褔音18:19‐20「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大家深信禱告的功效及主的承諾,故此也同心合意的為不同的事情禱告,尤其當禱告蒙主回應,更大大加強我們的信心,興旺祈禱的事工,讓神的名得榮耀。 為甚麼要禱告?應如何禱告?禱告的態度?這些問題有許多牧者透過講道或文章亦給予不同的答案及寶貴意見。對我來說禱告是向神傾心吐意,用誠懇、坦白、謙虛、不用修飾的言詞說出心底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就像呼吸一樣那麼自然和需要。其實未禱告前神已知道我禱告的內容,而藉著禱告使我與祂親近,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讓我更加明白祂的心意。我的禱告不受時間、地點、形式限制,除早上及睡覺前禱告外,其他時間是按感動,例如當我在窗外看見雙彩虹時,我禱告,感謝神讓我遇到這奇景、當我開車趕赴約會,交通燈由紅轉綠,我也會禱告、在疫情期間每天更有無數的禱告,因為實在有很多話跟神說,遇到開心、苦悶、恐懼、憤怒、不安、煩燥、睏倦也禱告,祂進入我的心內給我安慰、寧靜、喜樂和鼓勵。雖然我不完全明白禱告的奧祕,但在這幾十年間人生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浪,藉著禱告神都讓我安然跨過,問題已解決的,我衷心感謝,還未解決的,我繼續每天禱告。誰說神不聽禱告,就我所經歷的,大小事情祂也垂聽。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禱告是實踐信念最好的工具。就讓我們藉著禱告與神溝通,從祂那裡得訓示、指引,明白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並從中支取力量平安喜樂過每天,享受祂所賜的福氣。 文: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中國農村出生的陳小麗,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與丈夫移居到葡萄牙。她從小跟隨父母上教會,但還是沒有建立與神的關係。直到二十多歲時一次奇妙經歷,神成為她生命上的明燈,指引她人生的方向。
【豁達】 以下是一個幽默故事集裡的小故事: 有一個人只有三根長頭髮。一天,他光顧一家著名的髮型屋。 髮型師:請問你想要設計什麼髮型呢? 顧客:嗯…我沒有什麼意見,你拿主意好了。 髮型師:那我為你編辮子好了。 在編辮子的過程中不小心掉了一根頭髮! 髮型師:噢!先生,少了一根頭髮怎辦呢? 顧客:哦,不要緊。那就改為梳中分的髮型好了。 在過程中,又掉了一根頭髮。 髮型師:又少了一根,怎麼好呢? 顧客笑笑口說:那算了,就讓我披頭散髮吧! 這是一個異常誇張的故事,那位主角只有三根頭髮,對他來說應是十分珍貴,但他卻沒有因祇剩一根而大發雷霆,仍然可以談笑風生, 可算是一個豁達的人了。 豁達,是指一個人胸襟廣闊,輕看得失。尤其對失去的無論是金錢、外貌甚至聲譽都不在乎。這種灑脫的人生觀實在令人讚賞! 略加分析,其實豁達的人同時擁有高素質的品格 : 1. 不驕不躁、不亢不卑 2. 不以強勢壓人 3. 不排斥異見、包容量大 4. 欣賞別人的長處,不吝嗇表揚 5. 前路雖然一片迷霧,卻不輕易被「未知」所操控,沉著面對,處變不驚 6. 勇於面對挑戰,迎難而上 7. 常抱樂觀態度,那怕荊棘滿途…….. 寫著寫著,聯想起聖經中的九個屬靈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b-23a。相較之下,若擁有以上品德內涵,那就不是豁達那麼簡單了。誠然,如此高素質的品格,絕不是平庸的你我可以完美演譯,因為在人生路上總有遇上沮喪,惱怒,令人失控的時候。那麼誰可以呢?答案呼之若出,唯有主耶穌啊!一個完全的人才能整全地展現完美品德的風采。如此美好的高尚品格,相信每一個愛主的人都想擁有。雖然不能像主的完美,但若能效法一二,也得益無比。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追趕主的步伐,以歡快的心體驗屬靈果子為我們在人生路上闖出一條怎樣的康莊大道! 文:楊景釗,Prisca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你穿著舊衣還是新衣?】 保羅喜歡採用各樣的比喻,來幫助我們明白甚麼是真正的基督徒人生。他在以弗所書四章22節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脫去你的舊人,穿上基督給你的新人。」沒有人可以同時穿上舊人和新人,這意味著我們的生命中,不可能既保存舊人固有的壞習慣,又同時想擁有新人的好品格。保羅特別在經文中列出了好幾方面的表現: 第一、在言語方面:(25及29節) 我們的說話談吐,可見證基督活在我們的生命之中,說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都同樣重要,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信徒必須努力學習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態度去做適當的事;信徒固然要常講誠實話, 但同時要留意的是,每說一句話都是出於愛心(29節)。 第二, 在脾氣方面:(26節) 「生氣卻不要犯罪。」你可能會說:「我雖然很容易生氣,但也很容易消氣。」你可能是這樣,但被你生氣的對象呢?他是否像你一樣?或者他會一直耿耿於懷?一個容易發脾氣的基督徒,又怎能為基督作見證呢?當然,在某些情況,你需要用強硬的語氣、以強硬的措辭來表達你的想法,可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更須慎言。 第三,在心靈方面:(32節) 今天人所面對非一般的壓力,隨時會被擊跨,但物極必反,去到不能承受的地步,可使人變得麻木;但基督卻希望信徒保持一顆敏銳的心。第30節告訴我們,基督希望我們敏感於神的提醒:第32節則教導我們要以恩慈相待和彼此饒恕。這當然不是易事,但請謹記以弗所書三章20至21節的應許,只要我們願意,神必有能力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祂的工作。 你身上是還穿著舊人,抑或已換上新人呢? 牢記:如果連身為弟兄姊妹的信徒我們都不能饒恕,我們還能夠饒恕誰呢? 摘自盧藹敦牧師著《天天天言》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劉小珍一直在葡萄牙的偏僻小鎮開店做生意,煩悶又不賺錢;她變得越來越多抱怨,脾氣暴躁令夫妻關係緊張,甚至健康亮起紅燈。在一團糟的境況下,小珍的生活會有轉機嗎?
【針無兩頭利,有得總有失 】 如果給你有選擇, 你寧可生活在幾百年前, 抑或生活在現代? 當然, 前設是兩者都是太平沒有戰亂飢荒的生活環境。 你可能想也不想就會說, 當然生活在現代. 科技進步啊, 醫療進步啊,有車有飛機有超市有自來水有電腦有互聯網. 真的, 我有時也很難想像我們這代人沒有了這些, 特別是沒有了電腦及互聯網, 我們可以怎樣生存下去? 更不用說沒有了水電供應或洗手間沖水設備了…… 想想也覺得可怕… 不過, 從另一個角度看, 幾百年前基本上是沒有空氣或幅射污染、地球暖化、環境變質問題的. 那時我們大概會有更清新的空氣, 更廣大的生活空間, 甚至更多的空閒時間. 很多現代人實在是太忙太忙了, 很多人也太大壓力了. 當然, 以前的人也是有點忙的, 大多數人都沒有車子要靠雙腳走路或騎著驢子慢慢地走. 沒有自來水而要遠遠打水去等等, 不然古人也不會有類似「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句子。 再拋拋書包,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或「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新冠疫情已是久久不褪卻了, 很多以往的Normal似已一去不返,大家要適應所謂的新常規,New Normal, 連很多人已沿用多年的Facebook, WhatsApp 社交媒體或平台最近又因一些涉及私隠憂慮的問題而弄得人心惶惶, 很多人且要棄之不用而被迫「搬屋」, 再覓新途, 包括Signal, MeWe等一些新選擇. 科技進步日益千里, 帶來方便, 但科技急速變幻也帶來很多的不穩定或苦惱, 是以前幾千年來人類所沒有的. 以前人類從未如此經歷這麼多的變幻莫測, 或要常常面對「過時」、「追不上時代」的困惑。 難怪有人說, 世事萬變, 只有一件事不變,就是「變」。 世間永遠充滿著各種「變」, 中國古籍《易經》論的, 也離不開一個變字. 易者, 變也, 不恆久也. 所謂變易, 變易。 知否世事常變, 變幻原是永恆. 你聽過這兩句? 噢, 我大概猜到你的年歲了…… 我想說的, 是兩件事。 一. 針無兩頭利, 有得總有失, 古代生活和現代生活, 其實各有利弊( 至少古代人不用擔心幾個人分別按幾個掣紐, 就可以把大半個世界廢掉, 瞬間把億億萬萬人消失) 。 二. 就算我們很嚮往以前, 喜歡「想當年」, 也不可能回到過去, 不過, 稍為減少對科技的依賴, 不要日日做「網中人」(你又聽過…?), 也是好事. 愈過份追求、愈沉溺一些隨時會變, 會「過時」的東西, 你就會愈發沒有安全感, 或更深奧一點的說法, 是更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覺. 當然, 對我們基督徒來說, 世事萬變, 惟主不變, 我們更多嚮往屬靈事物, 多花時間聆聽上帝聲音, 就必然令我們有更多平安穩妥的感覺。 靜靜告訴你, 我是用電腦打這篇稿的, 平日也會上網看新聞或找資料,…
環境有順逆,關愛不缺席﹗流露溫暖的愛心,感動萬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