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TV1640 恆切禱告
從中國移居巴西的楊子逵,經濟壓力令他患上抑鬱症。後來接受了基督信仰,心靈得到醫治,壓力隨之釋放。現在他很樂意分享經歷,希望別人同樣得著神的恩典。
從中國移居巴西的楊子逵,經濟壓力令他患上抑鬱症。後來接受了基督信仰,心靈得到醫治,壓力隨之釋放。現在他很樂意分享經歷,希望別人同樣得著神的恩典。
【壓力、張力與動力 】 我曾到非洲的南非共和國和利蘇圖(Lesotho)探訪一些宣教士朋友,在那裡接觸了不少非洲黑人、印裔婦女和住在那裡的華人,作跨文化的音樂交流。我受邀請在一個南非印裔婦女聯合大會中,主持一個培訓工作坊。 現代婦女的生活要面對許多在工作、家庭和社會間的問題和產生的張力和壓力。我靈機一觸,決定學以致用,用音樂治療和他們探討如何面對壓力和舒緩張力。為了和她們打成一片和無分彼此,我穿上印度民族服裝主領這個工作坊,她們看到我的打扮,覺得很有親切感。 來參加培訓工作坊的二百多名婦女,有年輕新婚太太、有已作幾個孩子的青年母親,也有兒孫滿堂的袓母,大家濟濟一堂。我和她們先玩一些遊戲「吐苦水」(speak out the stress)舒發感情 ,作為婦女,在社會、家庭和工作上都要扮演不同角色,如女兒、妻子、母親、媳婦、上司、下屬和朋友等,他們會面對甚麼壓力?壓力的深淺程度是怎樣?各人用口訴說苦況後,我便帶大家一起做音樂運動,用跳舞來「跳走壓力」(work out the stress)。 我用S.T.R.E.S.S. 的幾個字母玩遊戲,提議各人用每個字母說出與壓力和焦慮有關的負面字,如Sickness, Tired, Rage, Empty, Strained , Sad等,越多越好。「跳走壓力」後,便要找出解决方法;將那些字母翻轉,便變成R.E.S.T.S. ,我也是用遊戲方式分享解決辦法,說出rest後不同的正能量反應,如 Relax, Energy, Sing, Trust, Security。繼續用音樂舒緩法,在安靜環境和柔和的音樂下進行身體鬆緩,以安慰勉勵的詩句作結束。 這些婦女非常喜歡這個音樂減壓活動,她們十分投入,踴躍參予,真的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和腳到」的訓練。跳舞時,連袓母級的婦女都手舞足蹈,絕不遜色於年輕一代,每個人都面露笑容,顯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這個自編的音樂減壓法,我在不同地方(中國、美加和非洲),不同型式(婦女聯合年會、癌症互助小組、老人群體、音樂治療工作坊等) ,不同種族,年齡(國、粵、英語,老、中、青男女) 都有舉行,且大受歡迎,參加者都踴躍參予。雖然這不是一個緊張透徹的密集治療,但在輕鬆氣氛下,暫時忘卻身體的不適或心靈的傷痛,將壓力變成動力,也能達到發揮治療的一點效用。 在人生中難免有苦難,有壓力,有焦慮,我們好像在無星之夜行走,四周全是黑暗;前面既沒有星光或月光,慘淡的黑暗似乎永遠不會離去。 但在這樣的沉寂中,你會聽到主柔和的微聲:「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 30) 。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 文: Ruby Chan,音樂治療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閃爍的螢火蟲】 每年初夏, 在亞洲的不同地方 (如馬來西亞和日本等) 都是觀賞螢火蟲的好去處。螢火蟲在黑夜, 閃爍着點點光芒。當它們聚集一起,更畫出一幅夢幻的奇景。 螢火蟲能夠在身上發光,原來是它們體內有一種螢光素,可以將氧和一些自然化學物質,轉化成光能,閃亮迷人。 光線亦可以向同伴傳達信息,成群跳躍起舞 ! 聖經中,耶穌教訓門徒說 : “你們是世上的光,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馬太5:14)。我一直相信神本身是個藝術家,祂會用大自然的創造,向人啟示美好的信息。那麽,世上的光是甚麽呢 ? 居住在多倫多,我特別喜愛有陽光的日子。因為在寒冷的冬天,只要有太陽,人立刻感到温暖和能量。另外,在晚上開車,若路上有燈光,便能找到方向,不容易迷路。畢竟,黑暗使人產生恐懼 ! 我想,要成為世上的光,經文是指一些人的生命以基督為中心,並願意在別人的生命中,帶出温暖、方向或心靈上的益處。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是以活潑的態度發出光芒的 ! 你是否記得最近看過的笑容、收到的慰問、 或者是一個加力的眼神呢 ? 其實這些是別人發自真誠的回應,為別人燃點希望,放下煩思 ! 又或者,在人生路上有些發光的螢光蟲,令人喜出望外 ! 記得三年前,我的家人在浸禮上,收到一些很有意義的小禮物。其中有份擺設,是一位姊妹精心預備。她花了數個月時間,搜集春天不同的花朵和植物,造成一幅很漂亮的畫工。每次看到這個畫工,我便想到創造主的奇美和香氣,以及畫工背後閃爍的螢火蟲。 我亦看到一些弟兄姊妹,用愛心開放自己的家,讓人擴展款待别人的視野 ! 他們不只是邀約自己喜歡的人,還是那些有需要的人,一起相聚。當大家天南地北,分享信主心路歷程,便可融合一起,彼此造就 ! 這些良師益友,就像一群散放光芒的螢光蟲,用光線向同伴傳達信息、在人群中悦目起舞、閃爍着創造主耀眼的光芒 ! 文:東尼叔叔(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起初嫁到巴西的鄺瑞環,十分抗拒。因著基督信仰,她的婚姻得到改善;面對人際關係的挑戰,她可以釋懷。丈夫離世後,她一個人留在巴西,仍然開心地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聖經中十大奧祕之(六):敵神權勢的奧秘】 這奧秘的異象記載在但以理書2章31至45節.這是一個關於與神為敵(亦與以色列為敵) 的權勢的異象。 這異象又在但以理書7、8兩章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最後在啟示錄13章和17章中出現。這權勢在新約中稱為[敵基督] (約壹2:18) 。為了方便, 在這裡把這權勢通稱為[敵基督], 現將[敵基督]的意義分述如下: I. [實義的[敵基督] -凡與神和基督為敵的人或事物, 統稱為[敵基督]( 約壹2:18) II. 歷史上的[敵基督] (A) 但以理所見的異象 – 這異象分為兩種形式: 1. 巨人的形象 (但2:31-45) – 這是一般人眼中的敵基督: [甚高,極其光耀,形狀甚是可怕] (2:31) 這像代表四大帝國: a. 頭 : 代表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王 (2:37-38) b. 胸與臂: 代表波斯帝國 (2:39),由瑪代與波斯二族合成,正如人的兩手臂合於胸膛. 波斯族強於瑪代族,正如 右臂強於左臂. c. 腹與腰: 代表希臘帝國 (2:39). 以肚腹代表希臘帝國很恰當, 因為其君王以宴樂出名. 希臘軍隊戴銅甲, 故以[銅]形容它(2:39). [ 掌管天下 ] 表示希臘帝國征服當時所知的天下. d. 雙腿: 代表羅馬帝國. [ 堅強如鐵] (2:40) 表示羅馬帝國的武力甚強, 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帝國 ,正如人之兩腿. e. 兩腳與趾: 代表末世的 王國(2:44). 它們是羅馬帝國的舊版圖之內 , 半強半弱, 彼此不能相合 (2:42-43). 後這大像被[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碎] (2:45), 它代表基督的國降臨 (啟11:15), 這國[充滿天下] (2:35) 這四國由金而銀, 而銅, 而鐵, 重量遞減 ,表示頭重腳輕 ,站立不穩. 另一方面 ,四種金屬的硬度增加, 表四大帝國武力逐增,羅馬帝國最強. 2. 獸的形象 (但7:1-8) – 這是神眼中的敵基督, 它表現獸性. 這四獸也代表相同的四大帝國: 巴比倫, 波斯, 希臘, 羅馬. 其各種特點互相符合。 B. 啟示錄中的敵基督 – 第13章和17章也提到歷史中的敵基督,…
【愛的真諦】 這個月很想與大家分享這個感人的故事。當我自己看完這個故事,不自覺地說:這就是真愛。 故事中的男孩是個啞巴,他雖然能聽到別人的說話,卻從來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他鄰居是一位與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她一直以「哥哥」稱呼男孩。男孩果然如哥哥般照顧她,每天陪伴著她上學,跟她玩耍,聆聽她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哥哥只能通過手勢與她交談,她也似乎能明白哥哥的每一個眼神。從哥哥注視她的目光中,她知道哥哥是何等的喜愛她。 後來女孩考上大學,心中充滿了無比的快樂。啞巴哥哥也開始拚命地賺錢,然後源源不絕地把錢寄給她,使她無需為生活費及學費操心;女孩也從來沒有拒絕他。今天,女孩終於畢業了,並投入社會工作。那一天,她很堅定地對哥哥說說:「哥哥,我要嫁給你。」哥哥聽後,卻如受驚的兔子般逃跑了。無論她如何哀求,男孩都不願意再見她。後來女孩給哥哥寫了一封信表白,信中有這樣說:「你不要以為我是同情你,想報答你。不是的,我在十二歲那年就喜歡你。」但是信寄出後,一直都沒有收到男孩回覆。 有一天,她突然住進了醫院,有人把此事告訴了哥哥。他知道後很是擔心,馬上到醫院去看望她。醫生告訴哥哥,她喉嚨裡長了一個腫瘤,雖然已經切除了,但是聲帶卻因此受損,或許以後再也無法說話,甚至無法發出任何的聲音。病床上的她,淚眼滿面地看著哥哥。出院後,他們倆結婚成為夫婦。直至以後的很多年,沒有人聽他們說過任何的話。他們以手勢和筆,或是通過眼神來交流,分享喜悅和悲傷。他們成為了許多正在蜜運中男女所羡慕的對象,人們都說他們是一對非常幸福的啞巴夫婦。 愛情卻阻擋不了死神的降臨,哥哥因意外先離世,身邊的朋友都害怕女孩受不了失去愛侶的打擊,每天都來安慰她。這時候,女孩收起了注視遺屬的癡呆目光,她突然開口說話說:「他真的走了,謊言也被揭穿了。」女孩的心意,大家看得出來嗎?能爲對方付出和犧牲,這就是真愛了。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在禱告中求主加力﹗近期透過兩次在籌備網上聚會時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計劃中往往存在變數,枝節偶會橫生…
【一個富人的頭痛問題】 今天家人都外出,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食晚飯。望出窗外是日落的太陽,整個下午都下著雨,打在屋頂、樹葉、窗發出滴滴嗒嗒的聲響。就在此時,他想起日前見他的家庭醫生時對他所說的一段話:陳先生,你的體驗報告出來了,你的身體是「不正常的正常」,你不正常的三高在藥物控制下維持著正常的狀態,繼續如常食藥便可。致於你告訴我關於視覺、聽覺及味覺靈敏度的衰退,手腳再沒有以前那樣靈活及身體的各種小毛病,全部的不正常都是由於你身體官能開始趨向於較低水平的結果。所以亦可以說你今日的「不正常」完全是到了較大年紀的「正常」反應。所以,你放心,你的身體依然很健康、很好。 就在今天,他又收到他的會計師交給他的個人財務報告,去年的投資有一個巨額回報。看看那總資產,一句俗語飛過他的腦海「食幾世都食不完」。雖然他的沒有那麼厲害,但兩世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看看那夕陽,聽聽那雨聲,他有點感慨地嘆了一口氣。回顧過往,他和其他人一樣,努力工作,養妻活兒,憑藉他的才能打出一片江山,今日終於有所成。不過,現在靜下來,似乎沒有什麼成功感,甚至有點「不明」以致有點「可笑」。他問自己「一切所作的,是為誰呢?」他自己也答不出。肯定,全部都會留下給後人,可是,裡面有些是他不喜歡的人,甚至有些是他認為不宜擁有錢財的人。看著會計報表上的那個銀碼,他心中沒有喜樂的感覺。 突然間他想起日前看過一篇有關基督教信仰的文章,那日看後,他記得有他覺得有點難以理解甚至可笑。裡面一句是: 「世人行動實是幻影,他們忙亂,真的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篇39章6節) 但是,他覺得今天這句話是對他說的。 這,又令他想起文章中的另一句: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 裡面有一個他曾經聽過無數次但從來都不明白的名詞 – 「生命」。而在文章裡亦有提到一個他很熟識的詞語 – 「生活」。因為他知道自己正正是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有了富裕的生活依然不快樂,難度豐盛的生命才能給予答案嗎? 他,突然想起了那位送給他文章的那位朋友,似有所悟。眉頭的深鎖似乎鬆了下來,他想:是時候拜會他這位朋友了!然後繼續安心地享用他的晚餐。 文:楊景釗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逆風而行]第六回:疫情下,邊際空間】 這個疫情時期是個不容易的時期,而且對我們非常陌生。因為我們從未遇過。 今天我想分享一個概念叫Liminal,有人翻譯叫「邊際」。邊際空間(liminal space)是在兩個地方或階段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Liminal這個字來自拉丁文limen,即一個門檻前,尚未進入另一境界。這空間就是不前不後,不上不落,在英文可以說成是in-between。 生活上其實有很多邊際空間,例如由A點通往B點的隧道,或者升降機內, 甚或坐飛機或塞車困𨋢等,這種種都介乎中間了。除了實物,生命的階段也可構成邊際空間,例如前路的不明朗、單身的孤單、等待消息的患得患失。用一個比喻,邊際空間好像在一個馬戲團中,空中飛人在空中從一隻把手脫開,飛向另一把手又未接上那浮在半空的一刻。這一刻的感覺是,失去之前的把握,而又未抓上新的把握,內心有種茫茫然而若有所失。沒有人喜歡這感覺,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實在、清晰和穩固的感覺。 在這個疫情時期,也是一個Liminal。我們失去了以前的常態,失去本來的穩定,失去很多其他。同時,我們對將來又不明朗,究竟疫情幾時可完結,可以幾時見家人,經濟幾時可復甦? Liminal會可能引起人很多焦慮,很多自我懷疑。例如:失業。人可能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很多質疑,迫自己面對失敗。這時刻,你要迫不得已面對一個赤裸裸的自己:我是誰、有什麼能力、為何要工作、要創造怎樣的前路等一連串的問題。每一次面試都是一次調整。 擴闊一點看,Liminal就是人的成長。人類學家用liminality去形容非洲部落的青少年時期,不大不細的階段。 其實Liminal表面上好像一個「停頓」,實際上是一個很特別的空間,去激發改變和更新。其實,我們的一生也是經歷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的挑戰。今日在疫情下,我們可以想像是一個屬靈階段,問問神究竟我們可什麼成長,有什麼超越呢?這在個疫情時期,正是訓練我們意志和忍耐的機會,在等待的時候停下來,反思自己身處的環境,檢視自己的初衷,繼而調整自己和期望,靜悄悄地進行一場內在的更新(transformation)。 我想起一本書叫《天路歷程》,由本仁.約翰(John Bunyan)所著的。人生就是天路的歷程。我們的生命會不斷遇見失去和未知,不過當你一天回望,可能不經不覺發現已經進入新階段。而我們前進的力量,敢於成長,等到那天在天家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面。 文:伍詠光 (香港心理及家庭治療師, 前突破輔導中心主任)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