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創造宇宙萬物的神

從人日到女媧氏

【從人日到女媧氏】 正月初七,是所謂的人日,或人日節,即眾人生日,雖然大概你從來也不會在這天慶祝你的出日,除非這天真是你的出生日期(這大概不是甚麼好事,因為你你向人家說這天是你生日,人家一定以為你說的是人日,人人的生日)。 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以七日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就在第七日用地上泥土造出一個個小泥人,這些小泥人隨後就成為一個個的活人,是為人類的開始。因此,正月初七成為人的生日。大概你會問,那麼其他眾生物呢?當然,神話始終是神話,永遠帶著點含糊性,總之,所有生物至終都出於女媧之手。 中國基督徒大概也一定會聯想到聖經創世記的記載。雖然聖經記載神在第六日創造人類,而非在第七日(第七日是安息日,神停息了其創世大工),跟中國傳說略有不同。不過,很明顯,二者的相似性遠大於其間的不同之處。二者,都涉及「七天的創世」;二者,都提到創造者以地上泥土造人(上帝以地上泥土造出第一個人類亞當,也以地上泥土造出其他眾生物);二者,都以人類為造物之至高峰,是最後的受造物。 女媧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蹟,傳說中,當時古代世界的天口出現了一個大缺口,於是引來濤天的洪水,大地被淹沒,人類危在旦夕,於是女媧就「煉石補青天」,且傳說後來出現的彩虹就是昔日女媧煉石補天所留下的餘輝(餘輝留到今天?記著,這是神話)。 女媧造動物與人類,當然有著上帝七天創世的影子。她「煉石補青天」成為大地蒼生的拯救,就有著上帝在古代以洪水滅世,而義人挪亞一家藉方舟得拯救之事蹟的影子。 事實上,很多中國古代記載或神話傳說都有著聖經之記載的影子,包括盤古王如何分開世界為上下(即「盤古王開天闢地」事蹟,這神話也跟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在太初時藉分開大水為上下而展開了對世界的創造,極為相似)。 另外,很多中國古代典籍都似乎告訴我們,最早的中國人,是敬拜上帝的(篇幅所限,不能詳述,讀者可找筆者之「圖片中國基督教簡史」來看看),可惜後來就慢慢轉而相信了其他的宗教。北京天壇之內沒有任何神壇偶像,有的只是一個牌子,寫著「皇天上帝」,就可能反映著中國古時的一種原始信仰。 今日中國人多是無神主義或相信外來的宗教(如佛教,雖然佛教之發源地印度現在也沒有多少人是拜佛的),願我們為此禱告,願更多中國人能回歸我們遠古先祖的信仰(而非誤以為基督教是「外來的宗教」),敬畏上帝,遠離種種惡行。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合一的心

合一的心

【合一的心】 羅馬書14章開首使徒保羅勸勉各人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意味著當時猶太人和外邦人雖然同信一主,但對某些事意見分歧而引發很大的爭執。事因當時在羅馬許多拜偶像的人將肉放在壇上拜祭,之後這些肉又被放在市集售賣,許多猶太人恐怕不小心買了來吃,所以他們避免吃肉而成為素食者。羅馬書14:3「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己經收納他了。」大家都是基督徒,應否在吃肉的問題上引起紛爭? 環顧今天因意見不同引起爭詏的事同樣發生在教會內。有為主日上教會參加崇拜的服式爭議,有人認為要特別裝扮以示尊重,但有人認為用心敬拜便可以,細節不拘,穿T恤牛仔褲也沒問題;有人爭論主日崇拜挑選的聖詩應否偏重現代版而忽略古老的詩歌;有人就基督徒可否飲酒或打麻雀爭論一番;有人就政治和社會現象持不同意見而將這些問題帶入教會爭辯,信徒互相攻擊對方,令教會分黨分派;新冠疫情下教會內爭議應否帶口罩、接種疫苗;甚至有會眾就教會應該鋪紅色地毯或綠色地毯而爭詏,結果因決定鋪紅地毯而失去一批會眾,他們轉去一間鋪綠地毯的教會。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爭詏沒完沒了。 羅馬書14:6「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保羅說得好,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榮耀神、感謝讚美祂。不要將自己的主觀角度看得太重,將這重擔壓在別人身上,令人透不過氣,而忘掉主耶穌所吩咐我們遵行的最大誡命,就是愛主愛人。以神的愛、主耶穌謙卑服從的榜樣蓋過埋怨、仇恨、爭鬥;善待那些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要接納、包容、聆聽及關懷對方,學習並實踐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的功課。我們不是要贏一場辯論,而是要齊心贏一場與撒旦對 敵的爭戰,保羅勸勉我們說: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 1:10)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安慰

靈性低潮的原因

【靈性低潮的原因】 面對現今與疫症共存的大氣候下,人心實在容易被四方八面而來似是而非的消息所消化。情緒也被牽引至忽高忽低;甚至埋怨神,不想親近神,陷入靈性低潮。筆者用以利亞的軟弱在此與大家分享:「神的兒女們如何面對靈性低潮?」 「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王上19:3)我們很難想像到像以利亞般與神相近,又大有能力的神人,可以一霎時從靈性高峯墮下到如此輭弱的境地,屬靈的操練真是沒有道行可言。究竟是什麼使這位將火從天上引下,又能呼雲喚雨的先知要發足狂奔呢?我想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 以利亞陷入靈性底潮,輭弱失敗是因他眼睛只注視環境。在三年半的屬靈經歷裏,每次當「耶和華的話臨以利亞,」他就立刻聽從神的吩咐,沒有遲延。(王上17:2,8,18:1)但今次當他聽到王后耶洗別的威嚇,他就逃命而去,忘記轉向神,尋求祂的心意和保護。若我們的眼目轉離神,黑暗的環境就會支配我們,這常是我們陷入靈性低潮的起點。所以,讓我們心靈的眼睛常常注目在神的身上,因為神掌管一切環境。「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他憐憫我們。」(詩123:2) 以利亞陷入靈性底潮另一個原因,是因他懼怕所處的環境。迦密山上的比試,以利亞以一敵眾,後來他又盡殺850個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亳無懼色。但是當百姓散去之後,他孤身一人處於亞哈所管轄的京城之內,王后一句恫嚇之言,就叫他懼怕起來,要盡快逃離險境。以利亞忘記了是神的靈降在他身上,使他有力量奔走在亞哈的馬車之前,引導他從迦密山直到耶斯列城。忽然來的驚恐,也可以叫一位跑嬴馬匹的神人落慌而逃。危險臨近時,我們應該多回想聖靈過去的引導和神的同在,這會叫我們不致被驚恐所吞噬。有人認為懼怕的相對是剛強,但屬靈道理中懼怕的相對就是愛,「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一4:18)若我們在懼怕的光景,要記得神仍然同在,正像母親在夜間將受驚的小孩安慰保抱在自己懷中一樣。 以利亞陷入靈性底潮第三個原因,是他見不到工作果效而感到失望。在迦密山上的比試,以利亞禱告求神降火,顯明祂的大能和真實,百姓也承認唯獨耶和華是真神。以利亞又為百姓求雨,叫三年半的飢荒得以舒解。但是,心持兩意的百姓沒有因為見到神的真實和慈愛而回轉歸向祂,也沒有人表示要保護神的僕人。以利亞對百姓失望,他看不見工作的成效,我們從他對百姓的指控中,看到他對百姓的失望。「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毁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0、14)但神卻沒有因百姓失望,神看祂的工人比工作更重要,所以先安慰以利亞,叫他從靈性低潮中起來。詩人也經歷說:「我心裏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詩94:19) 文: 杜嘉明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超越局限

超越局限

【超越局限】 非常感恩,新年當日,教會在網上舉行新年祈禱會,眾兄弟姊妹一起以禱告開始新的一年,求神帶領人在所處之地,各有能力面對今年將會遇到的各樣景況!兩天以後,加東時間一月三日清晨,香港建道神學院在網上及在港限人數下實體舉辦「將臨期後反思培靈會」。目睹來自世界各地數千人以上在網上一起敬拜,培靈會的程序:有詩、有想、有專題,參加者有很多留言對話,大家可以超越地域限制,同心合意敬拜神,實在振奮人心。 2022年帶來新景象、新經歷,在眾多不肯定的因素下,我不能夠作任何外遊計劃,只有留在家中,盼能誇越周遭環境的限制,增廣見聞。感恩是今日科技發達,讓我可安坐家中,在電視螢幕觀看各式各樣有關地球的記錄片,由海洋珊瑚礁、熱帶雨林、沙漠到草原、南北極、微觀世界及到大自然生態的奇觀。不其然自覺渺小到連塵埃都不如,神的創造真是奇妙、充滿奧秘、高深莫測!各式各樣動植物,按照創造主的規律,在不一樣的豐富、危機四伏的局限下,仍然拼命生活及繁殖,這啟迪我應如何面對今天。 2022年初,安大略省的居民收到來自省府的新年禮物:「安省新限制提昇至第二度防線的措施,由一月五日凌晨開始生效。」至少維持21天的措施是:食肆停止提供堂食服務,健身室、娛樂場所及電影院要關閉及其他,局限提昇自然有很多不便。事實上,疫情已踏入第四/五波,確診數字及醫療系統響起警號,情況近乎失控。政府領袖與專業團隊多方面商議,作出這抉擇,目的清晰,盼能減低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同時保障居民健康的雙赢局面。順命抗命視乎各人所重視的是甚麼?論語有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們不在領導階層,應要接受他們的視野是遠超過我們的認知。聽到措施後需要時間了解,安靜地接受,肯定自己今可盡本份去做可以做的。好像我雖然不能外遊,仍然可以看到神的奇妙創造,實在是恩典。 培靈會講員引用約翰福音 1:1-19重申創造之前,耶穌作為「道」早已存在,萬物是祂造,祂是世界一切生命的源頭。神子耶穌「道成肉身」,祂甘願接受人肉身的局限下拯救人,將人從罪得釋放,使人與神和好,是順服神、愛人的表徵。信徒接受了耶穌後,要看重聖經的教導,實踐當要盡的本份,做當做的事。就算是在疫情轉化下諸般的局限或危機,回顧昔日個別在神裡的經歷,成為今天生活的動力。約翰福音1:16 「從他(耶穌)的豐富裏,我們都領受了恩典,而且恩上加恩。」因著神對人持續的愛及恩典,信徒可以超越今天的局限:仍有平安、喜樂、感恩,認定神的同在同行,從神那裡領受來自祂的亮光,靠主恩典信徒也可在別人面前展示從神來的亮光,哈利路亞,榮耀主名!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