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一個漁夫的考驗

一個漁夫的考驗

【一個漁夫的考驗】 看過一本有關 “斷捨離” 的書,講述日本人善長整理家居, 定時除掉不太實用的物件,留下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活在當下,擁有太多未必是福氣。當物質過於豐富, 人容易反被束縛。要做到適可而止、懂得 “節制”,實在不容易 ! 從聖經人物中, 我對節制有新的感受。彼得是個坦率的人 ,但有時急性子。 他跟隨耶穌時曾自誇不會離棄主,其後三次不認耶穌。 主耶穌對彼得的性格瞭如指掌,為堅固彼得的信心,已為他禱告 (路22:32~34)。一個衝動魯莽的漁夫,靠著主耶穌的禱告被鞏固得力。耶穌亦為其他門徒禱告, 包容他們的缺失 。今天或許,我們在性格或事情上,有放不下的執着,基督都是隨時的幫助 ! 主耶穌在復活後,三次問彼得 “你愛我嗎” ? (約21:15~17), 我相信這問題,是讓彼得真正反思。 愛主不單是跟從祂,而是在行為和性情上有所轉變,為主做美好的事。其後彼得接受傳福音的大使命,成為教會的磐石支柱 (加2:9) ! 懂得愛主的人,必會愛自己、愛別人、愛護這個世界。 愛讓人成長,令人更有生命力和勇氣接受有意義的考驗。 彼得曾勉勵使徒,神如何陶造他的性情。其中提到節制的是「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 ; 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彼後1:6節) 。節制是對自己的要求。忍耐是對別人和身處逆境中,作出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尤其在這爭拗不安的世上,人若靠著基督,面對種種不快、少動氣多包容,並學習愛神愛人。這樣,便可為世界增添一份和諧平安,你願意接受這個考驗嗎 ? 文:東尼叔叔(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在壁爐裡的木燃聲

在壁爐裡的木燃聲

【在壁爐裡的木燃聲】 在荒漠甘泉靈修中看到兩篇「樂音」的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晚上,作者獨自坐在黑暗寂靜的客廰裡,心裡憂愁,不斷地自問說:「為什麼神如此待我呢? 為什麼祂一直把銳利的痛苦加給我呢?為什麼祂用我的軟弱來攔阻我去事奉祂呢?」 忽然她聽見一聲清幽悅耳的樂音,很像知更雀的歌聲,跟着又是一聲,她周圍察看是否有鳥兒走進來,很久才發現,原來是壁爐口一根橡樹枝,正被猛烈的火焰焚燒著,從裂口中發出那個好聽的音樂來!此時,她有一些感想:當這根樹枝嫩綠青翠的時侯,許多歌鳥遊歇其上,唱出美麗的調兒來,神就把那些歌聲收集起來。後來它漸漸老了,樹枝漸漸硬了;那聲音便永久被封住在裡面了,直到猛烈的火焰燒毀了它的堅硬,久囚的音樂才被釋放。 神用痛苦的火焰來燃燒我們,原是要從我們久寂的心中抽出讚美的歌聲來,叫我們的神得著榮耀!如果沒有火的催逼,恐怕我們很像這根橡樹枝:老、冷、硬、麻木,我們不會發出讚美的聲音來。她心裡明白過來,得了安慰,煩惱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 很多時,我們在平靜安穩時,不會奏出幽美的人生音樂來;一旦遭遇了狂風暴雨,震人心絃的心曲便會出現! 我又看見了另一張圖畫:一個善奏古琴的琴師,很寵愛他的古琴,常抱在懷中,和它相依為命。可是當他要調整弦音預備演奏時,他的態度是360度改變。他把它緊緊握住,用力地在弦上轉動…弦立刻震顫,好像是驚痛之下的戰慄;他側耳細聽覺得弦音粗浮,還未準確。於是他把弦再絞緊;彈撥再三,直等到它能發出柔和準確的聲音為止。他臉上纔露出滿意的笑容,再拿起古琴彈奏悠揚絕倫的樂曲。 其實上帝也是如此待衪的兒女,祂愛你遠勝琴師愛琴,祂發現你的聲音,仍是咒詛和怨言,祂只得絞緊你的心弦,再撥、再彈,直等到你的聲音是讚美、感謝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是成就禰的意思」(路廿二42),這是上帝所最喜聽的音樂。 大衛一生充滿苦難,卻使他的古琴發出更悅耳的音樂來,他的遇險使他發出「感謝和歌唱的聲音」來(以賽亞書5:3) ;他的詩篇直到今天仍能叫許多軟弱信徒得到幫助,叫天上的父神得到快樂。 讓我們在黑暗中讚美神!這種經歷不易過也不是我們所祈求的,但試煉越深,我們的歌聲會唱得越高。我們不只要忍受神的旨意、 揀選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 並且要用讚美來歡迎神的旨意。 文: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我們的愛被太多 「木屑」 遮蓋了

我們的愛被太多 「木屑」 遮蓋了

【疫境逆思維】 「情人眼裏出西施」。熱戀中的小情侶,總會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於對方的眼前,眼裡看到的,也自然是對方的優點。那一刻,心中憧憬著美好的婚姻能把兩人帶進幸福的天堂。但美好的婚姻生活中,夫妻需要面對許多複雜的實現問題,若處理不當,這些問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依賴愛為基礎的婚姻關係。我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上兩個月,我透過「愛在微觀中」一文,鼓勵讀者每天細心觀察配偶為自己所做的大小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體味,便能從「細微處」感受到配偶的這些行動,飽含著對自己的愛;它同樣也可以成為夫妻共建美好婚姻關係的催化劑。 除了細心觀察配偶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我們還要檢視夫妻間的愛有沒有被太多的「小木屑」遮蓋了? 「小木屑」是什麽呢?它可能是我們對配偶的個人習慣、儀容、個性、待人處事、孩子管教、親子關係、姻親/婆媳關係、忙碌的工作、沉迷嗜好或網絡等瑣事的看法和想法。雖然「小木屑」毫不起眼,但足以污穢一個窗明幾淨的家。日積月累,他朝「小木屑」有可能成為夫妻之間挑剔或攻擊對方的槍炮彈藥,成為攔阻恩愛夫妻關係的絆腳大石。 若要防止絆腳石的形成,就必須要從「小木屑」開始著手妥善處理。從今天開始,反思自己有哪些「小木屑」?嘗試把掃除「小木屑」變成彼此共同成長的目標,這對婚姻邁向和諧有極大的幫助。 聖經説得好:「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樑木呢?」(太7:3【聖經新譯本】) 是的,這都是我們的通病,只看見對方眼中的木屑,卻看不見自己的樑木;更不願設身處地去為對方著想。夫妻本是同林的鳥伴(侶),當彼此的相處遇到困難,我們是選擇各自飛?還是以包容、體諒、寬恕去接納對方呢? 行動起來吧!不要讓「小木屑」掩蓋你們的愛。攜手努力,重燃熱戀時的那團愛火,共建那曾經憧憬過的美滿婚姻生活。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疫境逆思維

疫境逆思維

【疫境逆思維】 (一) 我不埋怨無法外遊, 只感恩昔日有機會探索這世界。重溫舊照、舊物,回顧往日的足跡,心裡已感恩不盡; (二) 不埋怨天天困在家中,只感恩自己仍可以留在家,毋須困在醫院或或隔離中心; (三) 不埋怨沒法實體聚會,感恩仍可以透過網上聚會,彼此溝通,互相鼓勵,一起禱告; (四) 不埋怨長期戴口罩,只感恩口罩供應無缺,不用慌張排隊,更不用限額配給; (五) 不埋怨兩年多以來疫情反覆,只感恩醫護人員盡心竭力,任勞任怨,關愛病人; (六) 不埋怨確診數字激增,深信天父要讓人看見自己在瘟疫大災難面前,是何等軟弱無能,需要倚靠衪! (七) 不埋怨生命無常,只感恩聖靈內住,讓我明白在世上,人人都有苦難,但在永恆中,信主的人有永生; (八) 不埋怨孤單寂寞,但感恩有更多時間獨處靈修,享受主同在,向祂支取智慧力量,面對每天的挑戰! (九) 不埋怨災禍連連,只感恩天父永遠坐著為王,衪掌管一切。衪要我們經歷這些試煉,去掉生命中的雜質,成為祂合用的器皿,預備我們行各樣的善事! 文:呂漢良(客座隨筆)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