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 : 韋邱佩芳 (政經之路)
從香港移居到加拿大的韋邱佩芳,在沒有想過的情況之下被選中去經營生意,之後又在沒預期的情況之下去參選省議員,且成功地進身省議會。她將分享經商及從政中神的導引及自己的體會;這都是上主對她的心意。
從香港移居到加拿大的韋邱佩芳,在沒有想過的情況之下被選中去經營生意,之後又在沒預期的情況之下去參選省議員,且成功地進身省議會。她將分享經商及從政中神的導引及自己的體會;這都是上主對她的心意。
疲情反彈,開開關關。剛進入2022 年的多倫多,旋即回到一年前封鎖的狀態。如此光景,有否想起了聖經中描述的以色列人,用足四十年仍在在曠野中來回往返,原地踏步…
【愛在微觀中(二)】 上個月與大家分享我們應每天細心觀察配偶為自己所做的事,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我們都可以在細心微觀中看得到。我們除了細心觀察配偶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外,自己也要細心想一想:我每天能否也為配偶做三件美事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特別重視每天的晚餐。我會為丈夫和孩子做一頓美味的晚餐,讓他們吃得開心快樂。我會做丈夫喜歡吃的餸菜,或者學做新菜式讓他品嚐,這些都是特別為他而做,我覺得這是一件美事。如果你知道配偶喜歡吃甚麼,你可以刻意買給他吃。例如我丈夫喜歡吃白糖糕,每當我經過麵包店看到有白糖糕時,我一定會給他買,因為我不會做。或者你知道丈夫喜歡吃某種糕點,你可以學做,並每隔一段時間,就為他做一次,也是一件美事。 假如我是一個喜歡挑剔丈夫的人,今天我想為丈夫做的一件美事,就是不再對他過份挑剔。剛開始可能需要強忍著,但是慢慢可能就成為一種習慣;本來要挑剔的事,也可能不再介意了。或者可以選擇在適當的時間,在對方情緒平穩時才向對方表達。倘若當時說出來並沒有很大效用,那就寧願不說;等到對方情緒平伏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是宣洩或挑剔對他的不滿。如果我們能每天勒住自己的舌頭,看到配偶做了自己不喜歡或不滿意的事情時,不馬上論斷或批評,這樣已經是為他做了一件美事了。 我們不單要求配偶在自己身上做很多的美事,或者幫忙自己處理很多的事務;我們也要讓配偶知道,自己也很樂意花心思時間為他做一些美好的事情。男性若感到自己被尊重,或知道妻子願意為自己做點事,他一定會心存感激。當配偶心存感激的時候,自然對你的愛意會加添,還會多一份尊重和愛護;這樣豈不是一件大好的美事! 總的來説,無論作妻子還是丈夫,我們都可以這樣「愛在微觀」中實踐。每天除了在配偶身上去發掘、細心觀察他為這個家、為你及兒女所做的美事;同樣地,你也可以將心比心,為你的配偶和家人做三件美事,這在夫妻相處之道是一種潤滑劑。我盼望大家能努力實踐在你們的家庭和夫妻生活中。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擁有歌唱恩賜的吳頴姿與丈夫郭毅權,在保加利亞為孤立無援的教會帶來生氣;在危難中增添了女兒;吳頴姿用發聲技巧幫助癌症病人。這一切都建基於他們對神的信心。
【從人日到女媧氏】 正月初七,是所謂的人日,或人日節,即眾人生日,雖然大概你從來也不會在這天慶祝你的出日,除非這天真是你的出生日期(這大概不是甚麼好事,因為你你向人家說這天是你生日,人家一定以為你說的是人日,人人的生日)。 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以七日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就在第七日用地上泥土造出一個個小泥人,這些小泥人隨後就成為一個個的活人,是為人類的開始。因此,正月初七成為人的生日。大概你會問,那麼其他眾生物呢?當然,神話始終是神話,永遠帶著點含糊性,總之,所有生物至終都出於女媧之手。 中國基督徒大概也一定會聯想到聖經創世記的記載。雖然聖經記載神在第六日創造人類,而非在第七日(第七日是安息日,神停息了其創世大工),跟中國傳說略有不同。不過,很明顯,二者的相似性遠大於其間的不同之處。二者,都涉及「七天的創世」;二者,都提到創造者以地上泥土造人(上帝以地上泥土造出第一個人類亞當,也以地上泥土造出其他眾生物);二者,都以人類為造物之至高峰,是最後的受造物。 女媧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蹟,傳說中,當時古代世界的天口出現了一個大缺口,於是引來濤天的洪水,大地被淹沒,人類危在旦夕,於是女媧就「煉石補青天」,且傳說後來出現的彩虹就是昔日女媧煉石補天所留下的餘輝(餘輝留到今天?記著,這是神話)。 女媧造動物與人類,當然有著上帝七天創世的影子。她「煉石補青天」成為大地蒼生的拯救,就有著上帝在古代以洪水滅世,而義人挪亞一家藉方舟得拯救之事蹟的影子。 事實上,很多中國古代記載或神話傳說都有著聖經之記載的影子,包括盤古王如何分開世界為上下(即「盤古王開天闢地」事蹟,這神話也跟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在太初時藉分開大水為上下而展開了對世界的創造,極為相似)。 另外,很多中國古代典籍都似乎告訴我們,最早的中國人,是敬拜上帝的(篇幅所限,不能詳述,讀者可找筆者之「圖片中國基督教簡史」來看看),可惜後來就慢慢轉而相信了其他的宗教。北京天壇之內沒有任何神壇偶像,有的只是一個牌子,寫著「皇天上帝」,就可能反映著中國古時的一種原始信仰。 今日中國人多是無神主義或相信外來的宗教(如佛教,雖然佛教之發源地印度現在也沒有多少人是拜佛的),願我們為此禱告,願更多中國人能回歸我們遠古先祖的信仰(而非誤以為基督教是「外來的宗教」),敬畏上帝,遠離種種惡行。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李惠容成長在一個生活較艱苦的環境,但卻有一位敬虔愛主的母親誘導著她。十多歲的時候發現患上脊脽側彎,後期更見嚴重;想不到主又為她安排得到醫治。來自上主的恩情,讓她今天成為主所用的使者,這是她上好的福份!
【合一的心】 羅馬書14章開首使徒保羅勸勉各人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意味著當時猶太人和外邦人雖然同信一主,但對某些事意見分歧而引發很大的爭執。事因當時在羅馬許多拜偶像的人將肉放在壇上拜祭,之後這些肉又被放在市集售賣,許多猶太人恐怕不小心買了來吃,所以他們避免吃肉而成為素食者。羅馬書14:3「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己經收納他了。」大家都是基督徒,應否在吃肉的問題上引起紛爭? 環顧今天因意見不同引起爭詏的事同樣發生在教會內。有為主日上教會參加崇拜的服式爭議,有人認為要特別裝扮以示尊重,但有人認為用心敬拜便可以,細節不拘,穿T恤牛仔褲也沒問題;有人爭論主日崇拜挑選的聖詩應否偏重現代版而忽略古老的詩歌;有人就基督徒可否飲酒或打麻雀爭論一番;有人就政治和社會現象持不同意見而將這些問題帶入教會爭辯,信徒互相攻擊對方,令教會分黨分派;新冠疫情下教會內爭議應否帶口罩、接種疫苗;甚至有會眾就教會應該鋪紅色地毯或綠色地毯而爭詏,結果因決定鋪紅地毯而失去一批會眾,他們轉去一間鋪綠地毯的教會。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爭詏沒完沒了。 羅馬書14:6「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保羅說得好,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榮耀神、感謝讚美祂。不要將自己的主觀角度看得太重,將這重擔壓在別人身上,令人透不過氣,而忘掉主耶穌所吩咐我們遵行的最大誡命,就是愛主愛人。以神的愛、主耶穌謙卑服從的榜樣蓋過埋怨、仇恨、爭鬥;善待那些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要接納、包容、聆聽及關懷對方,學習並實踐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的功課。我們不是要贏一場辯論,而是要齊心贏一場與撒旦對 敵的爭戰,保羅勸勉我們說: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 1:10)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