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約會情: 抽空

約會情: 抽空

【約會情: 抽空】 記得一次與一位牧師相約午膳,他見面第一句話便問我最近忙不忙,我給了他一個官方的回答「不忙!」意思是我還有空與他一起午膳。他的反應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他說「誰會不忙,你在開玩笑吧!」真的,誰會不忙?人都在忙,問題只是忙什麼,我十四歲的女兒在忙,我八十多歲的媽媽也在忙;有人忙於工作,有人忙於睡覺;有人忙於讀書,有人忙於旅遊,人人都在忙!人在忙的事情反影了人所看重的事,人對所看重的事,會抽空去做,人不看重的,沒空! 自己人生中也有起有伏,無論是起是伏,也總想找人分享分擔。在我工作的圈子內,與人分享工作的困難,分擔工作的內容不難,但要找人分享心裡話,分擔心裡憂,則不是隨便找一個人便可以。很多人會以我為工人(甚至工具),但以我為朋友的,是我更盼望有的。願意與我分擔、與我分享的也有不少人,每次與他們會面都會留下不同的印象,學習不同的功課。這些知心人中,其中一位便是溫偉耀博士。 由於溫博士(我較喜歡稱他為溫生)近十年來中加兩地跑,與他見面的機會大大減少。過去近二十年常與他談論中國,有心有夢,可算是知音。在近十年內,有兩次見面令我印象難忘。 其中一次是數年前的一個下午,當時我面對一些不解的事,情緒低落,想起溫生,打了個電話給他,希望能與他分享一下。他剛有空,與他相約在一間餅店內相談,一坐便是一個多小時。當時,我可以說是言無不談,談無不盡,我向他盡情釋放自己內心的感受。溫生一邊聽也會間中回應,談了一個多小時,儘管問題還沒解決,但人舒服得多了。溫生說要趕着回家,因為太太病了,他要買菜回家弄飯。自己即時便察覺到他不是有空,他是儘量抽空見我。我感到真不好意思,別人太太身體不適,自己還拉着他一個多小時。但是他沒有絲毫不耐煩的表現,在整個談話中也沒有任何「催逼感」,以致我可以暢所欲言。 大家分開後,自己一方面感激他抽空與我見面,另一方面覺得下次再約他時,自己是否應該先問問他家中有沒有人生病?他要不要買菜弄飯?然後,才決定是否約他?我看還是不必吧!無論如何,溫生,謝謝你的抽空! 不久前他又回到多倫多,我正為兩件事在思想,想起他,又想約他出來一談,很想聽聽他的意見。在電話中,他告訴我他剛從香港回來,然後又剛從美國回來,或許一個星期後可以見面。可能我不懂掩飾我的情緒,他聽出我有點迫不及待,他便說:「我看你不能等那麼久,那就明天吧!」我心中有數,他不是有空,他是抽空。我們這次會面在餐廳,一邊午餐,一邊談,他分享很多他的看法,也給了我很多提醒與肯定。他那一句:「我看你不能等那麼久,那就明天吧!」一直在我心中,一方面欣賞他的洞察力,另一方面感激他的同情心。溫生,再一次謝謝你的抽空! 在《約翰福音》15章13節中,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世上真的願意為朋友捨命的,相信不是沒有。但相信不會很多。人與人交往,要願意為對方捨命,不單要有深厚的友情,也要有值得捨命的原因。但細想一下,生命是什麼?生命不單指活着的身軀,更包含了一生的時間,人若要為朋友捨命,但不願「抽空」與朋友相聚,那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也不合情理。「抽空」便是把時間拿出來,用時間在朋友的身上,時間便是生命,用時間便是捨了生命的一部份。人生中本就是一連串的捨與得,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捨也必有所得。為朋友「抽空」捨身必有所得,所捨的是有限,所得的往往卻是一生之久,一生受用。 溫生的「抽空」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建立了美好的榜樣,使我知道人間仍有情,身邊仍有人,人生路上有人相伴,路會走得更容易,生命之中有情有義,路會走得更有力,溫生,謝謝你的「抽空」! 願意朋友間多學習「抽空」,不是無意而是故意的「抽空」。不要小看「抽空」的力量,它會使你吃驚,使你的朋友受用無窮,因為時間便是生命。願意為朋友「捨命」的,誰不動容! 反思 人都在忙,但要願意為別人忙。 人都沒有時間,但要在朋友有需要的時候抽出時間。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 恩雨同路人 羅素清 (宣教的感召)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 : 羅素清 (宣教的感召)

在西澳洲唸書時被感召而信主的羅素清,在信的那刻已把差傳的種籽放在她心。但神卻沒有讓她即時進工場,卻先給她在不同的工作領域中得到體會。今天她更領受一項大挑戰,就是統籌拍攝電影「戴德生」傳,藉此激發傳道的熱誠。節目中,還有藍志誠牧師在「聖經中的比喻」環節裡分享「不義的官」。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每年暑假教會都舉辦不同的兒童營,分別有夏令營、音樂營及體育營。今年夏令營的主題是”慶祝上帝的偉大”,通過探索上帝偉大的奇妙作為,令孩子們對前面的道路不畏懼而產生對上帝堅如磐石的信念。透過不同的活動,包括學習聖經故事及分組遊戲,小朋友盡情享受充滿歡樂及有意義的一星期。 而三天的音樂營孩子們由專業的音樂教育導師帶領他們一起唱聖詩、透過音樂學習聖經故事、欣賞音樂及以音樂玩遊戲。至於一星期的體育營,孩子們不單有機會學習足球、籃球和曲棍球三種運動,又可結識新朋友,課程亦注入基督教信仰。每天既有分組學習,亦有集體大型遊戲,每天團隊討論時間都讓孩子們從上帝的話語中認識主耶穌及如何與祂建立關係。 事實上每年暑假社區不同的機構亦舉辦各種各樣兒童夏令營,家長很樂意讓孩子參加,好打發時間,那麼作為基督徒的父母、祖父母,有沒有第一時間讓孩子參加教會的夏令營?抑或覺得其他機構的夏令營節目編排多姿多彩、更吸引而讓孩子參加?馬可褔音10:13―16敍述一些父母帶著小孩子來見主耶穌,希望祂為孩子「祝福」但遭門徒阻攔,主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小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吸收力亦最強,只要將福音的種子從小放在他們心裡,伴他們成長,以聖經的真理成為他們的人生觀,按著神的話語生活,明白神的愛在他們生命中以致他們懂得怎樣愛別人,那麼縱然活在紛亂黑暗的世代裡,困難重重,他們也經得起風浪,茁壯成長。父母不能陪伴孩子們一輩子,為他們解決所有問題,但上帝可以。 送孩子去教會的夏令營,給他們機會認識聖經真理、認識主耶穌,使他們終生受用。箴言 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網上講道資訊的福與禍

網上講道資訊的福與禍

【網上講道資訊的福與禍】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是來自詩篇一二一篇的名句。這詩篇屬上行之詩,是當日以色列人按摩西律法之要求,一年在三次節期中上聖城耶路撒冷朝聖時在路上所唱的詩篇。對以色列人來說,一步一步朝往聖城與聖殿,一步一步朝見永生耶和華上帝,是何等大的喜樂、盼望與興奮。這樣的朝聖,有著很多特別的屬靈經歷,包括期待、等待、預備、最後的到達等。上帝當日要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腳下自潔三天來預備迎見上帝及領受律法,也含有類同的屬靈經歷與屬靈福氣,這些都是沒有了朝聖經驗的現代基督徒所缺少或少有經歷的體驗。很多信徒,都是預時間預得準確,步行或乘車或駕車前往教會參與主日敬拜。到達後(或有時會稍為遲到),崇拜就差不多開始了。能預留時間作「安靜及作心靈預備來進入敬拜」的,大概是屬乎少數。   有一次,跟一位教牧朋友傾談時,他慨嘆網上講道資訊太豐富(或太氾濫?)時,所會帶來給基督徒的種種負面影響。他的一些反應,我不能不認同。例如基督徒太容易就可網上聽道(包括上網聽自己堂會牧師講道,也包括上網聽世界各地牧者講員的講道),也就容易漸漸輕忽了上教堂聚會及敬拜的重要。事實上,這是今日不少華人教會牧者都不得不面對的同一難題,就是疫情中很多會眾已習慣了網上聚會及聽道,於是即使疫情緩和下來,也就不願意於再花時間精神去教會實體參與敬拜了(更枉論參與事奉了)。於是,我們離上述的「朝聖經歷」,更為遙遠。   試想像或幻想一下,當日上帝在風雷閃電中降臨西乃山,頒佈十誡典章時,如果有身處外地的選民透過「網上現場直播」而在電腦或電視前觀看西乃山當時情景。沒有了那三天的預備,沒有了親處現象的經歷,大概所能經歷到,要大打折扣(同一道理,我從來欣賞煙花,都是要幾經辛苦親到現場的。電視前看「現場播放」,有何興致可言?)。   弟兄姊妹,真的,在教會中一起唱詩,一起敬拜,一起口唱心和的讚美主,一起在上帝面前領受聖言,是網上唱詩或聽道所永遠不能真正全然取代的屬靈體驗。   另外,一個信徒可以很容易就聽到世界各地著名或頂尖講員的信息,究竟對該信徒之堂會牧者來說,是福是禍?又或對該信徒本身而言,又是福是禍?這一點,也值得深思。近代信徒隨時隨刻都可聽到著名講員的講道,信徒的普遍靈命是否就見得一定有所成長?一個喜歡經常聆聽「好道」的人卻不願意花上時間到教會聚會敬拜或參與事奉,是否其中有著一點的不協調?常聽「好道」的信徒又會否容易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因此便是「好基督徒」?   水能載舟,水也能覆舟。我絕不質疑網上有很多很多的好道、好講員,我自己也有經常在網上聽道,也很多時有很好的領受。但如何善加利用,而不是妄用濫用(例如以聽道來取代行道;以聽人釋經來全然取代自行理解分析聖經),就是另一回事了。   深切盼望,網上講道或一些網上聚會資源,可以成為教會發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人人上網而不願上教會去,不是阻力才怪;吃得街外東西多而對自家的飯菜愈不感興趣,也不是阻力才怪)。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電台 : 黃玉芳 (信靠的測試)

由於先天身體不足,黃玉芳自幼便帶著弱軀走過生命不少的關口;但這卻使她認定天父是在掌管,更讓她成為了三位兒女的母親!然而在長達多年的失眠及更年期的症狀中,對她又是個怎樣的考驗呢?節目中,還有朱志輝牧師在「聖經中的比喻」環節裡分享 “不義的管家”。

鑒察與認識

鑒察與認識

【鑒察與認識】 「鑒察」可以說是鑒別、深度的探究,由膚淺的認知進到較深的「認識」,這會影響個人的方向抉擇,有可能引起思想的轉化。鑒察與認識可以說是息息相關。想當年,在七十年代(1970-1980)時課本內的研究報告、及醫院臨床護理時的認識:吃雞蛋過多會引發膽固醇高、及血管硬化,故此當時在飲食的選擇上,常勸告身邊的長者,每週不可吃多過兩只蛋黃。可是,時移世異,後期研究不單發現膽固醇有好壞之分,雞蛋可能會增加心臟保護性HDL(良好)膽固醇 。雞蛋是高度可吸收蛋白質、和有益營養素(如硒,維生素A和幾種B族維生素)極好的來源。更有可能增強記憶力,促進機體的細胞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預防老年痴呆。視乎個人的年齡及健康狀況,每週攝取蛋黃可以多過兩個,最重要看醫生及營養師對個別的建議。人的鑒察與認識會因時代轉變。當思想到創造萬物的神,對人鑒察與認識又如何? 詩篇 139:1-2a「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 很多時候,人只專注於個人期望的實踐,以各式各樣的藉口遠離神。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神,祂是無所不在,祂與人同在的應許持久不變,祂對每個人的意念有很多,不論人在那裡,甚至在深淵、狹谷、順境、危難中,祂也在那裡,神時刻鑒察人的心,沒有人可以逃避神的認識。當我們認識神的權能何其廣大、智慧何其高深莫測、創造的宇宙何其浩瀚, 我只是在全世界79億人中極渺小的個體。不過,永恆的神卻不因為人的渺小、以及存在世上日子短淺, 祂仍然主動揀選、拯救、建立與人的關係。 感謝神對人的厚愛!八月初有第94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為期九天豐富的屬靈筵席,每天有研經會、講道會、奮興會。很多謝大會的策劃、工作、所有領會的人選及三位資深講員 (柯貝爾牧師、李思敬牧師、鮑維坤牧師) 的勞力!帶領超越地域限制的信眾,對聖經真理有更深度的領受、並且應用在今天的環境。柯牧師在八月六日研經會分享:「耶穌用不同方法醫治患同樣病的病人。」非常認同每人表面形體相同,內心意念卻因人而異。神鑒察與認識每一個人,祂使用獨特的方法針對個別的意念、盲點、或心靈的幽暗;祂藉處境、聖言、輔導解開個別的心結,釋放牢籠心底的枷鎖,除去心魔的仇敵,人從順服神中得到自由,被聖靈充滿,靠基督的恩典信心成長,與神更親近,讓神帥領生命的一切,活出信徒的品格。願我們日常的言語,心中的意念可蒙神的悅納,在生活中見證神的恩典、神的同在,榮神益人!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