犠牲的爱
【「己」的真义】
贾艾梅 AMY CARMICHAEL (1867 – 1950)奉献一生于宣教事工,在印度拯救及养育了很多被暴虐的小孩子,被很多印度人称他为「艾玛」,意即母亲。她在文坛上亦有一定成就,写了三十五册书及无数诗歌。以下是她一本小诗集《若 IF》里面其中之一首:
《若我的「己」管辖了我,若我所有的思想环绕着「己」旋转;若我的「己」占领了我整个人,以致我的心灵难得有一刻脱离自己。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己」,纵贯著整个人的一生。
研究心理学的学者认为,婴儿出生时大声喊叫,目的就是告诉人:我在这里。「己」便出现了。自此之后直至人离开这个世界。人,有意无意之间都将「己」放在显著的位置。你还记得你小时候会因为父母及家人对你的某一次忽略而感到不开心吗?人在人生路上,无论在何种环境、年代、角色,「己」从来都是独占鳌头。相信有一个例子经常被人引用:当你拿到一张团体相片,你的目光首先是寻找你在那里,跟着便是看自己拍得好不好!这正是人寻「己」的证据。
可是,「己」亦是人不开心的最大根源。
「己」的特点是个人的私有珍藏,没有人愿意将深处的「己」公开。正因如此,没有一个人可以清楚知道别人的真正期望。当一个人的心愿无法得到满足,不开心将会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不过,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尊重自己亦不见得不是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在人生路上可以如何平衡呢?上述的诗最后一句中的「加略山的爱」便是让人的「己」得到释放的途径。
「加略山的爱」就是圣经里面耶稣基督对世人的爱。耶稣所表现的是 – 祂爱世人超越一切,甚至为此牺牲。虽然人无法做到为人牺牲,但我们总得学习爱别人,同时学习将别人的位置摆放在自己之上。当人的「己」不再成为主角,人便会从「得失」的綑绑释放出来,人不再被情绪左右的话,内心便会感到喜悦和平安。
文:杨景钊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祷区连线: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