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 – 离别
【父子情 – 离别】
期盼的一天终于到了,儿子终于入大学了,虽仍未成才但心中却认为成才在即,为儿子快成才而沾沾自喜。意想不到的是喜中原来有忧,乐中也有泪。
今天一早为儿子打点一切,全家人送他到离开一小时多车程的大学,心情有点像古时送子上京赴考一样,虽未大锣大鼓,但也街知巷闻。送别之餐会,长辈之红包,亲友之贺礼,祝贺之说话有点应接不暇。儿子愈吃愈「重」,一方面是身体重,一方面是心情重,因为礼已收便不能有负众望,必要衣锦还乡。无人可担保成败,但食物既已落肚,礼物亦已收下,只有尽力而为。
在宿舍安顿一切后,在校园内停留了一段时间,尝了校园中的食物,参观了儿子上课的地方。我和太太特别留意儿子回家的巴士行程表,与太太研究他若要回家,可以坐哪班车,又可以坐哪班车回校。终于,离别的一刻到了,从宿舍下来,儿子陪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一一拥抱后我们便上车。他出奇地要求我送他到校园的另一边,十七年来送他到过无数地方,这次又怎会推搪。过去,很少迷路,这次不单迷路,还迷得甘心乐意,心中希望大家能相聚多一刻。终于,到了儿子下车的地方,再一次送别,目睹儿子的背影渐渐拉远,心中起了一阵酸味,很难受的离别之痛涌上心头。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天送儿子到托儿中心,可爱的儿子,面很圆,纯真可爱,把他放下后,心中便有同样的离别之痛,心中不断想儿子会如何?习惯吗?能吃吗?能睡吗?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会如何?老师会对他好吗?我即时成了「问题」父亲,明知没有答案或明知无补于事,但就是禁不住自己的心要问,也禁不住自己的心在痛,目睹小小的背影,离别之痛有增无减。
又记得四年前为了让儿子进入一间较好的中学,我和太太仿傚孟母三迁,搬至一间中学的校区内,但同时,儿子便进入一个完全陌生之环境。当时十三岁的他,一个人背着背包,虽是两分钟的车程,第一天上学我还是送了他一程。还记得他头也不回便走进学校,自己以为他很潇洒。当天我和太太也没有上班,在家中油漆。想不到他中午便一个人走回家,在家中吃由学校带回的午餐,吃完午餐,时间到了,他要自己走回学校,看着他的背影,很想陪他走,但最后还是让他自己上路,人影渐远心渐痛,只有回家专心油漆,待他回家才一诉「相思」之苦。
从大学开车回家前,给儿子发了一个短讯,「 I miss you. 」(记挂着你),他也即时回了我一个短讯「I miss you too.」(我也记挂着你)。 回家路上,一向「多言多语」的我没有话,只有想,想起十多年前送儿子到托儿中心,四年前送儿子到中学,想着想着,离别的痛引出了离别的泪。当时车外正下着雨,真应景,一小时多的车程很累,是怀念儿子的心很累,一回到家中,马上再传上一个短讯给儿子:「We’re home, miss you.」(已到家,记挂着你),他也很快回了一个短讯「I still miss you.」(仍记挂着你)。自己再也忍不住,走进洗手间哭了一场,真的是泪流满面。走进卧房,见太太在休息,对他说了一句「舍不得儿子」后边抱着她又哭了一场。离别真的很痛,痛是在痛,但自己也高兴自己痛,因为痛表示有情,有些人或许比我潇洒一点,但离别之痛只是表示父子有情。
相信这种痛不会持续不停,但挂念的心会持久不变,人离别之痛在于离别之前,人若在离别前没有爱,离别时又何来痛,爱得深便会痛得切。痛在表面上是人要避免的,但因爱而有的痛却是人应追求的。人要做一种因爱而痛的人,不要做不爱又不痛的人。爱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
我会天天期待儿子回家的一天,离别时愈痛,重聚时愈乐。离别之痛是基于离别前的相处,也会影响离别后的重聚。《圣经》中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篇127篇3节)。我感谢神赐我使我心会痛的儿子,使我明白也体会爱。愿世上父母能痛爱儿女,珍惜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以致日后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时候仍会珍惜我们。「儿子,我们仍挂念你,等你回家!」
反思
珍惜眼前人,
不是为了日后有离别之伤痛,
而是为了有美好的回忆。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笔留情」] 。
恩雨生命关顾热线: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