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謙卑不是一個餡餅

謙卑不是一個餡餅

【謙卑不是一個餡餅】 據英國BBC報導,中世期英國流行獵鹿活動,獵回來的肉是以社會地位分配。最好的分給貴族食用,內臟就留給僕人做餡餅。逐漸內臟批變成 ”Eating Humble pie” (食用謙卑的餡餅) 。當時的humble pie,是帶有丢臉或羞愧的意思。 可是聖經教導我們,謙卑不是貶低自己、被人濫用或感到吃虧的。而是一種正面的態度, 知道自己有學習的地方,跟從上帝的带領,得到更美好的祝福 ! 主耶穌基督是最好的典範,祂本是至高者,從寶座降在馬槽,十架上捨命成就救恩。祂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祂來的意思 (約5:30)。 我相信,謙卑是跟從主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態度 ! 記得剛在教會事奉時,幫手財務工作,以為職埸經驗豐富,固執自我。遇到合作上的問題,堅持己見,最後與同工不歡而散。接任我事奉的姊妹,謙遜溫柔、遇到困難先以禱告交託。身邊的同工,亦樂意協助她。她以誠懇的心跟從上帝帶領,滿有喜樂 ! 神用不同的方法教人學習謙卑。自始以後,每當遇到沒法完成的事情,我嘗試用信心禱告,更是輕鬆穩妥。當人走上謙卑的笫一步,會察覺到神奇妙的作為,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 文:東尼叔叔(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凡事都有定期

物極必反, take a break 吧

物極必反, take a break 吧 你有否聽過類似的故事? 有人年輕時去找算命先生,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而算命先生說他過不了四十歲,結果呢?他憂愁地走了,最後也在三十多歲時就「走了」。算命先生靈驗?當然不是,而是他太相信命理,結果在惶恐擔心中度日,「我就快死了。。我就快死了。。。」,這樣的心理狀態,不死才怪。心理影響生理,是必然道理。 在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中,我和你總會遇上過一些「極度擔心受感染」的親朋,他們極少出街,亦謝絕應酬或出外飲食,偶爾出街就配備好全副防疫武裝才出行。當然,亦有人會時刻留意著世界及本地疫情消息。縱然今日卑詩省的防疫措施已日漸放鬆,世界整體疫情亦日漸緩和,但有些人仍然處在高度戒備狀態,絕不鬆懈。 客觀而言,這種心理狀態其實長期維持下去,對人的身心靈都會有很大負面影響,結果,很有機會他或她至終非因新冠病毒而倒下,而是被自己長期的心理負擔或自我隔離而倒下。是自己把自己弄跨了。物極必反,是老生常談道理,但犯此錯誤的人仍大有人在。 最近跟一個弟兄傾談,他說他遇到一些抉擇問題,事緣是他一個年老親屬不良於行,要長留家中,曾要他帶她到公園逛逛。他帶了她出去走走,曬曬陽光,看看花草,吸吸新鮮空氣,她很是開心。但她兒子事後知道了就責備他,認為媽媽出外容易著涼,身體出事了怎辦?這弟兄對我說,其實讓老人家吸吸新鮮空氣,可能對她身體更好,不用長留家中,也是好事。他也提出一個很神學性的問題,究竟一個人能長活但不開心好些,抑或是一個人短命一些卻開心度日好些? 無疑,太緊張,太防範,絕不是好事。 雖然世界疫情已放緩,但明顯不是全然鬆綁的日子,為安全起見大概我們仍有頗長一段日子要戴著口罩出外,要保持社交距離,要勤於洗手,但在這些基本功夫之外,讓我們放鬆一點,多點出外走走,恢復多點與人的聯繫往來及社交生活,絕對會對我們的心理生理有所幫助。人,始終是群體生物,長期隔離與疏離,傷身也「傷心」。更何況,無人能知道日後,甚至是很快的日後,會否有另一波更嚴重的病毒變種丙變種丁甚麼甚麼的會出現。現在放鬆一點,也可裝備好自己去面對那不可測不可知的明天。俗語說,「吊頸都要抖抖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在鬆與緊之間取得平衡,需要智慧。先知以利亞在羅騰樹下求死(王上十九1-8),求神取他性命。當然,神沒有應允先知的祈求,只是讓他在樹下睡覺,又向他提供水與餅。他睡飽喝飽食飽後,不再求死,且有力氣走了四十天路程到了何烈山。神是神,當然知道先知的問題在乎他精神心理的緊張以至身體上與疲倦,而不是甚麼天大困難,非死不可。朋友,如果你是其中一位緊張大師,那麼我鼓勵你,take a break, 放鬆一點吧。你不肯放鬆,永遠在緊張狀態,永遠在自我隔離,可能至終也就一樣是甚麼路一條。緊有時,鬆有時,大概是最安全最穩妥做法。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阿們。 (註: 本文僅是筆者的隨意書寫,少少的意見表達,若有人因此而「由緊入鬆」、導致有甚麼身體進步或退步,筆者絕不負責…事先聲明…)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常存感恩之心

常存感恩之心

提升親密關係小妙招:常存感恩之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存款、提款」的婚姻理論。「存款」,就是經常做一些增進夫妻關係的事情。像感謝、稱許、肯定、欣賞…等。「存款」越多,婚姻關係就越甜蜜、越美滿。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存款」的做法,就是對配偶時常存感恩之心和熱衷於讚賞。 隨著夫妻相處日子久了,就越容易忽略了應該對配偶常存感恩的心,甚至會習慣性地認為對方為你或家庭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應計較。請你細想,你最近一次稱讚配偶或對他表示感恩是甚麽時候候?那是為了何事?無論如何,不妨從今天起,每天選一兩件事情來感謝或稱讚你的配偶,假以時日,你們婚姻的「存款」便會日益豐厚了。 當配偶幫助處理家事、倒垃圾、剪草鏟雪、維修、照顧家人、採購生活用品等工作時,最好能及時以言語或身體語言,向配偶表達感激或稱讚。如果未能及時表達,也應事後「補償」,切記不要不了了之。聖經說:「孩子們,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約壹3:18 [新譯本])我們對配偶的感激和稱讚,不要只停留在言語上,還可以用真誠的行動表達謝意。例如:做或買配偶喜歡的食物、製作或購買小禮物作獎勵等。你對配偶的付出給予肯定和感謝,對方一定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中,便越發有動力為你和家庭付出,又為你們的婚姻關係共同「存款」了。 每當丈夫為我做了一些事,或是打好稿件,收到後我都會電郵回覆「謝謝」或「衷心感謝」。有一次,我回覆電郵時只說「收到」而沒有表達謝意,他立刻回電郵問我:「你收到電郵了嗎?」我馬上醒覺並對他説出稱讚和感謝的話,他便洋洋得意地對我報以笑意。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對配偶的愛意和謝意只藏在心裡,也不要吝嗇對對方的肯定、鼓勵、感激和稱讚。言語或行動雖微小,動力和回饋卻是很大。 其實,如果我們對配偶能常存感恩之心,惱恨自然少很多。各位朋友,請坐言起行,立即行動:能用言語的,就以口表達;能用行動的,就去做出來。只要持之以恆,天天給你們配偶「存款」,那麽你們的婚姻關係必能綻放出美麗的火花。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神的醫治

神的醫治

神的醫治 當以利亞陷在靈性低潮的時候,神親自臨近施恩,把祂的僕人從沮喪失望、自憐苦怨、逃避隱藏的光景挽回。神對一個在事奉上失意,逃離見証崗位的僕人顯出忍耐,把他醫治過來;並且重新任命,叫他剛強地繼續完成神在那背道世代的心意。 在大背道的時代,百姓沒有因真神耶和華的火和久旱的甘霖所感動,更沒有因以利亞的熱心而回轉。失望灰心之餘,以利亞跑在神的心意之前,他逃奔自己的道路。在他疲倦困乏之際,神體恤他身體的輭弱,特別派天使侍候他,兩次以餅、水和炭火供應僕人的需要,忍耐地讓他休息,藉食物叫他身體重新得力。令我們想起主復活之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那些失方向,心中充滿內疚的門徒顯現,主用炭火、魚和餅親自服侍他們。這兩次「天使餐」所提供的能量非常巨大,叫以利亞可「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神供給人生活所需的恩典,祂體恤我們肉身的輭弱,顧念我們身體上的需要,包括了足夠的休息和飲食的供應。「疲乏的,祂賜能力。輭弱的,祂加力量。」(賽 40:29)「疲乏的人,我 使他飽飫。愁煩的人,我使他知足。」(耶 31:25) 神向背道的以色列顯慈愛,也對離開見証崗位的僕人滿有憐恤和忍耐。神兩次親自臨近以利亞,問他同樣的問題:「以利亞阿!你在這裏作甚麼?」(王上19:9)對一個曾經火熱服事,現在卻心灰意冷的以利亞,這無疑是叫他再三仔細反思的問題。神要以利亞知道他正處於一個非合神心意的光景。以利亞在山洞裏自憐唉哼,神看見了,且親自再次降臨何烈山(神的山),引導以利亞明白自己的屬靈景況。「自我省察和回想」就是我們靈性低潮的轉捩點。好像浪子的省悟,約拿在魚腹中悔罪的禱告。神藉哈該先知對回歸建殿的百姓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該1:5,7)主耶穌也曾責備以弗所教會說:「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啓2:5)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若也在屬靈的低潮中,請再三仔細反思是在何時何處失了神的恩,並且回轉,神的醫治便會臨到。 昔日神降臨西乃山向以色列百姓頒布律法,是何等榮耀和威嚴,叫百姓和摩西盡都懼怕,甚至百姓向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20:19)現在神的榮耀和威嚴再次降臨山上,向以利亞說話,祂經過的時候,烈風大作,崩山碎石,又有地震和火熖,但神不在其中。神卻用微小的聲音與受創傷的僕人說話,顯示神慈愛和憐恤的一面。神沒有直接回應以利亞的問題,也沒有應允他的要求,取去他的性命,神卻以無限的體諒臨到他,使他重新得力。親愛的弟兄姊妹,神明白顧念我們的難處,祂曾說:「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賽 66:13) 「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15:26) 文: 杜嘉明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