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神的應許

一個不孤單的應許 BBC曾經報導過,超過九百萬英國人 總是或經常感到寂寞。英國政府任命克勞奇 (Tracey Crouch)為首位孤獨部長,探討孤單所產生的問題,並尋求化解方法!其後克勞奇在專訪中,提議在社區的咖啡館 加入交談室,並考慮推出 跨代社區中心或增加交通配套等,以提升人與人的關愛及連繫! 我相信畢竟人的一生,必會遇到不少孤單無助,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愛,建立緊密關係,是難能可貴的! 可是在聖經中的記載,大衛的一生,亦是經歷到何等絕望的境況,然而他又是如何得力呢? 大衛被揀選作王後,不久便遭到掃羅追殺。在位期間,又面對強大外敵,恐懼憂心。大衞年老時,更被他的兒子押沙龍叛變,在殘酷的殺戮中,甚是悲憤!可是大衛堅信,神的同在及守護!在他逃亡的日子,無論是在曠野 或處於漆黑的洞穴裡面,神的恩手,滿載着奇妙的帶領!有時,前面看似無路可走,最後竟有另一番景象。大衛更不忘以優美的詩句,記下蒙恩的足印! 大衛身處絕境,堅信神必不丟棄他!在詩篇中,神賜下的應許,有陪伴、力量、安慰、平安及保護等!縱使今天,人要面對不少前所未見的威脅,可是我仍然深信 神的應許,是恆久直到永遠,信實而不落空的! 文:東尼叔叔(特約自由寫作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末後有指望

賜你平安 面對世紀疫災, 人心惶惶, 然而 我們可以有以下的抉擇: 最大的靠山不是錢財, 而是上帝 最大的保障不是口罩, 而是耶穌 最大的秘訣不是隔離, 而是禱告 最大的依據不是傳言, 而是真理 最大的擔心不是肺炎, 而是罪惡 最大的反應不是恐慌, 而是悔改 最大的看見不是瘟疫, 而是審判 最大的亮點不是病情, 而是人心 最大的出路不是逃走, 而是信主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溝通

有專家曾說,溝通要有五個「T」: 1. Talk – 溝通要說話。 大家要說話,否則就只是互相對望。有一家人在餐桌前的現象是如此的:丈夫拿著報紙﹐太太可能在幹其他的事…時至今天拿的就再不是報紙,而是手機了!大家彷似很忙的,不停各自在按自己的手機呢!(不過有時候按手機也可以溝通的。) 有一次﹐當我和丈夫跟一位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正在外面跟他太太的朋友聚餐的兒子,發了一個短信給媽媽(我朋友) ,說道: 「很悶呢!」 「有甚麼事會這麼悶呢? 我現在快要到你所在的酒樓附近,你可要我來救救你嗎?」 「要啊!」 於是他便對太太說:「媽找我﹐先走了!」 大家看到了嗎? 就是這樣傳短信也可以溝通的,但這卻不是透過說話呢!有時候溝通就是會如此的情況。 2. Tea – 一邊喝茶﹐一邊談天。 為何我們中國人這麼喜歡上茶樓, 談起話來,往往都要上三小時呢? 就是想一邊慢慢品茶,一邊慢慢細訴。 3. Time – 時間﹐溝通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只得三分鐘、五分鐘﹐就不能詳談了。 4. To – 與人溝通先面向對方。這亦可指兩人的相向溝通。 5. Tone— 語調。用溫和的語調慢說 「有甚麼事呢? 你說吧!我現正忙著名。」跟用不耐煩的語調快速的說 「甚麼事? 快點說!」這兩個語調必會有很不同的效果﹐對嗎?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恩雨生命關顧系列 愛行天下-靈的突破

生命師傅

贏在終點時 筆者在查經班讀到關於馬可這新約人物, 相信以下資料會對大家有幫助: 在新約聖經中只有路加,保羅和彼得提及馬可.相對於保羅和彼得簡短而正面的記載, 路加的記載則較為詳細卻是負面的. 馬可又名約翰, [馬可] 是拉丁文, [約翰]則是亞蘭文. 他可能出生在一個有錢人家,屋夠大 (有外門; 徒12:13) 可容納好些人聚集禱告(徒12:12), 且有使女羅大服侍 (徒12:13). 他的家在耶路撒冷, 與耶路撒冷教會的領導人熟識, 例如彼得一出監就去他母親的家中發放消息 (徒12:12), 巴拿巴亦是他的表兄 (西4:10). 馬可是保羅和巴拿巴第二次旅程的助手(徒13:5), 協助二人傳福音. 這個崗位可能要涉及負責物資的運送,行程的安排,協助傳揚福音,教導初信者,照顧保羅和巴拿巴,打理舊約書卷,或是摘錄有關耶穌的語錄. 可惜馬可在中途離開他們, 而路加亦沒有提及原因 (徒13:13). 後來巴拿巴和保羅為著馬可的事而爭論, 導致兩人分道揚鑣(徒15:36-41);巴拿巴就帶著馬可,往居比路事奉. 不過在往後, 我們看見保羅在書信中提及馬可是同工 (門24), 字裏行間顯示馬可被歌羅西教會,以弗所教會和羅馬教會所認識. 甚至在保羅將要離世時, 提及馬可在傳道事上於他有益. 彼得也極其重視馬可, 稱呼他為兒子 (彼前5:13). 按早期教父傳統指出, 馬可是彼得的跟隨者, 並在彼得的指示下,寫了馬可福音. 是什麼原因令馬可從早期事奉半途夭折 , 但經多年後重新起來, 變成一個被各教會認識, 被保羅和彼得稱許的人? 或許巴拿巴的鼓勵和信任, 是馬可能大器晚成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 馬可能在巴拿巴, 保羅和彼得手下受教, 也在他母親屬靈的栽培下 (她開放自己的家, 作為門徒聚會的地方), 漸漸成長和成熟, 成為神的僕人. 我們屬靈生命成長, 事奉的成熟, 也許要經歷一番磨練 才能有所作為. 能受教於屬靈偉人之下, 固然是件欣喜的事; 但在基督化家庭屬靈的薰陶下成長, 從不同人身上學習, 有生命師傅的栽培, 也是重要的. 或許我們之前有失敗, 有軟弱, 但神的恩典時常夠用, 我們總有機會, 可以再起來事奉, 雖然有時輸在起跑線, 也可以贏在終點的, 讓我們在新的一年, 彼此鼓勵, 繼續向前行!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