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結婚禮物
【父母送給孩子的結婚禮物 (下)】 上月與大家分享當女兒結婚時,我和外子會送甚麼結婚禮物給女兒。我提到會為她付費參加「婚前輔導」和報讀「烹飪課程」。除了這兩份禮物,我還會送甚麽禮物給女兒呢? • 人際相處與情緒管理課程:與人相處真是一個大學問,不同性格、不同處境就有不同的交往方式。根據我的觀察,人際交往離不開基本模式,在這模式下多實踐、多體驗,累積經驗後,對夫婦日後相處,甚至與雙方家長相處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 親子課程:結婚生子是每對男女步入婚姻必經過程,讓他們早點接觸並了解為人父 母應有責任,並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未雨綢繆,在心理和生理上作好準備,在管教上有共識,將來孩子來臨時,就不會成為他們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 兩本精裝聖經、一套精美鑰匙扣連家裏的鑰匙:歡迎他們經常回老家作客聊天,無論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娘家始終歡迎他們回來。聖經真理則是他們永遠的防護罩。 • 其他:如果他們還願意一起作婚前檢查,這也是考慮之列。因為有些遺傳性疾病,並不適合生育,及早發現和補救,達到共識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另外,男的學習家居或汽車維修、園藝處理;女的學習化妝、禮儀和服裝搭配,都是不錯的選擇。我也會考慮送一套理財策略給她們作參考,以便為家庭的經濟打好基礎。 計算起來,以上禮物的價值雖然不貴重,但是相對送金器、鑽戒、汽車、樓房來說,卻更有意義和更有保障。再加送兩節聖經經文,作為新夫婦的指標,就是《馬太福音》6章33節:「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另一節是他們家庭的準則,《約書亞記》24章15節:「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讓子女們按照聖經真理建立婚姻,有神作保障的婚姻,應該是最美滿的婚姻。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願你平安
【平安之城】 今天早上讀詩篇122篇,是上行之詩、朝聖之詩。耶路撒冷是「平安之城」,也盼望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也是平安的,讀這篇詩不但想到進到上帝的殿是多麼歡欣蒙福,同時也想到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無論在任何處境,我們都為每一位愛主的人求平安,正如詩人說: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願愛你的人興旺! 願你城中有平安! 願你宮內得平靜!」 為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你平安!」 為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 我要為你求福! (詩篇一百二十二:6-9) 主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 」(約翰福音十四:27) 願你們都有主賜的平安! 文:王靄達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疫中營商篇 (1)
在各行各業都因肺炎疫情而導致停頓之際,這打擊於商界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及反思呢 ? 是次請來三位不同行業的朋友:吳玉新、簡祖力及陳子恩,來分享他們所遇上的困難與省思。
懂得愛
【愛】 耶穌說有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第一條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們的神,第二條是愛人如己。在日常生活中這兩條誡命是相連,互相緊扣的。倘若你是個愛神的人,很自然你也會愛人,不是嗎? 究竟我們愛神有幾深? • 我們有否憎恨與自己不同政見的人,用言語、文字甚至暴力去攻擊他們? • 我們有否對不同宗教理念的人作敵意的攻擊? • 我們有否歧視某些種族的人? • 我們面對不容易相處的人,有否體恤他們的困難、需要和感受? • 我們有否不能饒恕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常常抱著報復的心? • 我們有否在言語上開罪別人、在人面前自誇、或經常發怒? 只有愛能化解一切仇恨、紛爭,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關係變得甜蜜和諧。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清楚說明愛的真理。「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不止息。…” (林前13:4―8) 懂得怎樣去愛是一種恩賜,那麼我們怎樣去磨練這恩賜? • 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用一個開放、宏觀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事物 • 改變自己待人接物的態度,同一句說話用不同的語調會有不同效果 • 不要讓某些人的恐懼而決定或改變你的價值觀 • 明白接受和同意的分別,例如接受別人言論自由,但可以不同意他的論點 讓我們細嚼以下的句子來激勵我們活出愛神愛人的信念: • 有些人走入你的生命中是一種祝福,有些是給你學習、磨練的機會 • 如果你想改變這世界,回家,愛你的家人 • 上帝不苛求我們成功做到,祂只願我們嘗試 • 若你常常判斷別人,你就沒有時間去愛他們 • 為別人做事不是因為他是誰,而是因為你是誰 • 昨天已過去,明天還未到來,我們好好把握今天,將愛傳送開去 • 每當你向某人微笑時,這就是愛的表現,是給那個人的一份禮物,是一件美好的事,和平是由愛的微笑開始。 部份內容翻譯自 Beautifulquotes 文: 加拿大生命關顧事工成員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安慰
【安慰的奧祕】 哈洛德﹒庫希納 Harold S. Kushner 的兒子亞倫剛過三歲生日時他的小女兒愛麗兒誕生。亞倫是一個非常聰慧快樂的小孩子。可是他從八個月大開始,體重便再沒有增加,滿週歲後便開始脫髮。經過很多高明醫生診斷後,亞倫被斷定歲命不長,因他患上「早衰症」Progeria,其特徵是身高不超過一英尺,會未老先衰,十幾歲便會離開人世。事實上,亞倫是卒於十四歲生日之後的兩天。 哈洛德是誰?請聽他自己的介紹: 我在擁有六百個家庭約兩千五百個信徙的猶太會堂擔任律法教師。我會到醫院探望病人、主持喪禮、試圖幫助會友克服因離婚、經商失敗或親子關係破裂導致的傷痛 …。 簡單地說哈洛德是一位熟讀聖經、對上帝敬虔兼且常常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和困境的「好人」。可是這位「好人」十多年來撫養著一個「沒有正常生活」的兒子。最後,自然是做一個最傷痛「白頭人送黑頭人」的父親。這位「好人」的感覺如何?請聽他自己怎樣說: 我比週遭那些擁有健全大家庭的人更委身於事奉上帝,我相信我的言行舉止都遵行上帝的旨意,且非常努力做祂的事工。痛失愛子的事怎可能發生在我的家庭?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如果祂有起碼的公平?遑論愛心和寬恕的話,祂怎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 作為一個備受敬重、熟讀聖經、經常為會友分憂解難、在群體中被視為偶像級的人物。當回到家中,看著自己「正在快速衰老」的兒子,他是全然孤身無助。他唯有翻看無數的書本和神學著作。可是,他說: 我看到的相關書籍,其宗旨多半是在為上帝的名譽做辯護,有條有理地聲稱不幸的壞事其實是好事,是使世界顯得美好的必備條件,更甚於治癒父母面對瀕臨死亡的孩子而產生的困惑和憤怒。這些作者擁有解答自己問題的所有答案,卻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在不斷探索之下,他發現人將「人」的基本因素忽略了。人是由上帝創造出來有「喜怒哀樂」的個體。人是需要同是「人」的人,以口發出語音、眼神的關注、身體語言的表達去關懷去安慰。人的哀傷有深淺,所以人對於一位受了傷痛的人也要作出相應的步伐,才可能幫助他走出陰霾。這正是哈洛德所寫那一本《當好人遇上壞事》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的動機與心願。 當我們看看今日的世界,表面上樣樣都朝著美好的一面。但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愈來愈多,已將人類迫至危險邊緣;地球的暖化;海洋垃圾;人造基因食物;裡面都隱藏著無數「不可知」的禍患。此外,恐怖份子的蓄意殺人事件,與狂人隨機殺人事件通通都充分顯示人類的悲愴的悲劇隨時會出現。 哈洛德在他的書最後的部份寫下一段甚為值得嚴肅去思考的說話: 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不幸一點意義也沒有,沒有任何好理由足以讓我們樂意接受不幸的事實。但是,我們却可以賦予它意義,藉此彌補這些悲劇的無意義。我們應該問的問題不是:「為什麼這種不幸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事得受這種報應?」這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回答且沒有意義的問題。更好的提問應該是:「既然不幸已經發生在我身上,我該怎麼辦?」 這個世界沒有辦法讓「不幸」的事不發生。但是,愛是所有「不幸」的事的受害人唯一的出路。 文:楊景釗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1-888-321-9288/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電台 : 疫中情緒篇
於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完結時,我們仍會懼怕被感染,亦會擔心親戚朋友受感染,心態上 會有恐懼。在節目中,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會與我們分享如何處理疫情帶來的心理恐慌而得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