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團友情 : 護照 (下)

團友情 : 護照 (下)

【團友情 : 護照 (下)】 從警察局返回程中,陪我去備案的導遊才告訴我,全團團友都沒有休息,他們一方面為我懇切禱告(他們事後告訴我,好幾位為我流淚禱告),另一方面他們又替我與洒店交涉,要求賠償我的損失。一踏入酒店,看見他們都坐在大堂當中在等我,我一見他們,真的有點回到家中的感覺,又如同一個受了欺負的小孩投入父母的懷抱一般。 他們在酒店已訂了一個小小的會議室,他們聆聽着我細說這一晚的經歷。他們的眼神,他們的提問,深深表達了他們的關懷與着急。討論完後,決定第二天到加拿大領事館申請臨時護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離開會議室前,好幾位團友把以色列幣,美金塞進我手裏,一邊說:「帶在身邊。」一邊說:「一切小心。」那種溫暖,由手心湧進心間。他們又有人建議兵分兩路,由頂樓到最低一層,搜查每一道樓梯,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回我的手提包。最後雖然一無所獲,但他們的努力、盡力、已幫了我很多,也鼓勵了我,讓我不再徬徨,因為我知道這不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眾人的事了。 一早起來,我要求他們繼續原定的行程,他們要求我要一路報平安。導遊把她的手機給了我,以便我滙報辦護照的進展。我送他們上旅遊車後,便乘坐酒店安排的車,由耶路撒冷到特拉維夫辦理申領臨時加拿大護照的手續。一路上打了數次電話給他們報告進展,自己很怕會影響他們的心情,也實在着急,希望早些辦妥手續。大使館中午12時便關門,我在11時55分備妥他們一切的要求,在12時5分完成一切手續。 自己報平安後便急切與他們會合,終於在1時多在老城(不應稱舊城)的獅子門(Lion’s Gate) 內與他們會合,又再次感受到那種回到家中與親人一起的感受。 結束了半天的行程,回到酒店,他們不斷安慰我不用擔心,有團友表示要買回一部電腦給我,有好幾位團友對我肯定地表示日後有任何需要,只要告訴他們,他們一定會盡力而為。他們一浪接一浪(一個接一個不足表達我的感受)的安慰、建議,使我應接不暇,我也忘記了對誰說「謝謝」,對誰說「我會做的,放心」。最難忘的便是一位團友說:「你今天多了很多父親母親。」也有人說:「如今你可以明白你的兒女為何覺得你的千叮萬囑是何等的煩吧!」我記得我當時沒有太大的回應,但我心中沒有「煩」的感覺,卻有點「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感受。我感激他們對我的愛護,我也必定會繼續如此愛護我的家人。我辦妥一切後,致電太太報告所發生的事,她知我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物件,但我也得到很多更寶貴的東西,便是這些團友的友情,失去的物件可能不會再見,但得到的友情卻一生不會忘記。他們是我的好朋友,如今是更好的朋友。《箴言》提到:「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17章17節)對我來說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真實。 記得第一天出發時,一位有讀我專欄的團友說,我這次行程後要寫一篇「團友情」,這便是我要寫的一篇,送給你們每一位!團友們,謝謝您們的情,一生難忘,畢生受用。日後若有機會再與你們出外旅遊,這將是我的榮幸。謝謝! ~反思~ 患難見真情,雪中可送炭; 朋友有難,要拔刀相助; 朋友告急,切勿袖手旁觀。 文: 徐武豪博士 [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團友情: 護照 (上)

團友情: 護照 (上)

【團友情: 護照 (上)】 數年前,一對夫婦邀請我在他們家中帶領一個查經班,那位太太表示,他們有一群已退休的朋友,有信的也有未信的,很希望學習《聖經》的道理。我雖然很忙,她的誠意打動了我,便應允了,也自此結交了一群一生難忘的好朋友。 大概去年,他們提及有沒有可能由我帶他們去聖地以色列一次。我實在忙不過來,想也不敢想,加上他們是一群較為年長的人仕,自己也不敢負此重任。或許是我的心太軟,竟然最後又一次應允了他們。這次特別的行程終於在十月成行。懷着興奮的心情,也肩負着尋重的責任,帶着他們踏上這期待已久之旅,心中求的,只是無驚無險,平安去,平安回。 一路上也算是一路平安。我們有一位很好的導遊,也有很好的天氣。到了最後的三天,我們終於進入耶路撒冷,自己曾到過以色列,知道這將是他們整段行程最難忘的三天,想不到⋯⋯ 當大家在酒店登記後,各人進入自己的房間,我照例巡視一下酒店的環境,以便指引他們所要去或能去的地方。大概巡視了十分鐘左右,回到自己的房間,突然發現我的手提包與放在桌上的電腦不翼而飛。當時心中自知不妙,馬上到酒店保安處要求幫忙,擾攘了近兩小時,卻一無所獲。當地的警察也到場調查,事情很快便傳遍團友間。大家都很關心我,有些人嘗試重複思考整個過程,希望能提供一些線索。原本安排到耶路撒冷的夜市購物也因而告吹。自己心中很不安,本以為自己要照顧他們,如今反要他們操心。 在失去的物件中,最重要的是我的護照。沒有護照便無法返回加拿大。在兩星期後我要到中國與香港,有一連串的聚會,若沒有了護照,怎麼辦? 當晚一方面與酒店商量,一方面又要去警察局備案,腦海中不斷思想不能回加拿大的後果,愈想愈煩惱。對發生的遭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如何找回護照,又是一籌莫展。經過數小時後,我最後要接受現實 —— 護照沒有了。 未完..待續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外星人存在嗎?

外星人存在嗎?

【外星人存在嗎?】 科幻小說大師倪匡最近逝世,大概應是安息主懷,因他曾表示信主,也已受浸,更因信主而戒掉菸酒惡習。他寫過的不同類型小說或劇本,多不勝數 (他曾自誇是寫漢字最多的中國人,這可能也是事實),尤以衛斯理系列最為著名。他宣佈封筆時,說是上帝給他的寫作配額已用畢。我也曾讀過不少衛斯理科幻作品,最深印象的是《老貓》及《尋夢》這兩部小說。《老貓》跟外星人有關。事實上,倪匡大多科幻小說都跟外星人有關,但也有不少例外, 《尋夢》就是其中一部。 我此文要談的不是倪匡,而是外星人。常聽人說,世上最大的「陰謀」或「絕密」就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把關於外星人的被發現與其涉及的種種隱秘深藏起來。連美國多年來不再派遣太空人往月球探險,也被說成是因為當年探月行動時在月球上發現了一些詭秘,於是從此不敢再踏足月球。 外星人存在與否似與基督教信仰毫無關連,不過也想在此跟讀者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或說神學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我絕不相信地球以外另有生物或智慧存在體 (上帝與天使屬於靈界,不歸以上範疇)。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不能找到外星有外星人的證據,而地球那種可供生物存在的條件,包括適量的陽光、氣溫、水及空氣等,都是世上絕無僅有的。這些條件對生物之存在都極為重要,缺一不可。 要所有條件都配合,才有生物存在的可能。 因此,地球是上帝特為人類及眾生物而創造,是特別設計的,只此一家,絕無分店。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無限的宇宙、太陽系、地球及其上眾生物, 都僅為小小地球上微塵般的人類而設。其他一切都是陪襯,人類才是主角。人類是主角,當人類犯罪離棄上帝時,上帝施行十架救贖,一切都以人類為施恩及救贖對象。當然,神愛人類,也愛世界 (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其實是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直譯不是神愛世人,而是神愛世界及其上的一切), 但人類無疑是上帝主要的施愛對象,亦是拯救的唯一對象。在這角度來看, 神不應也不會在地球之外另外創造「外星人」或任何生物。沒有了人類,其他外星生物或適合生物生存的星體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再者,世界歷史以人類開始為開始。按筆者理解,不是先有宇宙,再過無數歲月才有太陽系及地球;再過無數歲月才有海洋,才慢慢有單細胞生物,才慢慢進化有多細胞生物,慢慢有兩棲類,慢慢有哺乳類,慢慢有人類,又過了無數歲月,人類才發展出文化文明。不是的!世界一開始就有了地球及眾生物,也有了人類,且是高度文明的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已懂語言,懂溝通; 該隱亞伯已懂畜牧及耕種,該隱甚至懂得獨力建造了人類第一座城﹕以諾城。總之,在世界的首六天,一切都被造成。世界的開始,就是人類的開始,也是文化的開始(可參看筆者著的《宇宙洪荒》)。 世界歷史也是人類結束為結束。人類及地球滅亡之日,也是世界及整個宇宙滅亡之日。而不是宇宙遠方另有智慧外星人或生物,他們也無辜受牽連,要為地球及人類「陪葬」。既然,世界歷史以人類開始為開始,以人類結束為結束,就容不下宇宙間另有所謂的外星人(我們也不用費神去思考這些外星人有否犯罪,有否也需要「外星基督」去對他們施行捨身救贖等的古怪問題)。人類是上帝的兒女,也是宇宙間的唯一兒女 (其中也反映了上帝對人的厚愛與專愛),這是我所確信的。你呢? 文: 禤浩榮牧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 「時移世易」四字成語意指:時代轉變,以至世事也不一樣。今天的世代因為全球疫病、戰爭、經濟、資訊超載等諸般的關係,人的生態因時移世易進入「新常態」,隨之而來是不同形式的「斷、捨、離」。 就以塑膠製品為例,二十世紀(1901-2000年)中,塑膠製品面世及發展蓬勃,曾經一度盛行於日常用品包括傢俱,幾乎沒有塑膠就不行,由於用完即丟的文化,做成不能夠分解的垃圾。2016年「綠色和平」發佈:塑膠垃圾在水中浮沉,成為海鳥及海洋生物的食糧,嚴重污染海洋生態,甚至在很多海洋生物體內有塑膠微粒,結果影響人類的食物鏈。以至今世代要清理海洋垃圾;和一連串推動減少使用塑膠的措施,盡一分力去拯救和保護地球,意欲改善未來的生態。 思想到個人方面,隨著時代轉變,生活的物資也需要定時徹底處理、丟棄,免得囤積至缺乏承受的空間。物質始終是身外物,同樣道理應用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態。三年前我退休,生活形態及角色變動,需要很大的適應。大半生為家庭、工作、好像是為他人而活,遭遇多方的關係牽引,當進入人生另一階段時,感到接觸的人與事都很陌生,不禁自問我是誰?心境猶如被眾多垃圾擠住,好像污染微粒形響海洋生物,明白默守成規就不能與時並進。在新世代下需要作適切的放手,以免在「新常態」下脫節。 由於時間上可循著己意安排,我每天靈修與神的接觸都有轉變,放棄默守成規的型式。以靜思開始:先在神面前安靜,放下一切糾纏心內的思緒、籌算,在沒有期望壓迫下去聆聽自己;然後慢慢誦讀三次當天選取的兩三節經文,反覆思想經文的重點,安靜在神前祈禱,等待神以經文對我說話。有些時候會用數天重覆思想一段經文,細嚐經文中每字每句。 詩篇42:5,11;43:5 「我的心哪!你為甚麼沮喪呢?為甚麼在我裡面不安呢?應當等候 神;因為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面前的救助、我的 神。」(新譯本) 根據很多學者考究,這是一首悲傷詩歌裡面三節歌詞的副歌,詩人正落入非常痛苦的境況;在屬靈的黑夜中向神呼喊。個人領受:在靈修前的安靜,年幼時被遺棄及後創傷的情境不斷浮現在我腦海中,才察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及恐懼感仍影響我,我向神呼求,再慢讀經文,如是者重覆了好幾天,神問我今天祂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怎樣?雖然,創傷性的成長及今天環境的困惑,帶來很多負面情緒;當我安靜來到神前,回顧接近50年來祂如何體恤我的軟弱、和多次給我及時的拯救,今我要堅定相信:神是我生活的靠倚,將內心的不安全及恐懼感轉化為向神的頌讚。 今日活在瞬息萬變的世代,三千多年前詩人的呼喊,喚醒人來到神面前,肯定祂是救贖的主,祂接納所有信祂的人,人不需要依靠在世的平安,主的同在同行足夠除去人心中的纏累,接受在新的世代裡,有力行走在有神引領「新常態」的道路,有奇妙的盼望、出路和光明! 文:胡孔雪儀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聖經中的音樂療法(三)】 4. 聆聽音樂.洗滌心靈(Music Listening) 普通人以為「音樂治療」只是給病人播放音樂聽聽而矣,其實這是對音樂治療的一個誤解,不是「一味的款待」。聽音樂只是其中一種方法,也是一個較「被動式」的治療。 經過一天緊張的生活,或心裡充滿愁煩的時候,享受輕鬆優美的旋律,會令人的身體完全放鬆,沉醉在音樂裡,忘卻不快的事情,在「大衛和掃羅」的故事裡,當大衛彈琴時,掃羅的心情便平靜舒暢,整個人鬆弛下來,不再緊張,也就達到治療的功效。每當掃羅遇困擾,心情不佳時,他便找大衛為他做音樂治療,很有效果。 詩篇33:1「……正直的人的讚美是合宜的……」有時只是聆聽或觀看別人的讚美,歌唱,跳舞和彈奏時,雖然是「被動式」,但都能受感動,是正面的影響。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你聆聽音樂,是聽歌詞還是聽旋律呢(lyrics vs. melodies)?因為兩者是有不同的效果。用樂器演奏的音樂(Instrumental Music)就如大衛彈奏豎琴,主要以旋律為主,若輕鬆優美的旋律,會令人的身體完全放鬆,心曠神怡;若節奏明快,會令人手舞足蹈。但音樂旋律中有歌詞,很容易被歌詞控制心情和思想,忽略了旋律。文字很具影響力,可以改變個人、社會、國家甚至世界。很多意識不良的歌詞,是反面教材,治療師要智慧的處理。聆聽音樂,不論是旋律或歌詞,都有療癒的果效。 5. 創作音樂.訴說衷情(Composing) 在樂器彈奏、作曲、填詞和舞蹈花式中,創作自己的音樂和動作,都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法,讓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因為自己的「創作」而重建自信。在無法表達自己心裡所思所想,藉著自己創作的歌詞,就可以訴說心中情,也可以用身體語言(動作或舞蹈)去抒發心中的喜與憂。彈奏樂器時,心中一切的感受就可以展露在不能言說的旋律中。 在1960年開始興起的急口令式的頌唱(RAP和Hip Hop music),源自非洲和北美非洲文化(American African Culture),是音樂和誦讀的合奏版,集詩、詞、歌、賦和散文於一身,以鼓聲或敲擊樂器為背景音樂,用急口令方式將故事或心聲朗誦,是另一種的音樂風格,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表達方法。作詞寄心聲,憑歌寄意,可以向家人和至愛人訴心聲,也可以向社會和人生表達意見。 聖經裡有很多的創作者和詩人,著名的以色列王大衛就是最顕赫的俵俵者,他不但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治療師(撒上16:14-23) ,也是一位多產詩人。他的詩歌作品都收集在聖經裡的詩篇,他將自己的七情感受,對上天(耶和華神) 、宇宙和人際關係等思绪,都寄語在他的詩歌集裡;雖然他身處苦難和面對死亡,也能以「讚美神」為每篇詩歌的結語。 摩西也寫了很多感人的詩歌,如著名的詩篇90篇;馬利亞的「我心尊主為大」篇等,都表達他們對神的信靠和讚美,都能名垂千古,給信徒很大的迴響和幫助。 文: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