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的抉擇 (電視見證 TV1729) (HD國語)
John 與太太Ritchie 在上海相遇相愛,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認識基督信仰;在學術上稱霸的高材生,也有迷惘的時候;神如何讓John看到祂的信實與慈愛,作出信心的跳躍呢?
John 與太太Ritchie 在上海相遇相愛,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認識基督信仰;在學術上稱霸的高材生,也有迷惘的時候;神如何讓John看到祂的信實與慈愛,作出信心的跳躍呢?
【無猜情-最好的朋友】 昨天陪女兒去參加她的一位好朋友的鋼琴演奏會,在路上,她提起這位好朋友(她說,不僅僅是朋友,而是最好的朋友Best Friend )。我問她,甚麼時候開始與對方成為最好的朋友,她說, 是十一年前,即她4歲的那一年!聽罷,我心中為她感到欣慰,能從那麼小的年紀便有最好的朋友,而且維持了十一年之久。我們雖然在五年前搬了家,轉了教會,女兒仍然視對方為最好的朋友,保持來往,也保持著兩人之間的友誼。 由於二人是好朋友,不單兩個家庭的距離因此拉近了,為了她們,兩家也一同出外旅遊,在2003年,我們便一同去了迪士尼樂園,拍下不少難忘的照片,她們二人也真的處身於樂園之中。原來,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去甚麼地方,而是與誰去。眼見她們二人結伴同遊,那種喜悅,感染到身邊每一個人。記得當我女兒太累時,吵着要坐手推車(stroller),我與太太都不太願意擔此重責,想不到她這位最好的朋友自動獻身,為我女兒推車。眼見她個子小小,忠心耿耿地一邊推車一邊還陪我女兒說話,真是好朋友,一言難盡! 由於二人是好朋友,見面的機會也特別多,常常有機會在旁留意她們的交談(不是偷聽,是旁聽),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她們,便是「兩小無猜」。我很羨慕她們這種「無猜」的交往,自己雖然一把年紀,也不斷努力學習這種「無猜」的友情。 她們之間「沒有猜疑」,從沒有聽見一方懷疑對方會有任何自私或不良的動機。雙方所說的話,他們不會猜想背後還有甚麼未說的話,他們聽一句算一句。我想,猜疑別人真的很辛苦,不能真誠相待,處處步步為營,若是如此的交往,真是痛苦。自己為女兒高興,真是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當然自己不希望女兒因此而亡)。 她們兩人各有所長,但彼此之間「沒有猜忌」。我女兒的朋友彈得一手好琴,我女兒彈琴方面比較有點勉強而彈之。每當她的朋友有任何表演,她聽罷都會為對方鼓掌,為對方高興,真是一點也看不出有任何妒忌。當我女兒做了一件快事(例如,第一次當花女)與她朋友分享時,對方有是感同身受,願語細聽其詳。我在旁聽着他們的交談,真的為她們高興(我也沒有猜忌)。 她們之間「沒有猜測」,有時候看見她們會彼此對望,然後露出會心的微笑,又或做出不同的表情,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無聲勝有聲」,全因二人的彼此了解所致。對方喜歡甚麼甚至在想甚麼,從對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知道。這種默契,這種會議,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看見她們有這種關係,心中只是為他們祝願,唯願她們的友情能一直維持下去,而且愈來愈深。 看見她們,我沒有辦法不想起《聖經》中的愛篇,便是《哥林多前書》13章4至8節:「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在她們身上我看見了愛的不同表現,她們之間沒有嫉妒,沒有自誇,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又有恩慈,又為對方求益處。她們雖是「兩小無猜」,但事實上是很多成年人的榜樣,更是許多成年人所羡慕的。但願更多成年人可以「返老還童」,多建立這種「兩小無猜」的友情,「無猜疑」,「無猜忌」,「無猜測」,人生之路便會更易走,人生便會更精彩。就讓我們一同追求這種「無猜」的生活。 ~反思~ 人往往隨着年齡的增加而變得複雜, 人也活得越來越累, 人要學習也要努力保持赤子之心, 以致人可以活得更輕鬆。 文: 徐武豪博士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1-888-321-9288/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https://sobem.org/team/prayer/#member
蕭壽華牧師年少時便經歷了不少的困難,但當他認定了一生要服侍主的意願後,卻步步見證了主對他一生的安排及模造。是次訪談,他分享了生命中上主在不同階段的帶引,在困難中見證了神恩惠的彰顯。今天已退休的他,仍在覆行上主給予的使命!
今年二月初在土耳其及叙利亞邊界發生的7.8級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命傷亡,這是何種警示呢?是次嘉賓李傳頌牧師會與我們從不同角度來分享他的領受,在不確知的明天中仍可享內心的平安。此外,還有鄭智斌牧師分享,及「世途的啟示」環節的最後一集。
梁錦泉、張瑞心和胡耀昌、吳少琼兩對夫婦從香港移民英國。從計劃移民到在異鄉的適應,處處經歷上帝的帶領和幫助。他們原本互不認識,卻因為參加同一教會而成為好朋友;安頓後更找到新的目標及使命。
人稱「泰山」的曾匡民,在港、加兩地都為人所認識的電台工作者,他小時候已認知耶穌是因家人的原故,然而真正經歷耶穌是他的摯友卻是在生命中的不同關口。已為人父的他,更體會了天父的心腸來教導兒女。「世途的啟示」續上第七講,由楊慶球牧師主講。
關偉森因兒女要到牛津讀書,決定舉家移民。辦理手續後卻發現患上前列腺癌。本來只求安心去照電腦斷層掃描,醫生卻說癌細胞已擴散到骨內。當時已辭職、賣樓的他,是否要繼續移民計劃呢?
小時學業成績都比人強的高銘謙,內心是存著自負但卻感到孤單,直至他領受了上主的愛後,他生命的選擇及取向便捷然不同!今天他全然的投入神學教育來培訓主的僕人,且聽他娓娓道來這段上主在他身上奇特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