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第一】喬宏太太(小金子) (電台見證)
曾為上主的事工與喬宏叔奔走過的喬媽(小金子),至今仍樂此不疲的為主所用,主賜的力量實是無庸置疑。節目中她回顧主不離不棄的帶領,確證主耶穌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新環節「丘靈淺談」,丘放河牧師與你一談從聖經看靈界之事宜。
曾為上主的事工與喬宏叔奔走過的喬媽(小金子),至今仍樂此不疲的為主所用,主賜的力量實是無庸置疑。節目中她回顧主不離不棄的帶領,確證主耶穌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新環節「丘靈淺談」,丘放河牧師與你一談從聖經看靈界之事宜。
⟪我們不會被神遺棄⟫ 「12歲雙非男童遭遺棄醫院急症室」,好一個矚目的標題。事件發生在今年7月下旬,警方接獲報案一名12歲男童被親人遺棄,他在某大醫院急症室內徘徊。據報,男童為「雙非」港人,擁有香港身分證,而父母為內地人,在香港並無住所。男童母親叫他跟醫護說被 ‘遺棄’,然後自己離港返回內地。 倘若男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遺棄,這事件有可能令他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影響他的心理發展,導致他對人很難產生信任、嚴重缺乏安全感;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而自暴自棄,日後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去修復創傷。縱或知情,但小小年紀也左右不了母親的決絕決定。從相片中感覺到他一臉無奈,想想也是,在陌生的地方被 ‘遺棄’,離開熟識的家人、朋友,他的心理活動大概帶著很多負面情緒:恐懼、焦慮、孤單、失望、生氣、難過、無助、甚至愧疚等等兼而有之。這些負面情緒充斥著心靈深處,這是何等壓抑,令人無望。 被人遺棄的感覺實在不好受。幸好你我也享有一種伴隨著的福氣,這福氣就是從人一出生就蒙上帝保守,祂一直看顧我們到老。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告訴我們「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以賽亞書46:4)。我們不會被創造我們的天父遺棄,因祂比誰都更愛我們;因為我們是祂所愛的兒女。以賽亞書49:15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縱或我們遺忘了祂,神卻不忘記我們。祂也不會忽略我們的需要,祂是信實的,不會對自己的承諾落空。所以縱然在地上我們遭到被離棄或被遺忘,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神的應許,祂定會向信靠祂的人保證:「我不忘記你!」詩篇27:10「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即使我們遭父母遺棄,神必會緊抱我們。 慈愛的主看顧保守每一個人,祂不單藉著聖經告訴我們,還在生活中顯明出來。我們看見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有許多人主動地說出蒙神憐愛的親身經歷,他們很想與人分享那些奇妙的事蹟;而恩雨之聲多年來也有許多真實的故事來見證主的慈愛。 當我們感覺被遺棄時,求主幫助以信心倚靠祂,並牢記祂永遠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一生的上帝。 文: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化知識為智慧⟫ 宋代詩人蘇軾這樣說:「人生識字憂患始」。事實上,知識是可以叫人死:同一句說話,可以是智慧,亦可以是愚拙! 「是你們猶太人,把耶穌釘了十字架!」如果是彼得或保羅說這句話,是大智大慧,但當那領隊的基督徒,向本地的導遊同樣地說這話時,卻立即產生莫大的尷尬和不愉快,我也有同樣的錯誤! 1966年,我正在當實習醫生。那時當值產科,而那醫院有好些從英國來的醫生。他們都是不滿當時英國多方面的衰落,而遷徙過來的。有一次,在等待嬰兒出生時,無事可作,我與其中一位,談及英國的近況:「都是你們英國自己不 “生性” …… 」我不經大腦地直言。他沒有出聲回應,我們當時都是戴上了面罩的,所以我也分辨不出他的表情。我接著更一番理論,用當時最流行的 “披頭四” 作例,大言大智地把青年人不重視知識和學術,只重視音樂的弊病,淋漓盡致地全傾倒了出來。豈知道這樣一言,只是讓我在實習完結時贏得一個 “不尊重長輩” 的評語! 宣教士,名符其實,是要宣言教義的。雖然用生命去宣揚是最好和最有效,但大半的時間,也是需要用言語去作的。就如聖經雅各書3章2節這樣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所以我們很需要從天上而來的智慧,而言語的智慧,又必須先有信望愛的委身,和屬靈美德的心境,才可以在這 “險惡” 的世代,實踐出來! 文:李乃光醫生 ( 宣教士,摘自其著作「神山一段虹」)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到了溫哥華唸神學及培伴兒子的鄭蘇如紅師母,會與你暢談在這段日子的領受。上主在她生命上的計劃是安排奇妙;她回顧自己得蒙拯救、父親信主及至為人妻等的過程,天父都彰顯了衪的恩惠及憐憫!
本來在英國外賣店做廚師的黃志誠,被神感動2009年回到香港宣教,自創「養生跑步法」,開設跑步主題餐廳,展開多向度宣教工作,他致力關懷露宿者,讓他們得到上帝的愛。
威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 (The Westminister Shorter Catechism) 中的第一問: 人一生的首要目的是什麼?第一是榮耀神,其次就是以祂為樂,直到永遠。而我們被創造的主要用途,就是要服事神!神透過經文已經給予許多啟示,其中特別強調我們應該關心貧窮的人,無論是心靈上還是物質上的貧窮…
作為建道神學院的副教授,陳韋安牧師/博士都面對著不少的挑戰。但考驗卻讓他更深的實踐主賜的生命。多年前他更創立了一所教會,讓牧者的使命能有更大的發揮,也讓年青一代有其空間見證基督。
龔柯允曾經歷少年反叛,與父關係瀕臨破裂。憑著天賦歌聲,贏了不少歌手,卻敗給自己的怨恨及苦毒。因著《衪的應允》,從音樂中得到拯救,放下怨恨與人復和;藉著神給予的恩賜,將福音帶給人。
人的成長都有著家庭背景的深厚影響,故此家庭體制都在不同時代塑造著社會的群體。李盛林牧師/博士在是次的家庭專輯中,將分享兩個不同的家庭軸心系統、與及猶太人及現代華人家庭特質,從而帶出反省來祝福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