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bem.org Admin
愛行天下 - 聖經模範夫婦

⟪聖經中的模範夫婦⟫

⟪聖經中的模範夫婦⟫ 在聖經裡,記載了許多領受神美善恩惠的夫婦,他們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他們也許承擔著社會環境與文化衝擊帶來的壓力,卻因著敬畏神並願意跟隨主的心志,夫婦關係更是深刻持久,得到神的喜悅。 這些夫婦互相配搭補足,心中敬畏基督而實踐彼此順服的關係。我們不禁會問:「真的有這樣的例證與榜樣嗎?」新約聖經中,亞居拉與百基拉的夫婦見證,就是一個模範。《使徒行傳》第18章1至3節中記載,保羅在哥林多遇見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不僅與他們同住,一同以製造帳棚為業;更與他們一同傳福音,交情甚深。保羅的書信曾多次提及這對夫婦的美德: 1) 熟悉神的道,並且向別人 (亞波羅) 講解 (徒18:26)。 2) 他俩是保羅宣教隊伍的好同工,開放家庭給主使用 (林前16:19)。 3) 為著保羅,把自己的性命 (頸項) 置之度外 (羅16:3-4),足見他們對神的委身,對人的愛心。 4) 他們所作的,使保羅及外邦教會都喜樂,並衷心感謝 (提後4:19)。 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可說是合神心意的婚姻榜樣。他們真正能成為一體,無論在屬靈、工作與生活上,都親密地同工,並且互相扶助,完成所承擔的使命。然而這樣親密同心的關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當時保羅曾經藉著有年餘的日子,給予他們鞏固且深入的屬靈造就,所以他們能在婚姻、家庭及信仰事奉的生活裡,建立美好見證。他們所處的地方哥林多城,是一個經濟與商貿發達的城市,同時也充滿著道德敗壞的事情,對基督徒的信仰帶來不少衝擊。在這樣的環境裡,仍有像亞居拉與百基拉般學主樣式、殷勤事奉的夫婦,實在是我們可以學效的榜樣,也為我們重塑建立親密夫婦關係,帶來動力與盼望的提醒。 作者:簡朱素英(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愛行天下 - 天一般的心境

⟪天一般的心境⟫

⟪天一般的心境⟫ 以神為樂包括下面的內容: 1.單單以神為樂 2.常常以神為樂 3. 在喜樂中回應祂的愛 4. 在回應中喜樂 5. 萬事也是喜樂的途徑 八月二十日正是香港炎熱的夏日。五十多年前,我在那時還是郊外的荃灣汗流滿面,現在也在那裡同樣地流汗,只是現在的荃灣已經是大都市的旺地。不過現在的喜樂比從前的更大,更深和更有意義。 十多歲的青年,因戀愛的煩惱而登山解愁,以至汗流滿面。在勞苦中,得到主的開解而感覺浪漫,固然是一種喜樂 ; 今天七十歲了,在人群密集,塵煙交錯的汽車總站處,同樣得到主的開解而感到浪漫,是更上一層樓的 ! 飛機是下午六時起飛,所以二時正,我便出發從家中到荃灣車站乘車到機場,不過是需要先轉一部車。豈知在急忙中,竟然上錯了車,要回頭, 需要重新轉車而且走一段路。 背著一個上機的背囊,手牽著三件行李,汗流滿面地步行到汽車總站處,乘車到機場。 從前年青時,已經不是好受的,因為我最怕熱,何況那天是35度的天氣 ! 到站後,還有20分鐘才開車,而且又不能上車坐下休息。既然如此,便繼續利用這窘境去以神為樂吧 ! 以神為樂的最基本操練, 是不任由情慾流露。凡不善的,便是情慾。凡遠離美德的,也是情慾。凡不合神心意的,都是情慾。埋怨是在此情此際中,最易流露的情慾。 默想神的慈愛,是消除情慾的特效藥。所以在路途中,便默默地思念著祂。這幾年來,常常在睡覺時,因思念祂而能睡十至十二小時,所以默想已成了習慣。在行路時默想,也不會影響安全和運作。不但如此,反而成了一種力量。這力量奇妙地把環境化作美麗的心境。使我享受恰似從前在郊外爬山時的一樣。 於是我把背囊和兩件行李放下,拿起第三件,這只是一袋兩磅多的龍眼和山竹,便慢慢地邊走邊吃。五十年前,獨自坐在那處的山坡大石上,眺望著荃灣海峽而享受,現在與主耶穌一同進入天國般的心境而更享受 ! 文 : 李乃光醫生 ( 宣教士,摘自其著作「神山一段虹」)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愛行天下 - 代代相傳

⟪代代相傳⟫

⟪代代相傳⟫ 去年11月參加了一對年青人南茜和斯恩的婚禮。男方是8年前主日崇拜認識,當時他隻身由中國來加拿大唸書,選讀的課目是動畫設計。像大部份留學生一樣沒有汽車,只有坐公車或步行去目的地,每星期他也步行到教會崇拜,可能這習慣是受到父母的薰陶 (他父母是基督徒)。在偶然機會下,我的丈夫與他傾談,知道他需要改善英語會話,特別發音方面,此外有很多有關加拿大的實際生活情況他也不瞭解,故此他們約定每星期見面,用聊天方式以英語交談,從不間斷,疫情期間則用視频會面。他們無所不談,話題隨著他人生不同階段而改變,初期是有關學校生活、國內的家人,後來談及找工作、轉工、談戀愛,近年話題涉及買屋、買車、申請父母來加拿大、結婚,不過談話中沒有忘記神的恩典,祂的帶領和保守,彼此深信他們認識和相交是神的安排,有祂的美意。 看見這個年青人有清晰的人生目標,理想一步一步的達到,實在為他高興。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倚靠和抓緊神,對基督教信仰的持守,無論生活環境如何改變,相信主與他同在,主在他生命中有好的安排和計劃。他的太太南茜是個好見證。他們認識時她還未信主,但看見斯恩的生活見證,他性恪溫順,很少發脾氣,有責任感,在他的影響下慢慢接受基督教信仰,最後決志受洗,成為基督徒。在婚禮誓詞中,她激動而落淚,她感謝神給她遇上斯恩,在基督的見證下她願意按照主在聖經中的教導,遵守婚姻的誓言,竭力行出神的旨意。這是多麼令人感動和美麗的圖畫。 回想斯恩的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將這份救恩的禮物傳給兒子斯恩,正如保羅提到提摩太受外祖母及母親的正面影響:提摩太後書1:5「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今天斯恩有自己的家,相信他亦會將福音傳給子女,讓神的恩典和祝福在他們的家族代代相傳。 文 : Sally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愛行天下 - 恩情-年輕人

⟪恩情 – 年輕人⟫

⟪恩情 – 年輕人⟫ 在自己已過半百的人生中經歷了不少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回想過去,有欣慰莫明的時刻,也有悔不當初的片斷。我常提醒自己要好好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以致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在「起」的時候要珍惜,在「跌」的時候要反省。曾有人說:「人生最昂貴的老師便是人自己的經驗,因為人生的經驗便是生命,而生命無價! 」 上週末有機會在一個大學生的聚會中分享,在分享中送了兩句電影中的對白給他們:「人生可喜的是人生不用重頭再來,人生可悲的是人生不能重頭再來。」自己語重深長地提醒他們要珍惜生命,善用時間。在三天的相處中,無論是三餐或聚會的前後都會有學生向我「請教」,我會用心聽,也會用心講。有時候聽到他們一些痛苦的經歷,心中也會絞痛難受; 聽到他們分享未來的大計,又會為他們雀躍萬分,為何? 因為自己也曾年輕,年輕的時候也曾有人好像我如今一般,在聆聽,在鼓勵。中國人有一句話:「得人恩時千年記。」這個「記」不但是要對施恩的人存感恩的心,更要學傚對方的榜樣,對其他人多施恩,多幫助,不要忘恩! 《創世記》12章2節中神對亞伯拉罕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自己很早便讀到這節經文,也深深體會神賜福亞伯拉罕是要他使他人得福。自己受恩於人,也要施恩與人。 又記得在中國與一群學生有數天的時間相聚,除分享《聖經》的道理外,在居住的地方有一片竹林,內中有石桌石椅,每天下午空閒的時候,我便坐在林中,學生在林外排隊,一個跟一個地進入林內與我交談。他們有些會高談闊論,有些會低頭飲泣; 有些會談及他們的宏圖大計,有些又會談到他們的婚姻大事。自己一邊在聽,一邊在感恩,心想自己是誰,這些年輕人居然願意向我傾心吐意。自己一邊在聽,又一邊在祈求,心想自己一生中可能與眼前的年輕人只會見這一次面,我該說什麼話可以在這一次的見面對他們有正面的幫助。事隔幾年,有好幾位年輕人仍與我保持聯絡,其中也有已成家立室的。在竹林內開始的友情,能延續下去,能親眼目睹這些年輕人的成長,只有感恩! 大約二十年前,在加拿大認識了一群年輕人,其中一位回到香港工作。一次回港,她要我見她的一位朋友,原來是她心目中的對象,後來更與他組織家庭,生了兩位可愛的女兒。自己為她美滿的家庭而高興,自己更高興的是她在教會中愛教會中的年輕人,在她身上我看見一位充滿愛心的大姐姐。當她要與年輕人分享一些專題,她又會打長途電話給我,與我討論要講的內容,希望對這些年輕人能有最大的幫助。自己好像看見竹林中的我,感受到同樣的心情。一年前回港,她相約了一群年輕人在我聚會後與我有一段交談的時間,我雖然已很累,但義不容辭,爽然赴約。當晚談了接近兩小時,當我與這些年輕人交談時,眼見她站在旁邊,露出滿足的神情,自己心中便好像看見一位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為她感恩! 聚會后,我把我的《人生「徐」筆》送給這些年輕人,他們又要求來一張合照,這張照片存在我隨身的電腦中,有空便會看看,回味當晚的情景,心願這些年輕人日後可以好像愛他們的導師去愛比他們年輕的一代。中國人有一句「冤冤相報何時了」,我要加一句「恩情相傳不要停」,人世間的冤仇不要代代相傳,人際間的恩情卻要延綿不絕。自己相信在自己人生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偶然的,自己在學習為人之道外,也要把握愛人的機會。 「蒙福是為了賜福」,「蒙恩是為了施恩」,我們受了別人的恩惠,不一定可以回報對方,但若可以效法對方向他人施恩,這也是回報之一。冤冤不相報,恩情不可斷,我們不忘恩,便可多感恩! 不單自己感恩,別人也會為我們感恩,有恩情的人生,雖不能重頭再來,也不用重頭再來! ~ 反思 ~ 人有不好的習慣, 也會有不好的傳統, 不好的習慣與傳統宜斷不宜續; 人要有愛的表現, 有情的交往, 這種有愛有情的生命必要代代相傳。 文 : 徐武豪博士 [ 摘自著作「豪筆留情」] 恩雨生命關顧熱線: 416-788-3322 / 1-888-321-9288 / lifecare@sobem.org 恩雨代禱區連線 https://lifecare.sobem.org/

【回顧與展望】(電台年終特輯)
Featured Video Play Icon

【回顧與展望】(電台年終特輯) (12/31/2023 多倫多播放) #年終 #回顧 #展望

在2023年,於世界不同角落都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件,但請來三位的嘉賓卻以自身的經歷,來分享他們這年的領受及展望。先是黃國維院長從家中的領養狗說起,續有鄭智斌牧師的以色列故事,及羅懿信牧師飛越全球的心靈體領會,盼能給我們一點啟迪。

App 下載區

SOBEM App 下載區 Icon

社交媒體

訪問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Visit our Facebook Page   訪問我們的 YouTube 頁面 Visit our YouTube Channel   發電郵給我們 Email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