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誰伴我行
在英國長大的葉曉澄,自小遺傳了爸爸的腎病,一星期需要三次到醫院洗腎。雖然生活不容易,但是她仍然樂觀面對。可惜在她十九歲時,爸爸突然離世,令她頓失所依。究竟她能否單靠樂天的性格堅持下去呢? [sharethis-inline-buttons]
在英國長大的葉曉澄,自小遺傳了爸爸的腎病,一星期需要三次到醫院洗腎。雖然生活不容易,但是她仍然樂觀面對。可惜在她十九歲時,爸爸突然離世,令她頓失所依。究竟她能否單靠樂天的性格堅持下去呢? [sharethis-inline-buttons]
三個不同背境的華人,分別移居到英國倫敦,在異鄉的際遇不盡相同,卻同樣罹患癌症。張妹妹患上乳癌,同時感染肺癆;古德明患上胃癌,醫生診斷活不過兩年;張陳麗娟手術後大量出血,他們怎樣面對危疾呢?
簡窰生於基督教家庭,但個性叛逆,與父母疏離,跟朋友有隔閡,生活漸漸放縱。房佳雯在上海長大,媽媽突然過世,父親另組家庭,她變得孤僻悲觀,後來去英國讀書轉換環境,情況沒有改善,令她孤獨害怕。他們二人的生命有出路嗎? [sharethis-inline-buttons]
本來在任職工廠的梁婉芬立志宣教,順利完成神學課程。她輾轉被差派到韓國華人教會作宣教士。多年來她難於適應韓國的生活和飲食,但面向中國婦女和學生的福音使命,她漸漸克服一切難處,堅持下去。
韓國全州有不少早期宣教士留下的足跡。當地兩所著名大學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異鄉的孤單生活中需要得到關懷,明白生命意義。梁志韜牧師夫婦帶著這目的從香港來到全州,也帶來作為宣教士最大的滿足。
近年韓國有不少成功女性,但是女性地位較低的傳統觀念仍揮之不去。劉衣建美是在韓國成長的華人女性,既是賢妻良母,匡助丈夫牧養教會,同時以個人才能建立自己的事業,肯定個人價值,是韓國新女性的典範。 [sharethis-inline-buttons]
華人在韓國人口中屬於少數,亦缺乏歸屬感。無論他們是定居還是過客,劉傳明牧師都定意向他們傳福音,讓他們得到愛和關懷。他帶領著已成立百年的韓華教會,讓華人與韓國信徒並肩承擔中國宣教的大使命。
納粹德國曾經屠殺猶太人,這是違背聖經教導的結果。馬丁路德雖然主張政教分離,但教會要積極推動社會公義、教育和慈惠工作,彰顯神的愛。德國哈雷市的富蘭克園區和海德堡大學城,就是實踐信仰於社會關懷的最早典範。
馬丁路德推動的宗教改革看似是教義辯論,其實帶動了社會倫理和信徒生活轉變。他的言論和著作推崇婚姻、家庭、研讀聖經和祈禱,要求信徒行為與所信的道相稱。一生居於德國威登堡的馬丁路德,奠立了信徒的榜樣。